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懂茶当面子,也不希望靠卖茶去卖茶
昨天与茶友群一朋友聊天,他说想开茶馆。我便给出了理性的建议,外人看了像在泼冷水地罗列了一堆的风险,问他是否能面对。
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是谈了很多具体细节,从茶馆定位延伸至客户定位、地段选择、服务定位等等。
可是唯独没有谈到茶的质量把控,他说他其实不懂茶,也不希望靠懂茶去卖茶。其实我不是太理解这样的想法,心想这不是在打没把握的仗吗?但是确实卖茶的人也分懂茶与不懂茶。
懂茶之人,往往有一份执念
身边也有很懂茶的朋友,他常常一个人、一张3米长桌、10几个盖碗与杯子,就能过上一下午,因为他准备自己上阵配茶了,他经常笑说这时的自己就像个神经病,为茶疯狂。
他说配茶是一件“粗活”也是一件“细活”。“粗活”即是他跟干农活一样要有一个好身体,因为每配一款茶,都要把所有原料喝一遍,每一口都要吞下去才能切身感受到茶的真实状况,身体太差的人可不行。
“细活”则是每次在配茶时你所喝过的三四十款,甚至更多的茶你都要记得,如此才能信手拈来,当然拼配或调整完的茶当然还要记得,这也是配茶时极细的部分。
懂茶的人对茶往往会有一种执念,就以枞味而言吧,茶农总是愿意最大程度地保留枞味而舍弃花香。
茶树生长是有生命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老枞作为半乔木类型的茶树,生命周期比其他灌木类的茶树要长,留下了老枞本味-木质味,这也是很多懂茶人所追求的茶的真味、本味。
别把懂茶当面子
某茶友说:“我们关注的是过程:如山场,工艺,树种……,而茶友关注的是当下的感受:香,水,韵,境…,喝茶是时候该回到当下了”。我对这番话感触颇深,也特别赞同。
身边好多茶龄几十年的人,也常说自己不懂茶,能达到茶界泰斗张天福那样高度的自然是没几人。喝茶如何算懂,如何又算不懂?我想只要知道什么茶不好,喜欢喝什么茶就足够了。
以茶与酒为例,买酒的人会告诉你这酒用的是哪里的谷子、哪里的水、用的是什么工艺吗?我想不会。如果有钱你就多了“茅台”、“贵腐酒”的选择,钱少就选择自己喜欢的,全凭感觉,也没什么好见怪的。
当把喝茶与喝酒,懂茶与懂酒变成面子问题,我想说你真的太累了。所以无论是喝茶还是喝酒,为了对茶的那份喜爱与释然,不懂又如何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