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闽西茶业:遇瓶颈期待阔步发展

2021-03-04 11:54:51热度:103°C

[摘要说明]闽西业:遇瓶颈期待阔步发展

龙岩市新植茶园2.4万亩,其中连片100亩以上开发点65个,面积1.53万亩,新植茶园速度仍保持全省第一;春茶产量4500吨,增长12.5%--这是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得的一组有关今年以来龙岩市茶产业发展的信息。

近年来,龙岩市把茶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农业产业,通过抓示范、建基地、树品牌、促流通,使茶产业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然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如何做强做大茶产业已成为一个重点课题。

发展现状:茶叶面积18.5万亩,年总产量1.01万吨

龙岩市把茶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从2007年开始连续四年每年拨出200万元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同时实施茶技人员"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各地也纷纷出台扶持茶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从去年开始,龙岩市组织实施"一村一品"茶产业发展示范工程,确定了30个茶叶专业村,连续三年每年给予3-8万元的资金补助,重点实施规模茶园水利设施建设、标准化茶园建设,无公害、绿色茶叶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市场开发等;组织实施茶产业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对连片开发100亩以上的茶园每亩补助100元。

与此同时,龙岩市在稳步发展漳平水仙和武平绿茶的基础上,重点引进推广铁观音、金观音、丹桂、软枝乌龙、台茶12号等乌龙茶品种,初步形成了漳平水仙茶(饼)、武平绿茶、高山铁观音、台式乌龙茶、保健茶五大产品生产格局。

据了解,目前龙岩市茶叶面积达18.5万亩,有421个茶场的茶叶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其总面积达8.08万亩;有省级茶叶龙头企业3家,市级24家;有2个茶叶产品获"省优质农产品"称号,12个茶叶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10个茶叶商标获市级知名商标。2008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1.01万吨,名优茶率为40%。

发展瓶颈:总量和企业规模小,主导品牌不突出 虽然龙岩市茶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据了解,制约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总量和企业规模小。全市茶叶面积18.5万亩,只占全省260万亩的7.1%;产量1.01万吨,只占全省24.52万吨的4.12%;全市规模茶叶企业少,个体加工型居多;茶叶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作用不强。二是主导品牌不突出。现有的茶叶品牌总体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竞争力不强,具有龙岩特色的茶叶公共品牌仍未形成。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在扶持茶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较少,与宁德、泉州等茶叶产区有较大差距。四是技术人才缺乏。目前全市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的专业人员不足20人,乡镇现有的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在岗不在位或身兼数职,个别县乡甚至没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

发展思路:打造公共品牌,发展茶业旅游

针对龙岩市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市农业局专门组成了一个课题组,研究对策。专家们建议,龙岩市应紧紧抓住沿海茶产业向内地转移发展的良机,借鉴福安、福鼎、安溪等地茶产业发展的经验,做强做大闽西茶产业。

加大扶持力度。对茶叶基地、茶叶龙头企业和茶叶旅游景点建设,茶叶产品提质升级、茶叶品牌宣传促销、茶叶旅游产品开发等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优势企业采取联合、股份、兼并等市场运作方式,组建大型茶叶公司(集团);重视营销队伍建设,鼓励和组织企业、茶农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积极引入台湾产销班机制,鼓励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

强化科技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把新成果、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聘请专家及先进地区的"种茶"、"制茶"能手到龙岩市开展培训,同时让企业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跟班学习;重视配齐配强市、县及重点乡(镇)茶技人员,鼓励和支持茶技人员以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茶叶产业化经营。

打造公共品牌。进一步整合资源,重点打造"漳平水仙"、"武平绿茶"、"高山台式乌龙茶"三个具有龙岩特色的茶叶公共品牌;积极开展和参加有规模、有影响、有特色的茶事活动,提高公共品牌知名度;把茶叶品牌宣传与开展茶文化、茶旅游活动紧密结合,做强做大茶叶品牌。

发展茶业旅游。建设具有客家特色的观光茶园,开展采茶、制茶、品茶休闲观光游;建立特色茶叶推广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依托茶业旅游平台,积极开发设计与茶有关的旅游纪念品、茶叶产品、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等,延伸茶叶产业链,扩大茶叶知名度。

茶叶盒生产茶叶店门头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