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茶叶溯源卡”破解茶叶交易问题(组图)
“如今,松阳的每一片茶叶,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知晓它的‘成长历程’‘行动轨迹’。”松阳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此底气来源于松阳自创且还在不断进行迭代升级的“双卡溯源”数字化系统。
茶产业是松阳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县共有茶园面积15.32万亩,近40%人口从事茶产业、50%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农业产值源于茶产业,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近年来,为了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松阳县积极探索建设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全国首创以“茶叶溯源卡”和“茶青溯源卡”为核心的“双卡溯源”数字化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通过识别茶农、茶商真实身份以及查询交易记录,构建茶农—茶叶加工户—茶商三级茶叶溯源架构,实现茶叶质量安全全流程全链条监管。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累计办理“茶叶溯源卡”2.78万张,“茶青溯源卡”4200户,溯源交易231.3万笔,溯源交易额达173.1亿元。
监管人员开展春季茶叶专项抽检工作
“茶叶溯源卡”破解茶叶交易问题
“浙南茶叶市场是浙江省最大的绿茶集散地,以往市场内的茶叶交易仅凭经营户手工登记,整个过程较为复杂,极易出现错记、漏记等情况,由于茶叶来源、销售范围广,茶叶来源去向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也层出不穷。”松阳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2011年,松阳开发建设了“浙南茶叶市场茶叶质量溯源管理平台”,并发行“茶叶溯源”IC卡。2013年,松阳发行全国首张“浙南茶叶市场交易联名卡”,为该卡新增金融结算功能。
松阳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茶叶溯源卡”一改以前通过市场经营户手工记账查找来源的传统模式,只需通过刷卡,交易双方的基本信息,茶叶交易的种类、数量、价格、时间等信息将自动录入管理系统平台。当前,浙南茶叶市场场内全面推行“刷卡交易”,全县域内茶叶市场茶叶溯源系统安装率实现100%,“茶叶溯源卡”累积办理2.78万张。
针对不良交易行为,该县制定《浙南茶叶市场不良交易行为公示制度》,实施“黑名单”管理,一经认定存在不良交易行为,相关当事人的信息即被录入溯源系统内的“黑榜”。被列入“黑榜”者,在两年公示期内只要发生刷卡交易,系统页面会自动弹跳出警示性提示。“黑榜公示制”逐步在松阳全县茶叶、茶青市场推广使用。目前已公布浙南茶叶市场经营户信用公示18期。
得益于“茶叶溯源卡”,松阳茶叶纠纷案件也在呈现每年递减的趋势。松阳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交易信息都通过刷卡记录留档,一旦出现纠纷,执法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快速锁定交易双方,迅速开展调查并及时调解。”
“茶青溯源卡”把好茶叶源头质量
在实现针对茶叶交易环节的溯源后,松阳又将溯源延伸至茶青收购环节,2016年,松阳开发完成了针对茶农环节的茶青溯源交易卡,推行茶青溯源体系且成功对接原有的“浙南茶叶市场茶叶质量溯源管理平台”,实现种植—加工—经营全链条可追溯。
“过去,为防病虫害,一些茶农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随意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使得茶叶安全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部分茶叶加工厂的加工环境卫生状况差,清洁化加工意识薄弱,加工出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割裂,茶叶安全质量出了问题无处追溯。”松阳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在生产环节,该局采取定期监控和定量抽检措施,利用“茶青溯源卡”将检测结果均录入溯源系统,使得农药残留无处遁形,倒逼茶农绿色种植。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茶青溯源卡”4200户。
同时,松阳县开展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鼓励和扶持发展高端生态农业,松阳被评为浙江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标准茶园创建示范县。近5年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年均分别减少6.1%和3.5%,减量居浙江省前列。
2014年起,该县全面开展初制茶加工户整治和茶企改造提升行动,以“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验收”推进规范提升工作,着力改善加工环境脏乱差和落地加工等不规范行为。现已累计完成建设茶叶集中加工园区1个,获食品生产许可认证茶企40家,规范提升茶叶初加工户1410户,加工生产标准化工作走在浙江省前列。
“借助‘双卡溯源’数字化系统给每个茶产品加上加工后的‘身份卡’,通过‘身份卡’溯源到加工环节,监督茶叶加工户落实主体责任,清洁、安全生产。”松阳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松阳将继续利用好“双卡溯源”数字系统,对茶叶质量安全全流程全链条监管,不断提升松阳茶叶的安全值,促进企业生产标准化,打造更出色的茶叶品牌,让每片“松阳茶叶”都变成百姓的“黄金叶”。
(夏弦)
《中国食品报》(2022年02月23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