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体验过足不出户的心灵之旅吗?来《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感受一下
你体验过足不出户的心灵之旅吗?
来《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感受一下。
01申遗亲历者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
别人叫他故宫“掌门人”,他却说,自己是“看门人”。
在《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中,他揭露了他的另一重身份——申遗亲历者
多年间奔波各地,亲身参与申遗过程。
如今又脚踏一双布鞋,带领几位世遗推广人,深入探访我国多处遗产地、在申地。
博闻广识,他是《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中不折不扣的“导游担当”
02不止是农作物,更是宝贵遗产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让人记忆尤为深刻。
想看茶树,先得爬山。
不过好在上山有汽车机车两种代步工具,汽车组上车后开始快乐摇摆:
机车组这边,隔着屏幕就已经感觉屁股开始痛了:
古茶林的主要道路都是由块石铺就的,虽不平坦,但污染小
保护不止体现在道路上,对于茶树,当地居民也未贪图产量,过度种植,仍遵循祖训,保证每棵茶树都能在上层林木庇荫下成长。
唯一干涉的大概只在于每年两次除草,避免杂草过多汲取茶树营养。
早在公元7世纪,布朗族先人便于景迈山发现野生茶树,他们将茶叶作为谋生重要手段。
直到现在,布朗族人仍将茶园中最古老的茶树敬为茶魂树,放置贡品祭拜。
每年一到山康节(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有许多类型的庆祝活动和祭祀),他们会在茶魂台奉上新采摘的茶叶祭拜茶祖,祈求新的一年昆虫不会破坏庄稼。
茶树,对布朗族人而言早已不止是赖以谋生的农作物,更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布朗”意为半山腰,布朗族村寨同样依山而建。
比起傣族,他们对茶叶的依赖度更高,就连民宅屋顶都是“一芽两叶”的茶叶形状。
提到茶叶,就不得不说一说茶叶的制作。
新鲜的茶叶在初步晾晒后,就要开始“杀青”,点燃灶台,将茶叶倒入铁锅中徒手进行高温翻炒,这是少数民族仍在坚持的手工杀青工作。
本以为“翻炒”这一步已经够累了,谁知道到了“揉捻”这一步更是让大家没几分钟就开始腰酸胳膊疼:
不过,制茶如喝茶。
当看到自己亲手揉捻好的茶叶被放在阳光下暴晒时,成就感一定是拉满的。
03申遗与否有何区别
既然当地居民对茶的敬仰千年未变,大家也都知晓古茶林的好,那申遗与否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区别,而且,格外重要。
中国作为茶叶发源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值得跻身世界遗产名录。
同时,申遗工作对古茶林本身也具有正面的影响。
申遗的过程是不断加深大家对遗产价值的认知的过程,也有助于它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现在,如果你再问我“申遗的意义是什么”,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单霁翔说过的一个词——传承
遗产地的可贵价值,当地住民与申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许这就是《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想让我们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