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制茶:由“粗”变“精”苦中有乐

2021-03-04 13:01:05热度:119°C

[摘要说明]制:由“粗”变“精”苦中有乐 每年的“五一”前后,正是永春佛手等乌龙新茶开始大量采摘制作的季节。

从4月中旬到现在,永春县吾峰镇吾中村茶农施金柱的家庭式茶叶加工作坊,已经制作了5000多斤的乌龙茶。想到这些茶叶卖出的时候,辛勤的汗水就可以换回不错的报酬,做了20多年茶叶的施金柱不无感慨:没有制茶机械的“鸟枪换炮”,就没有这样的“战果”!

“鸟枪”时代:做茶做怕了

“那会儿做茶都做怕了!”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末制茶的情景,施金柱仍然心有余悸。他说,当时制茶全部是手工,从摇青、杀青到揉捻、包揉造型、解块、干燥、烘焙,没有任何的电动机械设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手工去完成。自己虽然刚20岁出头,但每到制茶的时候,心里头总是害怕,但又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干。

由于全部是人工制作,两三个人每天最多也只能做100斤的茶青。每次摇青都要忙到半夜,长时间用手来摇,到休息的时候浑身酸痛、乏力;特别是刚开始几天,连睡觉躺在床板上都会觉得难受。因为太过疲劳,酸痛根本挡不住阵阵袭来的睡意,经常是连澡都顾不上洗就入睡了,而且还有更累的活儿在等着,摇青只是制茶的第一步。

“第二天天刚亮,就又起来忙开了,因为必须赶在下午三点前把茶全部烘焙好。”施金柱解释说,只有在那个时间把茶做好,才能在卖茶青的茶农挑茶上街卖的时候准时去买,晚了就可能买不到茶青。“虽然制茶挺辛苦的,但是利润也还可以,比种田要好得多,而且与种田在时间上也没什么冲突。在那时没有什么更好的发展项目的情况下,制茶无疑是大家在农闲之际的主业,也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为了能提早做完茶以便买到好茶青,一个上午基本上不能休息,大家都在赶,经常是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特别是在需要手脚并用的“包揉造型环节”上,经常是让个头不大的施金柱有点吃不消,“没办法,吃不消也要坚持。”

电动时代:制茶成为享受

到了1990年,制茶开始走向半自动化,摇青机、杀青机、揉捻机和烘干机等制茶机械先后出现了。

“那时候,摇青、杀青、揉捻开始出现电动化,烘焙也从焙笼发展到手拉百叶式烘干机。”施金柱说,只要拉上电闸,摇青、杀青、揉捻等环节就可以全部由电动机械来完成,不但省下了不少时间,更重要的是制茶不再那么累;烘干机也让每次烘焙的数量大大增加了,节省了不少煤。

后来,随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仅三四年的时间,包揉造型、解块等也出现了相应的机械――速包机、松包机、球茶机等,这些电动机械代替了以往的“纯人工”,制茶也不再是可怕的事;相反,有时还会觉得是一种享受,特别是每次制出好茶的时候。

制茶机械的电动化让制茶的速度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原先每天制作100斤茶青都觉得累,现在每天制作300斤茶青都感觉“没什么”,速度的提升,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当然,也因为用上了电、气这样的清洁能源,茶叶更加环保、清洁,质量也就较以往用煤、炭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几年,人们对茶叶越来越讲究,没有一定质量的茶叶已经很难吸引顾客的眼球。施金柱便开始把一些时间放在对制茶技术的研究上。

“要是在以前,累得够呛,像我们这种家庭作坊哪有时间去研究啊,获奖更是连想都不敢想。”施金柱拿着2004年、2007年参加县里茶王赛的两张获奖证书说,现在制茶机械的出现,制茶已经可以从那些枯燥的重体力活中“解放”出来,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制茶技术的研究上,也有机会与同行进行交流了。

卖茶叶好吗外公的茶叶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