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产业调查一族5篇
云南茶业:一流品质、二流品牌、三流价格说起云茶,业内人士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品牌、三流的价格”。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日前在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说,茶叶生产在云南农业经济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量近9万吨,居全国第三,产值约40亿元,涉及茶农500万余人。但涉及一、二、三产业、有着全国第一的茶园面积、全国第三的茶叶产量的云南茶叶产业,其产值却仅仅排全国第10位、出口量排第8位。“云南的茶叶,只能做原料。”香港商人林镇浩这样对记者说。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资源与市场及不相称的局面呢?首先是茶园小、散、乱。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告诉记者,云南省茶园零星分散,种植水平低,老茶园、低产茶园所占比重大。全省现有低产茶园100万亩,亩产不到30千克;良种化程度低,而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及无公害茶、有机茶推广却滞后,其种植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9.4%;名优茶产量仅占总产量14.4%。全省茶园亩均产茶39.1千克,比全国水平低13.6千克;每千克均价不到10元,低于其他省区18.5元的水平。其次是产品附加值低。邹家驹说:“云南的一些茶厂,生产设备老旧,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及提取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等深加工项目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这与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位外省商人形容云南茶叶是“有茶叶、无茶业,有好茶、名牌少”不谋而合。资料表明,云南茶叶品种有上百个,品牌更是多、乱、杂,像浙江龙井、福建铁观音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更是少之又少。另外,云南的茶叶企业也较弱。来自云南省国资委的数据表明,云南有茶叶初制所3000多个,独立法人茶叶企业309个,中小企业约占98%。多数企业靠生产、销售普通毛茶维持经营,云茶大量外流后,外省企业进行精制茶加工,使云茶“价格、名声都翻番了”。
以上因素使云南茶叶面临严峻的形势:1997年以来,云南省茶叶出口严重下滑,2002年该省茶叶出口4839吨,创汇938万美元,分别比1997年下降60.7%和63.3%;茶叶出口量从占全省总产量的17.4%下滑到5.7%。以出口拉动全省茶叶产业发展的作用受到极大削弱,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茶叶价格大幅下跌,茶叶企业大范围出现亏损,茶农收入减少,地方财政减收。步履蹒跚的云南茶叶市场云南茶叶以其耐冲泡、形美、香浓、味厚等独特品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国内有20多个省区市销售云南茶叶;在国外,云南红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云南绿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云南茶叶市场存在的问题已敲响警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云南茶叶宣传、营销及经济效益与先进省份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建设滞后,市场流通不畅。综观其他产茶省份,浙江茶园总面积202万亩,总产量12.5万多吨,茶叶农业产值33.7亿元;福建茶园总面积200万亩,总产量14.3万吨,茶叶农业产值18.8亿元;“后起之秀”湖北省茶园总面积仅180万亩,总产量8.2万吨,茶叶农业产值却高达12亿元。相比之下,茶园面积全国第一的云南,茶叶产值却少得可怜。这些省份茶叶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对茶叶专业市场建设的高度重视,得益于茶叶交易活跃、市场流通顺畅。与这些产茶省相比,云南茶叶经营分散,多以原料型经营为主,商品化程度低,茶叶产业整体经济效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形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云南茶叶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局面并存,全省没有一个能够系统宣传、介绍、展示云南茶叶,上规模、上档次、功能全的茶叶交易市场。目前,云南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茶叶市场有三个,但都存在档次低、规模小,功能、设施简陋等问题,对全省茶叶产业发展难以形成带动作用。以云南茶叶批发市场为例,这个由个体商人投资2700余万元建成的集市型市场,年营业额4000多万元。商户主要是福建商人及中小散户,经营规模小,经营品种混杂,以原料茶为主。该市场特色不突出,营销手段少,大多为等客上门,交易不活跃。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偌大的市场里客人很少,显得比较冷清,一些商户正在聊天。曾是云南茶叶交易中心和集散地的广通茶叶交易市场,交易量正逐年下降,规模逐年缩小,对云南茶叶发展的带动作用逐年减弱。思茅茶叶批发市场则由于地理位置差,功能不配套,辐射面窄等原因,一直处于有场无市的经营局面。相比之下,我国北方地区交易量和规模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3亿元;福建安溪茶叶交易市场,年交易额4亿元;浙江新昌龙井茶交易市场,年交易额3.8亿元……这些市场,对当地及辐射地区的茶叶发展都起到了强劲的带动作用。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等业内人士分析说:“云南茶叶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局面并存,全省茶艺没有一个能系统宣传、介绍、展示云南茶叶,上规模、上档次、功能全的茶叶交易市场。因此,应该积极吸引各种资本、人才、技术参与茶叶专业市场建设,实施市场带动战略。”目前,云南省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正着手解决。据云南省国资委透露,该省正筹划建设规模大,集茶叶贸易、旅游观光、茶文化为一体,面向东南亚及南亚国际市场、具有浓郁云南特色的“云南茶城”。
滇茶脱困能否成为新趋势?
云南是一个“老、弱、边、穷”地区,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最能发挥山区优势的茶叶产业,对山区多坝区少的云南地理现状无疑是最适合的。在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过程中,茶叶是具有发展基础的“绿色产业”,全省涉及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的人口约占全高山茶省人口的1/4。在云南129个县(市、区)中,有110个县市区种植茶叶,种茶人口600多万人。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介绍说,在云南许多山区、半山区,茶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起着“生命产业”的特殊作用,是其他经济作物不可替代的。茶叶的发展对云南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着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资料表明,云南省现有茶园面积300万亩,有1000万茶农在从事这一产业。今年全省茶叶产值为20亿元,农民种茶叶每亩平均收入可达600~700元。同时,茶叶产业还是“带一方劳力,富一方群众”的产业,如龙生集团实施的“云南省易地开发扶贫工程”,解决了从昭通市转移到思茅地区的1.6万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记者了解到,在思茅、版纳、保山、德宏等茶叶主产区,茶叶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一些州、市的重点产茶乡(镇),占比达到了25%以上,最高的达70%。如云南茶叶主产区临沧市,茶叶产业既是该地区“立体型生态经济构架”的重要骨干产业,又是关系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传统产业。临沧地区茶叶产业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2002年茶叶总产值已达3.23亿元,其190多万农村人口中,涉茶人口占160多万,农民来自茶叶的人均收入达100多元。主产茶叶的凤庆县每年来自茶叶的财政收入达15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目前,云南省政府正计划通过茶业整合茶叶可以去眼袋信阳茶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