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浙江七县(市)长谈茶叶品牌建设

2021-03-04 12:04:37热度:146°C

大佛龙井关键在品牌意识

品牌即市场,品牌即竞争力,品牌即经济效益。

茶叶生产的千家万户,要实现与千变万化市场的对接,使其“卖得了”又“卖得响”,关键在品牌。在多样化市场竞争和绿色消费需求面前,新昌名在国内外名声鹊起,成为浙江乃至全国茶叶的亮点、新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佛龙井”的品牌效应是关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昌就开始搞名茶生产,茶叶由“圆”改“扁”,名优茶产业迅速崛起。新昌人注重从产品质量到品牌即文化的经营,着眼发挥区域产业和文化特色,使相传千年的大佛茶重生为如今的大佛龙井,合力打造出新昌茶叶的响亮品牌。中国名茶之乡,浙江“十大名茶”之一,拥有原产地域保护、证明商标两张“护身符”,这些无不凸现出新昌人为打造品牌所作的孜孜追求。

2003年,新昌的茶园面积8.6万亩,茶叶产值3个多亿,其中名茶2.8亿元。茶叶产值占整个农业产值的30%。新昌茶业的崛起,品牌功不可没。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诚信,现代农业的生命力在于绿色。新昌人以诚信的理念,加强品种、基地、加工与市场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实施茶叶绿色化行动,培育绿色品牌,提高茶叶竞争力,绿色生产、诚信经营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

针对讲究实惠的茶农,与之对应的产业龙头起步迟滞的现状,新昌人多管齐下强化品牌管理,整合资源建集团,突出茶文化拓市场,明确标准抓准入,规范经营健机制,加强宣传强意识,不断提升大佛龙井品牌的市场美誉度,从而扩大市场影响力。

“大佛龙井”香天下,关键在于增强广大茶人的品牌意识。

新昌县副县长徐良平

千岛玉叶专业市场功不可没

淳安县副县长童小威

自古道,好山好水出好茶。淳安有一流的山,一流的水,淳安的“鸠坑”茶早在唐代就是贡品。到了近代,又以“遂绿”闻名全国。“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生成后,使得淳安的生态环境更胜一筹。淳安现有茶园13.7万亩,居浙江省第二位,是国内优质绿茶的主产区之一。

1982年,我县研制“千岛玉叶”名茶成功之后,茶产业开始向名优茶转型。但是,由于千岛湖的隔断,各产茶区的交通以水运为主,很不方便,仅从产区到县城就要三四个小时,“销售难”成了制约茶叶生产最大的瓶颈。1999年,一个能容纳50个固定店面和150多个摊位的千岛湖茶叶市场在千岛湖镇建立后,茶农“卖茶难”现象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千岛玉叶”有了一个做大做强的新平台。

市场带旺了人气,带动了产业。各产茶区的茶农与贩销大户纷纷进场交易,互通信息,交流技术、交流经验,并吸引了杭州、南京、上海、安徽、四川、山东、北京等地的客户,使“千岛玉叶”通过市场销往全国,品牌的影响力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千岛玉叶”系列产品。到2003年,我县名茶产量达2400余吨,产值2.2亿元,其中市场销售近2亿元。千岛湖茶叶市场也因此成为了浙江省交易最旺的茶叶专业市场之一。

为提高市场档次、满足茶商茶农交易需求,最近,我县又启动了茶叶市场搬迁扩建工程,一个占地50亩、能容纳近500多个摊位的新茶叶交易市场正在着手兴建,预计明年春茶上市前即可投入使用。

对一个交通不便的山区县来说,我们认为,要做好茶叶品牌,建设一个良好的专业市场是必不可少的。

径山茶文化是名茶的灵魂

余杭区副区长孔祥华

“径山茶”是历史名茶。唐代时,每年春季径山寺的僧侣都要举行茶宴,座谈佛经。他们喝的,就是“径山茶”。到了宋代,随着径山寺的兴盛,“径山茶”愈加流行,径山茶宴流传到日本后逐步演变成日本的茶道,成为日本茶道的祖庭。到了清代,“径山茶”随着径山寺的毁坏逐渐衰落,被人遗忘。

1978年,在省、市农业、科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区开始着手“径山茶”的恢复创新,并一举获得成功,其烘青绿茶的独特品质受到茶界与消费者的一致好评。1982年,“径山茶”获浙江省名茶证书;1991年获“中国名茶”称号;2003年,被国家工商局核准注册为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

茶叶是我区的传统农产品,“径山茶”开发成功,提升了全区茶产业的水平,使其有了历史文化底蕴和品牌依托。1998年,我区成立了径山茶业管理协会,对“径山茶”实行品牌、标准、包装、监督“四统一”,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2.85万亩的径山茶生产基地,产区遍布全区9个乡镇,其中径山、中泰、余杭、闲林等4个乡镇为重点产茶乡镇。

1998年以来,已连续5年保持“径山茶”产量、收入的持续增长,2003年“径山茶”产量625吨,产值1.17亿元。

茶文化是品牌名茶的灵魂,是名茶产业最具活力的因素,径山寺的重建、开放也为名茶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2003年春,我区举办了“径山茶圣节”,推出一批以茶、佛为核心的旅游项目,将茶文化、佛文化及休闲观光结合在一起。今天,一个以人文底蕴为依托,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名茶产业正在余杭形成。

开化龙顶没标准就没质量

开化县县长徐鸣华

开化县地处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钱塘江的源头,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现有高山茶园10万亩,是浙江茶叶的主产地之一,有“中国绿茶金三角”之称。

1985年,“开化龙顶”名茶在农业部于南京召开的中国名茶评比会上荣获“中国名茶”称号,全县茶产业开始从“大宗茶”向品牌茶转型。针对名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标准不明确、商标使用不统一、加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化县从加快基地建设、提升名茶质量、统一品牌管理、加强市场营销等方面入手,全面实施“开化龙顶”名茶品牌战略。

1997年,开化县成立县龙顶名茶协会,建成浙西一流的龙顶名茶专业市场。次年,我县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并开始实施全国首个茶类省级地方标准———《开化龙顶名茶系列标准》,促使全县龙顶名茶产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全县名茶生产单位和茶农以“开化龙顶”品牌为纽带,采取“公司+基地+茶农”的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按照《系列标准》要求,从种苗、基地、采摘、炒制、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使“开化龙顶”名茶产业步入标准化轨道。

今年,“开化龙顶”荣获浙江省首届“十大名茶”称号。至此,开化龙顶名茶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项40多次。近年来,在全国绿茶出口屡屡受阻的情况下,“开化龙顶”名茶却独树一帜,成功越过欧盟“绿色壁垒”,批量进入德国等欧盟市场。国务院领导为此专门作出批示,予以高度评价。

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了品牌的基础。

松阳银猴聚合打造茶品特色

松阳县县长邓唐良

松阳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农村野茶叶茶叶黑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