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江苏苏州:碧螺春为何“减产增收”?

2021-03-04 12:18:26热度:153°C

中国十大名之一的我市特产“碧螺春”,今年茶叶产量减产,而收入却增加了,茶农们当然都乐开了怀。

调查显示,今年东山、西山两镇“碧螺春”茶叶产量为111.6吨,平均每亩单产5.5公斤,总产同比减少20.3吨,减幅为15.4%,单产同比减少1.2公斤,减幅为17.9%。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受去年7、8月份高温干旱和今春低温暗霜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中高档茶的减产直接原因是,清明前后气温偏低,青叶较少,而清明后气温又急剧升高,青叶大量涌出,很多农户特别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来不及采摘青叶,导致了清明前后出产的高档茶减产。与此同时,从单价上看,今年“碧螺春”平均价格为每公斤520元,同比增加茶商网152元,增幅为41.3%;从亩均收入看,达到2835元,同比增加375元,增幅15.2%;从户均收入看,同比增加495元,增幅为18.6%。从总收入看,达到5755万元,同比增加910万元,增幅18.8%。

那么,今年的“碧螺春”为何能做到“减产增收”?我市有关部门为此专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论有两点:一是“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在现实中的客观反映;二是自去年以来,吴中区以“碧螺春”茶叶原产地为重点,以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实现茶农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区、镇、村、户四级联动,政府、企业、茶农三方面配合,充分显示“碧螺春”茶叶这一传统名牌产品的优势,牢固树立名茶更须质优、质优才能价高的生产经营理念,从而使今年“碧螺春”茶叶价格高位持续坚挺,最终使两地茶农实现了增收。

然而,调查同时也发现,作为我市特色农副产品中的强势产品,尽管在做大做强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但是仍然与我市众多特色农副产品一样,在目前的生产经营很多环节中,还存在着不少“先天的缺陷”,主要有:一是生产方式陈旧,每家每户分散的生产方式,很难适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影响了茶叶质量的控制;对新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加工制作工艺掌握不多甚至排斥,制约了高档“碧螺春”茶叶产量、质量的持续提高;不论是茶树种植,还是茶叶加工、经营,均存在经营规模小的问题,集体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低。茶农对天气的依赖度大。如果因天气带来茶叶抢收,茶农直接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难等。二是营销模式落后,目前,“碧螺春”茶的营销模式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有规模、有实力、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营销主体,经销单位过多、过小,甚至行业各异的个体贩子充斥期间,这对“碧螺春”茶叶的名牌形象有较大负面影响。同时,高山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茶农是一卖了之,没有享受到名牌名茶赋予的更多利益,而经销商却获得了名牌名茶产生的高利润。三是规划管理滞后,在发展“碧螺春”茶叶产业方面尚缺乏科学全面的宏观规划,主要反映在种植面积、品种、炒茶、赏茶、休闲等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整体规划,行业管理也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导致在茶叶的品种、等级、商标、价格、包装等方面还处于无序状态。

因此,有关专业人士指出,如果能在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上狠下功夫,那么像“碧螺春”茶叶一样,在我市的众多特色农副产品“金矿”中,就会挖到更多的“金子”。主要对策应该包括:在生产管理方面,要以原产地保护为重点,建立健全优质、诚信的信誉保障机制;在经营管理方面,要尽快组建各类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构建产业化经营机制,推广统一技术、收购、加工、包装等的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在打造品牌方面,要加强名牌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围绕名牌的文化底蕴的推介上,应该有更多的作为。

茶叶太碎绿茶类茶叶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9134353 43534353 43535461 54610326 03261744 17443461 34612026 20264610 46102646 26460116 01162885 2885189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90894) and MATCH(title) AGAINST('29134353 43534353 43535461 54610326 03261744 17443461 34612026 20264610 46102646 26460116 01162885 2885189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