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树茶飘香远在深山古茶树焕发出新生机
清明前后是采茶黄金期,在大山深处的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随处可见村民们提篮采茶的忙碌身影,他们不时穿梭在林间,收获着春天带来的丰收喜悦。
古茶树苗。人民网 王秀芳摄
太极村又名水田坝,现存古茶树3万多亩,挂牌茶树近7万株,是七星关区古茶树最多的自然村寨。近年来,太极村在七星关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下,大力开发“太极古茶”产品,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优质古茶成为百姓增收的“摇钱树”,也让沉寂了千百年的古茶树焕发出新生机。
千年古树茶飘香 远在深山人不识
“水田坝人真是勤,家家有个茶叶林。还有一个熬茶罐,茶水解渴又提神。”太极村地势平坦,且土壤多为黄中带红、适宜种茶的“马血泥”,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树、都有熬茶罐,喝茶也就成了当地百姓解渴的最主要方式。
“太极村处于河谷地带,土壤富锌富硒,所产茶叶品质较好。”太极村村支书张磊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太极手工茶在毕节很出名,茶馆里一般的茶水五毛钱一杯,太极茶的价格要翻一倍。
太极村村民正在采茶青。人民网 王秀芳摄
然而,尽管当时太极茶在毕节小有名气,但因缺乏先进的制茶技术,村民并未享受到古茶树带来的经济效益,开发和保护古茶树资源的观念比较淡薄,致使大量古茶树遭遇砍伐。
“自己炒好的茶叶,一斤才卖10多块钱,人工成本都挣不回来。”太极村村民张万枝一语道破其中关键。如此情形下,村民们出于生产生活需要,便将田地间“碍眼”的茶树砍去,种上了玉米,留下田埂和山坡上的茶树任其生长。
太极村村民正在采茶青。人民网 王秀芳摄
几年时间过去,太极人的生活水平没有改善,贵州生态茶的名气却越来越响,生长在高山云雾的古茶树更成为稀缺资源。借此机遇,太极村在贵州省茶叶协会的倾情帮扶下,积极组织当地农户开展古茶树普查,并对古茶树分布状况、数量、生长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经查,太极村共有古茶树69877株,树龄大多在百年甚至数百年,且生长于纯自然环境,品质优良。”张磊表示,意识到古茶树价值后,太极人开始转变观念,并以农业产业发展为抓手,让古茶树成为太极村摆脱贫困落后的有力“法宝”。
张万枝收获丰收的喜悦。人民网 王秀芳摄
产业运营强品牌 增收致富新产业
2015年,太极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帮助下,成立七星关区太极茶叶种植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采用现代工艺把太极古茶加工成高端红茶和绿茶,提升其附加值。同时,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群众参与到古茶树的保护和茶产业发展中来,远在深山的古茶由此登上舞台。
“我们从百姓手中流转土地大力培育和发展古茶树,并买下茶树经营权,由农户自主管护,合作社支付土地租金、茶树管理费及茶叶采摘等务工工资。”张磊介绍,通过合作社带领,村民不仅获得经济效益,还能提高古茶树管护意识,进一步促进了茶产业快速发展。
工人正在摊晾茶叶。人民网 王秀芳摄
另外,为持续做大做强古茶产业,七星关区太极茶叶种植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还积极注册“太极古茶”品牌,并规划建设20余亩古茶育苗基地,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将古茶树的枝条进行嫁接育苗,完整保留古茶原有品质。
2019年,太极村成立七星太极古茶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21年与区国有企业合作,重新组建公司,打通太极古茶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00多万元。”贵州毕节七星太极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涛介绍,目前,太极古茶产业中心地带已覆盖4个乡镇13个村,带动2万余名茶农稳定增收。
工人正在摊晾茶叶。人民网 王秀芳摄
“现在好一点的茶青一斤能卖100元,以前看不上的‘烂木叶’成了身价倍增的‘黄金叶’,谁还舍得砍咧。”去年,张万枝仅靠卖茶青就挣了3000多元。她说,每年清明节前只要不下雨,大家都要上山采茶青,再拿到合作社售卖,一天能有200到300元收入。
从碍眼的“烂木叶”到致富的“黄金叶”,太极古茶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七星关区牢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