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儒岙镇抓好四项服务促名茶生产大发展

2021-03-04 12:12:24热度:96°C

新昌县儒岙镇是新长线的重点产镇,年产干茶超万担,曾是闻名全国的群众性科学种茶的先进单位。该镇一直来以生产珠茶为主,名茶开发起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2003年名优茶的产量达到265吨、产值1590万元,每50公斤均价3000元,茶叶总产值1716万元,比单一生产珠茶时增加了近五倍。2004年虽然遭到霜冻和旱灾,单产量、产值和均家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名茶生产已成为该镇开发农业的一大亮点。

儒岙镇名茶生产的快速发展,主要抓了以下四项服务:

一、抓信息服务,明确发展方向。1993年冬,镇组织力量对茶叶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茶叶市场的形势,预测市场对名茶需求的势头强劲,发展前景看好,传统煮茶继续处于低迷状态,于是就确定了调整茶叶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名茶生产,努力提高传统珠茶的产量与品质。通过多种渠道向广大茶农发布了这一信息。确定专人负责抓名茶开发,选了立庄和安山坪两村为开发名茶的示范村。通过示范村的带动,全镇茶农掀起了搞好茶园培育管理,积极选购名茶炒锅,开发名茶生产的热潮。1994年名茶产量猛增至18吨,产值108万元,产量、产值分别比1993年增加了10倍和15倍,打响了名茶开发的第一炮。

二、抓茶苗、茶机具服务,促名茶产量与质量的提高。该镇为了提高名优茶的参量与品质,抢占时间优势,十分重视茶树良种的繁育与推广。几年来繁育本镇儒一茶场选育的早芽良种“儒一波菊”茶苗2000多万株,引进外地良种茶苗乌牛早、迎霜、劲风、浙农119、平阳特早等500多万株,建立了良种茶苗苗圃基地30多亩。镇政府还出台了扶持发展良种茶园的迅速发展,全镇改种换植500多亩,发展了高标准良种新茶园500多亩。良种的经济效益已渐趋凸显,如2004年春茶,良种“儒一波菊”炒制的名茶,要比别的品种超制的名茶同日售价高20—30%,最高的500克售价为380元,在浙东名茶市场上售价夺魁。

在春茶开采前,镇农办就去茶机厂和茶机市场了解茶机、茶锅的性能质量和产销信息,指导茶农择优选购名茶炒锅、炒机。与茶机场联系后,在儒岙集镇开设了茶机具销售维修点,大大方便了茶农购买和维修茶机具,使采下的名茶青叶得到即时炒制,以利名优茶的质量的提高。

三、抓好技术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儒岙镇对名茶开发在抓质量的同时,十分注重质量的提高。明确提出了抓科学、搞示范,实施名牌战略。充分发挥技术员、专业户和经纪人的作用,成立了这三类人员组成的镇茶叶协会,将技术人员,专业户和经济人共同拧成一股线,对茶农开展技术培训,正产指导和拓宽销售渠道。几年来共举办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茶农4000多人次,印发农技资料4000多chinatea份,聘请杭州炒制名茶老师傅下村巡回辅导茶农炒制名茶,组织茶农去县良种厂等先进单位学习名茶炒制技术;不定期的举办名茶炒制“比武”大会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向茶农传授名茶炒制技术,提高茶农的技术素质,为名优茶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茶园培育管理上知道茶农全面推广:“春管抓‘三早’”、“夏管抓‘三防’”、“秋管抓‘五改’”的栽培管理新技术,为名优茶争季季优质、夺全年高产打下物质基础。镇茶叶协会也由于开发名优茶等工作成绩显著,曾两次被省科协授予先进协会的称号。

四、抓流通服务,着力开拓市场。儒岙镇改变了过去重生产禽流通的传统,在服务工作中突出了流通服务。为了解决茶农的后顾之忧,茶文化想方设法拓宽名优茶的销售渠道。首先在儒岙镇建起了名茶市场,茶季日上市交易人数有上千人之多,茶叶成交量3000公斤左右,最多的一天超过6000公斤。该镇为把名优茶推销出去,十分重视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多次举办了营销人员培训班,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有丰富营销经验的“老营销”来讲课和介绍营销经验,提高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年终召开营销总结评比大会,对营销成绩卓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现全镇有150人左右的营销人员活跃在名优茶营销战线上,有的搞长途贩销,有的在大城市办茶庄、茶楼。较为完善的茶业营销网络已经形成,他们不仅把本地天姥山区的名优茶销往省内各地,而且还及时将全国茶叶市场的信息反馈给茶农,引导茶农生产“适销产品”,从而使儒岙的名优茶生产得到了快速稳步发展。

甜茶叶哈萨克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