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茶叶近四十年引种实践及发展对策
一、近40a引种实践,取得的成就突出表现
1、面积、产量和效益
目前,全市拥有茶园面积3033.3h﹐,其中投产茶园面积1246.7h﹐;年产干茶381t;产值572万元。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是1995年的5.5倍、7倍和8倍。
2、形成了良好的生产基础,结构布局日趋合理
截至目前,茶叶种植已分布到19处镇(经济区、街道办事处)近200个村,其中海青镇茶园面积最大。全市茶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海青镇为主体的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建设初具规模,1995年以来,高标准建成方连片茶园2620h﹐,﹐分批综合治理了333.3h﹐衰老茶园,引进了近1000台套名优茶加工机械,筹建了40家茶厂,年生产能力约600t,逐步完善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了对茶叶的投入,茶园的经营管理正走向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方向。
3、应用良种,开始了茶树无性系种植
1995年开始有组织成批量引进鸠坑种、黄山种,对示范基地进行统一品种种植。近年引进了龙井43号、龙井长叶、浙农133、浙农139、迎霜、落舍、福鼎大白、平阳特早等8个无性系良种。通过品比试验和多年生产实践,龙井43号和福鼎大白等适合胶南种植。建立了试验示范园,初步形成良种繁育体系,开启了无性系茶树在胶南茶区种植的先河,目前无性系茶树种植面积约20h﹐。
4、茶叶加工技术日臻成熟
60年代茶叶加工设备简单,产品有炒青、烘青、毛峰组成。历经多年的积累和总结,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青岛名优茶加工技术。全市茶叶实现了名优花、机械化,产品向多茶类品种、系列化、静品高档化无公害方向发展,开发出几十个系列上百个名优产品种,促进了胶南地产茶商品范围的不断扩大。
5、先进技术研究应用
全市范围内推广条载“凹田”种植模式,提倡合理密植。加大在茶树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标准化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应用。1995年以来进行了“优制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银杏茶的研制与开发、鸠坑茶树新品种大面积印迹及推广、幼龄茶园速成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应用研究、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等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胶南市茶叶生产的科技水平。
6、品牌和市场
目前全市拥有茶叶商标26个,形成了“青珠”、“后河”、“海青”、“悬泉”、“泰峰”等多个地方名牌,产品从大众消费到精品礼盒应有尽有,供不应求,主销青岛及周边地区,多年来在北方大中城市销售形势持续看好,价格居高不下。
二、取得的基本经验
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
一是市委市政府将茶叶生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南证发[1995]2号文提出《关于搞好经济林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了茶叶在全市高效农业中的重要地位,确定到1996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333.3h﹐;二是历次农业结构内部调整均将茶叶作为调整的主要内容,全市桂花茶园面积2000年、20003年分别为2333.3h﹐和3333.3h﹐;三是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1995年成立胶南市茶叶技术指导站,隶属农业局,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各重点种茶乡镇设立了茶叶办公室等机构,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四是全市宜茶乡镇(村)正确引导,纷纷出台鼓励扶持政策,提供宽松的环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大大激发了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如海青镇成立茶叶产业化办公室,进行产业开发,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茶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农民进行荒山荒岭开发。对农民种茶实行减二免三政策,即:新种茶园前两年免征特产税,后三年减半征收。明年全市茶叶生产将享受林业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鼓励扶持力度。
2、政策搭台,企业唱戏
茶叶比较优势突出,商品性强,加之当地政府为茶产业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吸引着非茶企业纷纷介入的产茶产业,寻求新的发展,为胶南茶叶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以海青镇为例,已引入了青岛双碟集团、黄岛电厂、青岛润峰公司、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租地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高规格茶厂,成为全市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其中黄岛电厂总投资5000万元,年加工设计能力100t。企业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带来了新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资金、技术力量雄厚,起点高,促进了市场+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格局的形式。目前市场租地建设茶叶标准化基地和非茶叶企业进行荒山开发,投资茶产业,已成为胶南是茶叶生产的一道亮丽风景。健康茶
3、科技兴茶,提高全市茶叶科技含量
首先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按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要求,重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狠抓了海青镇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建设,各级政府十分注重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化精品园区建设。努力做到每个种茶镇设立1~2出示范园,每个村设立1处样板园,派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基地建设要求统一良种、统一种植质量和统一管理标准。其次强化技术培训。一是始终坚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不断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定期不定期邀请茶叶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或是组成团队到先进茶区参观学习;二是市农业局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专业讲师团专职在全市范围内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不留空白,方式采用到镇、村示范园、示范茶厂现场培训、会议培训,培训到户,注重效果;三是在当地农业广播学校开设茶叶中专班,注重茶农素质提高,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第三,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不断加大在茶树品种引进、选育,高产栽培技术,新产品,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无公害标准化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发研究的力度。第四,推行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利用胶南市茶园建设规格高,立地条件较好,冬季寒冷,生产季节相对较短,病虫危害相对较弱,生产种化学防治次数少,在全市推行无公害茶叶生产。
4、积极组织争名创优活动
1995年茶叶生产归属农口管理以来,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名优茶生产,积极组织争名创优活动。一是加大名优茶开发力度,茶叶主管部门和重点产茶乡镇分别派专人负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组织评优活动;二是组织参加省、市、国家、及“中茶杯”等名优绿茶评比活动,近年来的青岛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名优绿茶评比中胶南市共组织选送茶样126个,其中获特等奖20个,一等奖6个,优质将60个,在青岛市“十大名茶”评选中胶南有4个茶叶产品榜上有名。胶南茶叶品质优异,风味独特在省内外屡获大奖,使胶南茶叶迈入全国名茶行列。其中海青峰茶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珠峰香茗、胶南春茶获第二届中茶杯优质茶称号;碧兰茶获第四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海青翡翠、“海北春”茶获一等奖,绿芽春茶获优质茶称号。三是积极组织胶南茶叶擂台赛、以茶叶商标冠名的书法邀请赛、征文比赛、茶王赛等,参加各地的茶叶研讨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杂志、因特网等各种媒体宣传胶南茶,大幅度提高了知名度,为全市茶叶名牌战略打了个胜仗。
5、生产标准化带动产业化发展
自1998年推行标准化以来,各地方政府以国家和行业标茶叶长虫宝纳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