五四茶场推广新品种探路茶旅融合发展小河镇(组图)
拍摄、剪辑:毛春燕
满山披新绿,春茶溢芬芳。最近一段时间,地处大山深处的威远县小河镇复立村的五四茶场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兴高采烈地采摘今年的新茶。
位于四县四市交界处的威远县小河镇,有着种植茶叶的传统,占威远县茶叶种植面积的80%,这里已形成集原茶种植、茶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如今,将茶叶作为主导产业的威远,正萌发出一些新变化。
五四茶场
推广新品种 探路茶旅融合发展
小河镇,属穹窿核心区高山深丘地带,境内山峦叠翠,沟谷纵横,降雨充沛,云雾缭绕,阳光充足,具有典型的微酸性土壤,以及多种矿物质等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儿出产的茶叶独具香高、味醇、鲜爽、耐泡等特点。
据威远县志记载,当地茶树种植的历史已有400多年,本地农民基本都有种植茶叶的传统。
1976年,原威远县复立乡政府(后并到小河镇),发动全乡54个生产队的社员投工投劳,经过几年日夜艰苦奋战,在荒山中开垦栽苗,形成今日“五四茶场”。
茶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有1000多亩规模。同时辐射、带动周边茶叶种植,面积达2.5万余亩。
今年50多岁的村民杨明贵是五四茶场的管理人员,平常管理茶山,采摘季节他又是一名采茶工人。“这段时间忙得很,每天都要采8小时的茶。”杨明贵说,他已在茶场干了20多年。
“之前主要是老川茶,现在的主要品种是福鼎大白茶和福选9号。”杨明贵给记者介绍道,由于后面这两个品种采摘期更早,价格更高,老百姓逐渐种植和替换这两个品种的茶树。
进入茶场,一块“内江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标识牌格外引人注目。而在牌子的下方,是一株株栽下不久的新苗。
“这是奶白茶,属于茶叶中的中高端品种。”杨明贵说道。
采摘茶叶
近年来,当地又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建成了茶叶科普基地、标准化示范基地,内江市三星级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了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近五年来,该镇新发展优质茶叶5000余亩,改造低产茶叶2000余亩,巩固良种茶叶13000亩,培育茶叶示范户10余户。2021年全镇茶叶总产量达到5500余吨,产值6500余万元。四川省威远县高山云雾茶业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复立茶业有限公司2家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年总产值达到6600万元。
小河镇党委书记吕恒权介绍,下一步,小河镇将联动周边乡镇,按照威远县发展茶叶产业的部署,坚持把茶叶等优势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再升级,大力发展茶叶加工企业,打造新品牌、新包装、新文化,着力推广小河茶文化,促进茶农增收致富,同时要以“茶+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唤醒”撂荒地 深耕茶豆套种模式
3月25日,在威远县小河镇开元村万亩粮茶示范园基地,70岁的梁元香正在坡地上种下一粒粒的大豆。
“家里的土地都流转出来了,平时就在这里务工,每天可以拿到70元的工钱。”梁元香说道。
开元村属于丘陵地区,来到这里,可以看到大块岩石裸露在田间地头。
万亩粮茶示范园
2019年,开元村引回80后张科返乡创业,成立四川省粮心小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设现代园区。
结合茶叶种植全镇有产业链、村民有经验、土地气候适宜等特点,精心选取安吉奶白茶、特早奶白茶、龙井越黄茶等中高端茶叶作为主攻方向。
针对穹窿山区耕地狭小、田块分散、大小不均等情况,开元村加强撂荒地整治。2021年整治撂荒地541亩,并为业主因地制宜进行了土地整理,基本实现园区范围内零撂荒。同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园区内已完成高标准农田改田改土500余亩,修建生产道路5000米及提灌站、蓄水池等设施,将有效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和种植效益。
播种大豆
针对茶叶种植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结合大豆固氮固肥的优势,积极推进“茶叶+大豆”三季套种轮作,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加园区收入,2021年春、夏、秋三季套种大豆近5000亩、产值1500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在此基础上,2021年冬季试种豌豆400亩,仅豌豆尖一项就实现增收20万元。2022年,全村将种植大豆1.2万亩,占全县大豆扩种面积任务的20%。
如今,走进开元村,一株株茶树茁壮成长,一处处水池迎风波荡,一颗颗大豆破土而出,一派春日勃勃生机景象。
(四川经济网记者 毛春燕 李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