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入门茶时,顺序如下、白牡丹、寿眉……
《1》
听到一个观点。
现在的银针很贵,随便和高山、荒野、生态等名头挂上钩的银针,每斤价位要大几千,能有几人喝得起?
价格贵就算了,连茶味还这么淡,茶香淡,味道也淡,喝起来跟白开水没什么区别。
十有八九的新手在第一次喝银针时,肯定觉得自己是被人坑了。
花了这么大的价钱买茶,结果呢,就这……
即便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对方话语里对银针的轻蔑。
三言两语间就往白毫银针身上,加上诸如新手劝退茶、高价坑人茶、寡淡如水茶等“莫须有”罪名。
说实话,那不过是对白毫银针的偏见。
一面之词,并不可信。
《2》
通常,在为新茶友推荐入门茶时,建议顺序如下。
先喝秋寿眉,再喝春寿眉/白牡丹,最后再来挑战白毫银针。
这样的白茶入门公式,适合绝大多数的茶客。
因为从价格因素考虑。
相同产地、相似工艺、同等年份的白茶里,秋寿眉的价格确实要更实惠些。
作为不懂茶的新手,当自己什么也不懂时,买茶当然要首选保守策略。
从价位相对稍低一些的茶开始喝,才能少交学费。
退一万步看,即便买错了,也不至于太吃亏。
因为从冲泡环节考虑。
别看秋寿眉的外形相对粗犷,叶片较大,但寿眉秋茶的叶表蜡质层相对更厚实。
似一层薄膜般覆盖在叶片身上的蜡质层,能有效调节茶味的释放速度。
在冲泡时,哪怕出汤速度稍慢一些,也不至于将茶味泡浓。
这一先天优势,堪称是新手冲泡友好茶。
因为从茶味特点考虑。
对很多茶客而言,寿眉和白牡丹的茶味更容易喝懂和接受。
秋寿眉,茶味甘润,花香甜美,深秋寿眉的汤水,既清冽,又带有馥郁的悠扬粽叶香。
春寿眉的茶味饱满,花香、草药香更为突出,茶汤喝起来又鲜又醇。
压成饼的寿眉,若是转化得当,还能出现茶圈内闻名遐迩的枣香!
至于白牡丹,在春白茶里,它的风味表现介于银针和春寿眉之间,拥有“兼美”的属性。
再加上,以花香清雅著称的白牡丹,茶汤细腻清甜,鲜爽细滑,如此佳茗,怎能不爱?
相比起来,白毫银针的茶味就要难懂一些。
它的代表香气,是拥有鲜明植物特征的毫香。
和花香、粽叶香、枣香等可以具象化的香型不同,毫香略显抽象,要想彻底弄懂,还需要多喝多闻多感受才行。
它的茶味特征,是鲜爽稠滑,浆感明显,喝起来如饮琼浆。
但这种温润细腻的茶味,需要有一定段位才能喝懂。
若是平日喝茶口味偏重的茶客,容易喝不懂白毫银针的“鲜”,从而产生诸多误解。
觉得白毫银针作为白茶的门面担当,表现也不过如此。
殊不知,那是因为自己没喝懂。
为避免明珠暗投,浪费好茶。
在选择新手入门茶时,多加谨慎,从寿眉和白牡丹喝起来。
等逐渐适应高山白茶的鲜爽风味后,再去尝试银针的茶味。
彼时,翩翩君子,温润如玉般的高山银针。
绝对能让你打开新世界大门,获得不一样的茶味体验!
《3》
话说,新手入门真的不适合喝银针吗?
未必见得,凡事无绝对,以个人口味为主。
如果你在喝茶时,格外注重茶味的清鲜、鲜爽、爽口感。
如果你在喝茶时,更偏好喝风味内敛,汤水细滑如浆,喝起来有“咀嚼感”的茶汤。
如果你在喝茶时,有多年喝龙井、毛峰、毛尖等绿茶的经历,茶龄不浅,只是之前一直没喝过白茶。
那么,在初次尝试喝白茶时,可以考虑白毫银针。
因为已经提前明确自己的饮茶偏好,不必再担心会有喝不惯、不适应等尴尬。
这些年接触过很多江浙一带的茶客,他们在喝白茶时,很喜欢银针。
想来,无论是“外在美”还是“内在美”,均能讨得绿茶爱好者的钟意。
白毫银针是芽头,没有叶片,没有茶梗。
单看外表,精致得很。
芽头饱满,白毫密披,一旗一枪,颜值很高。
这些萌萌的芽头,单是看着就能让人赏心悦目,好奇个中滋味。
好比是一盒精致的中式糕点,摆在了面前那般。
若是喝茶时,注重茶叶外形细嫩的茶客,必然能欣然接受白毫银针的外形!
再加上,芽头是植物的精华。
作为开春后茶树萌发的第一拨生命力,银针的芽头内积蓄了一个冬天的能量,充满力量与元气。
众所周知,高山银针的养分含量丰沛,它体内的营养物质是白茶里最丰富的。
比如茶氨酸、多酚类物质、多糖等,含量均很可观。
在冲泡时,这些物质会被热水大量浸出到茶汤内,形成一杯茶香盈盈、汤感稠滑的香汤,供我们品尝、享用、吸收。
茶汤入喉时,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类似,会让人感觉喉间格外润泽。
这样的美妙的茶味,又怎能说不适合新手尝试呢?
对白茶新手入门而言,多加尝试总没错。
毕竟,当你没有真正喝过一款茶。
只是停留在道听途说阶段时,又怎能知道它适不适合自己?
《4》
白毫银针是不是“高价坑人茶”?
当然不是。
银针产量低,养分高,风味好。
按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市场价自然不会太便宜。
但是将银针冤枉成高价、坑人、性价比不高,那就太冤了。
一分钱一分货,在明码标价前提下,还得自己试过才知道值不值!
在买茶这件事上,但凡品质拔尖,质量有保证。
那在合理定价基础上,何来坑人一说?
买白毫银针,高价不是问题,货真价实才是重点!
提到白毫银针的价格,想到了这样的现象。
茶圈里,有部分茶客在买茶时,会经常陷入这样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