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文化能否托起云南茶产业的明天

2021-03-04 12:37:18热度:136°C

昆明几家市场近几年中频繁地举办交易会,开展茶艺表演、茶文化知识竞赛、万人品茶等大型系列活动,可一次次的活动,仍没有激活本就低迷的市场,千家万户单打独斗的局面,已无法支撑一个大的产业……

业内人士称,从1993年至今的11年时间里,云南茶销售渐渐走向疲软;走进茶业圈子里,从业人员谈得最多的是两极现象,云南茶产量在逐年增加,云南茶市场却在逐年萎缩,这两极现象越来越让人无法乐观。

茶叶经”难念

2004年早春茶已上市,或许是量小,昆明几家大型茶交易市场热闹异常。云南农垦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禹永先说,热购新茶的市场景象仅是一阵风,过不了多久便会渐渐冷下来,云南茶是从历史和神话中走过来的,上世纪80年代是它的火爆时期,甚至出现过供不应求之势,进入90年代,销售开始走下坡路,每年积压的茶产品,据他估计不会低于2万吨。

禹永先说,在近几年间,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到了“茶经”上,可这“经”越来越难念,有货等“上帝”时他不来,“上帝”大驾光临时货源又断档,如此尴尬的局面不知如何收场。

云垦盈江实业总公司驻昆代理商杨明太也有很多无奈。杨每年销售茶200余吨,经销的茶以大众茶为主,每千克茶的价格在10元至30元之间,茶销量可谓不小了,钱却没有赚到,为什么?一是无序竞争导致大幅降价经营;二是占地租金、水电费、管理费等每年下来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三是整个昆明市场的经营理念落后;四是地方茶厂对产品的更新速度慢,导致经销商经营艰难。

在业内人士看来,云南“茶叶经”难念在近几年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突出困境,一要靠有关方面的引导,二要靠商家的努力,弘扬云南茶文化,生产出经得住世界市场检验的茶叶产品,云南茶业才会有希望。

风光为何不在?

云南茶产业有过几年高潮。1989年在北京“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的活动中,白族三道茶、昆明九道茶等茶艺表演引起了强烈反响。1990年,云茶苑艺术团在北京老舍茶馆、民族文化宫等地表演了35场,受到首都各界和21个国家和地区政界、体育、文化、商贸等知名人士的喝彩,继而借势赴日本、摩洛哥和韩国演出,首开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之先河。但此后,云南茶业便鲜见这种热闹景观了。

目前的现状是,茶市场上一些商家盲目跟风,导致市场上的茶叶供给加大,需求减弱,全省各地厂家生产的茶叶量大质次,缺少叫得响的品牌,很多商家和厂家因投资大而进退维谷,只有硬撑。

谈及云南茶风光不再的症结,很多人士认为云南人沾染了太多“山大王”陋习,除信息封闭、思想保守外,还糊弄消费者,市场上的茶叶大都是陈年旧货。而一些品质特优茶现已绝迹,曾经脍炙人口的“十里香”茶濒高山茶临绝种,茶园荡然无存。

尽管在云南,特别是在省城昆明,茶馆遍地开花,但宣传茶文化和茶艺的内容却很少。很多茶客喝了数十年的茶,除普洱茶外,便数不出云南其他茶的品种。据此,云南茶叶市场经理马顺彬认为,云南茶叶要想东山再起,在三个方面要加大力度:人才、宣传和茶艺内容。

文化能中国茶否托起未来?

谈及茶文化,需从1993年说起。这一年开始,思茅地区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版纳举办了首届茶王节,昆明举办了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1999年,云南举办首届茶艺大奖赛,把人们饮茶从生理需求提高到艺术享受。2003年,有关方面提出拟建茶文化公园,拟建的茶文化公园占地60亩,内设茶叶博物馆、茶文化广场。广场内设茶文化标志建筑物、文献碑林、茶文化年谱、茶与民族、茶与生态、茶与经济社会、茶文化交流等多层次的品茶室。

目前,云南最具代表性的茶有三道茶、红茶、酥油茶、甜茶、奶茶、烧茶、煮茶、竹筒香茶、砖茶、青竹茶、米虫茶、土锅茶、九道茶、油盐茶、煨茶、罐罐茶、菜色茶、盖碗茶等等。但当记者进行调查时,十人有八九个说不出上述茶名中的任意三种,但在不是产茶大省的上海,茶艺却已推广到了小学生中。

业界人士称,文化或许能托起云南茶产业的明天,可是要加大力度宣传茶文化,又谈何容易。着眼未来,云南作为茶产业大省,要将茶和茶文化宣传出一个大市场,不是某个方面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要靠集体力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各自为政,独自苦撑。

茶叶加工师中山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