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新中国之初的云南茶叶(内有珍贵图片)

2022-03-25 22:50:45热度:71°C

编者按:本文由下关沱茶副总经理杜发源先生整理,旨在“从永昌祥商号到下关沱茶这一个很小很小的时空里,理一理历史与故事”。

文中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云南茶叶的真实情况做了整理,其中内容和昨天我们刊发的《重磅云南茶业历史资料发现丨1951年冯军<云南茶叶产销概况>》有一定的重合,但整理者在文中,分享了很多他收集的当时和云南茶叶相关的历史照片,很有价值。在征得整理者同意之后,我们把这篇文章也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人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云南茶叶的真实情况。

整理者注:文中所有数据及计量单位均忠实于原始材料记录,部分错误亦未进行校订。云南的茶叶过去大部分销往四川、西藏,也曾销到南洋,1926年至1936年为产销最盛时期,当时川销、藏销达十余万担,侨销一万余担。抗战期间产销量逐渐下降,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云南茶叶而言,这种巨变实际上是从1950年才开始的。1949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影响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种变化对于云南茶叶而言,实际上是从1950年才开始的。后人对这一历史变化初期云南茶叶概况的认识,首先,来源于保存在云南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机构的档案资料和史志;▲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档案和史志其次,1956年起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了若干调查组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和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58年逐步形成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成为后人研究包括茶叶在内的民族经济文化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再次,各级政协部门编写的文史资料汇编以及很多当事人撰写的回忆录,也被广泛的编辑和转录。过去几年来,我们试图寻找一个更权威的资料,以期比较全面的了解50年代初云南茶叶的真实情况。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商业厅编印,1952年12月面世的《云南省土特产概况》一书。该书全面的记录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云南省的工业原料、食品、药材、油脂、畜产等土特产概况,同时还完整的附录了1951年土特产会议、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1952年第一次物资交流大会的会议文件。从宋任穷、陈赓、周保中、卢汉等当时的西南军政要员为两次大会及《概况》一书的题词,也可感受到内容的权威性。▲宋任穷、陈赓、周保中、卢汉等军政要员为两次大会及《概况》一书的题词通过这些资料和文件,结合前述文献比较,笔者整理了50年代初云南茶叶的史料概况。为了更真实的反应1952年前后,云南省商业厅代表云南省人民政府对土特产概况的评价,我们尽可能采用当时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当时的实际状况。今天,西双版纳的不少地方成为普洱茶爱好者的朝圣之地,但1952年该区域的茶叶生产才开始恢复。五十年代初,新的宪法尚未制定,指导工作的经济政策是以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纲领客观描述“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云南茶叶就是从这样实事求是的经济政策指导下重新起步了。▲《共同纲领》第二十六条一、历史情形和五十年代初的概况云南的茶叶过去大部销四川、西藏等地,也曾销到南洋。1926年至1936年为产销最盛时期,当时川销、藏销达十余万担,侨销一万余担,抗战期间产销量逐渐下降,更由当时的通货膨胀,商家经营困难。到1948年和1949年,销量锐减,“普洱、顺宁的茶价不如柴价,连采摘工资都不够,有些茶农宁愿让茶叶枯落,也不愿采摘,有些把茶树也砍掉了,中耕施肥,更是少见”。公营云南茶业公司及所属的几个茶厂,无力开展扶植生产和鼓励运销的作用,“1949年该公司所属的顺宁茶厂,只开工了八天”。云南省1952年第一次物资交流大会报告认为“云南的茶叶品质优良,普洱茶闻名国内。我国大叶种的唯一产地即在云南,全省茶叶年产量约十余万担。云南所产的茶叶,滋味浓厚,叶身肥硕,颜色鲜艳,既具有我国茶叶的风味,又兼有印度锡兰茶叶的优点。假使与香气特高的祁门茶相结合,可成为全世界最优良的出品。去年和今年本省所制造出来的红茶,运销苏联及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就特别受欢迎”。▲土特产大会展出的茶叶及图片二、生产情形(一)产地:五十年代初,云南省本省产茶区域,大都偏于西南部,包括澜沧江两岸山地;哀牢山、蒙乐山及怒山的高坡地带,所产茶叶,品质极好。政府层面将茶叶产地划分为三个区:1、佛海区:以车里、佛海、南峤、镇越、江城等地为主。这里是本省茶叶的主要产地,以佛海为集散地,产品以紧茶为大宗。2、顺宁区:以顺宁、双江、景东、景谷、云县、昌宁、缅宁等县为主,下关为集散地,产品以沱茶、紧茶、饼茶为大宗。3、元江区:墨江、元江等县为主,产量较少,以元江为集散地,产品以七子饼茶为大宗。(该区域资料不充分,对茶史影响较小)(二)产量:▲1951年的茶叶产地产量统计表(单位:市斤)(三)生产季节1、春茶(1)明前春尖:清明前十天内。(2)春尖(亦称毛尖、白尖):清明后十天内。(3)春中尖:清明十天后至谷雨。(4)春尾:谷雨至立夏。2、二水——夏茶3、谷花——秋茶:六七月禾稻扬花时期。(四) 生产过程及主要品种:1、初制:每次取生叶四、五斤置热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茶。2、复制:毛茶经筛簸,拣剔去片、梗、茶末,依条索粗细,品质高下加以分别:最细者称“头盖”,用盖于茶团最外面,大部分都是春尖白毫;次级茶称“二盖”,最粗的称“里茶”。分级以后,各种茶按不同成分加以配料。沱茶重八两,头盖10%,二盖20%,里茶70%。紧茶重六两二钱,底茶二水各半。饼茶(佛海)重一两六钱,谷花12.5%,春尖29.2%,春尾58.3%。将称好的茶一层一层放入蒸甄,好茶放在外面,蒸后,放入三角布袋,揉成各种大小圆扁不同之形状,然后置放高燥的地方发酵,干后即成。三、主要产品的品质、规格、包装▲1950年代初的代表性茶产品(一)沱茶:以春尖制成,品质最好,每团众八两,五团为一筒,外包笋叶,用细藤蔑扎好,装进竹篓,篓用细竹篾紧密编成,周围垫好笋叶,每28筒装进一篓,面上加盖笋叶,篓口用绳索捆扎紧,重60旧斤,两篓一驮。(二)紧茶:原料以底茶二水为主,春尖次之,品质较差,每一紧茶团重六两二钱。七团嫩笋叶包成一筒,笋叶细毛需事先刷去,筒用细篾扎好,十八筒装一篮。用竹篾编成,蓝之四周用粗笋叶密密围垫,以藤蔑封紧蓝口。以二蓝为一驮,净重约一百二十斤。运景栋转印藏的茶叶,要加缝麻布包。(三)饼茶(有大小圆茶分别,亦称圆茶):为沱茶的副产品,用茶叶片末杆面加二水制成,每饼重一两六钱,每筒七饼,三十筒为一小担七小担为一大担,即一驮。(四)红绿茶: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出品,品质甚佳,红茶被品评为全国最好的茶叶之一。(五)其他方茶:每块重四两,品质与沱茶同。砖茶每砖重8-12两,品质较紧茶为好,有红砖茶、绿砖茶及红绿砖茶三种。四、销售情形(一)主要销地:1、沱茶——四川。2、紧茶——西藏。3、饼茶——丽江。4、圆茶(七子饼茶)——越南、南洋。5、散茶——缅甸、仰光。6、方茶(普洱茶)——四川。7、砖茶——西藏。8、红茶——苏联及东欧个新民主主义国家。9、绿茶——本省。(二)主要集散地:昆明、下关、佛海、镇越。(三)销量:川消沱茶约四、五万至七万担,藏销紧茶、饼茶约三万担左右,饼茶销丽江约二、三千驮(每驮147旧斤)。(四)销售季节:每年一月至五月为旺销季节,六月至九月为淡销季节。五、运输情形运输工具及线路:(一)滇西区:滇西、滇西南一带所产之茶用马驮集中到下关以后,制成沱茶,运往昆明转销四川叙府。紧茶用汽车运至丽江销往藏商,运往西藏。(二)滇中区:宜良一带所产茶叶运到昆明复制后由川滇公路或者骡马运叙府。昆明到叙府马道分三段,在昭通、盐津换班接运,全程约四十日,汽车油昆明至泸州全程五天。(三)滇南区:普洱、佛海、车里、镇越、江城一带所产茶叶过去用马驮经玉溪运来昆明,现在多用马驮运至开元后装火车来昆明。一部分紧茶由佛海用马驮运至缅甸景栋,转运仰光及印度之加尔各答,再装火车至印藏交界之架林阜,由藏商马驮运往拉萨。▲1950年代初的云南铁路里程▲1950年代初的部分公路里程六、价格(一)历史价格:昆明凤山春尖与昆明上白米历年交换比例(每百斤春尖换上白米公石数,每公石160斤)。▲销区每年的茶叶价格比较▲产区茶叶价格比较(二)现在产地价格:顺宁每百斤春中及二水价格20万元。(三)现在集散地价格:下关春中及二水每百斤31万元,昆明价48万元。(四)现在销地价格:四川春中及二水每百斤150万元元。七、云南茶叶当时的概况1950年3月,昆明军管会成立(图12),并接管了原云南茶业公司。9月改组成立了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其所属昆明、下关、顺宁、宜良等地茶厂也恢复了制茶,明确了鼓励与扶持茶叶生产的方针,采取收购、订货和加工等方式,扶植生产。到处派人收购,订出了合理价格,使茶农因茶价过低贱而不愿采摘的情形逐渐扭转。▲云南日报创刊号登载的昆明军管会消息1950年4月到7月初云南公司收购红绿茶及沱茶原料3000多担,又带动私商也收购了3000多担;在顺宁茶区大量收二水和底茶,使该区的春尖、二水和底茶都没有积压,这是自1937年以后,顺宁茶区从来未有的现象,因此茶农普遍中耕施肥,积极整理茶园。1950年为云南茶业的转机,由于交通的次第恢复,四川的销路也打开了。每百斤春尖的价格,由解放前只能够买到300斤大米,提高到可能换大米800斤。昆明及下关的茶商,都组织了联营,国营的中茶云南公司和私商之间也有着必要的购销往来。▲土特产大会上的边销饼茶购销合同▲土特产大会上的边销紧茶购销合同时任云南省商业厅副厅长宝力新等领导描述了对云南茶叶前途的展望:云南的茶叶,品质优良,滇红叶肥,色艳味浓,超过祁红和印度锡兰茶,在国际上被评为最好的茶叶。且本省产地广阔,全省四分之一的县份,都出产茶叶,无论地理环境气候销路都显示出云南的茶业有的无限的远景。惟尚希提高品质,改良栽培及制法,降低成本,特别是要大量提倡和指导私商制造红茶,扩大在苏联及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销路,增加外销数量。这段描述至今已经快七十年了,今天再回头品读这一对云南茶叶的展望,似乎依然很适用:也许是前人具有非凡的预见性,也许是我们的茶行业发展得太慢,也许是云南茶叶这一朝阳产业依然很年轻!版权申明:本文的文字、图片内容均由杜发源先生整理,如需使用,需经整理者许可,不得随意篡改使用。-END-晓德书屋位置: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前旺路润城二区3栋107点击图片,就可以找到我们欢迎大家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喜欢茶文化的人看到。和一群热爱茶书的朋友交流学习,和有知识有趣的人一起学习。识别二维码,加,加入晓德书号读者交流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