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茶叶机械化 做大陕南茶产业
中国茶网资讯:陕南地区多是我省的贫困地区,也是全省经济突破发展的难点。但我们还应看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优越,是西北地区唯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所产茶叶与南方茶区相比,具有香高、味浓、耐冲泡、清洁无污染和富硒等独有品质,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陕南茶业的小规模、小作坊、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模式,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通过对陕南茶产业的调查分析,认为只有推进茶叶机械化,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茶产业,陕南茶业才会有根本突破。
从2002年开始,省农机局在平利、西乡、宁强、商南等11个县引进茶叶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首先从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进行突破,解决了鲜叶的及时加工和规模加工问题,提高了茶叶品质、茶形和质量等级,实现了茶叶加工能力的提高。推广的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解决了夏秋茶因生产成本高,效益低而无人采摘的问题,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茶农的效益。推广的茶园修剪、耕作、植保等机械化技术,促进了茶产业的规范化种植。特别是2007年茶叶机械被列入国家农机补贴项目后,全省茶叶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短短几年茶叶生产实现了由手工到机械加工,从分段加工到清洁化生产线加工的转变,由此带动了茶叶产业链的深刻变革,茶叶潜在的生产优势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得以显现,如今茶叶已成为陕南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据统计,截止2009年全省拥有茶叶机械9870台套,茶叶机制加工企业1310家,全省茶叶机械化加工水平达到80%以上,茶园面积110万亩,茶叶产量2万吨,产值20多亿元。
回顾总结这些年陕南茶产业的发展变化,基本的经验和启示是:抓薄弱环节,找准突破口,转变传统茶业的生产方式。陕南在历史上就是以生产晒青茶为主的老茶区。长期以来,由于茶叶加工环节落后,导致生产水平低,茶叶质量低下,产品市场销售缺乏竞争力,曾经享誉西北的“紫阳毛尖”、“陕青”品牌由此沉落。自推出茶叶机械化,采用机械加工,确保了茶叶质量的稳定提高,市场销售逐年看好。从市场看,陕南茶叶只要质量好,根本不愁销。我们还需看到,自有了茶叶机械化的规模使用,陕南茶产业生产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2002年后陕南茶叶加工企业净增加1100余家,其中90%以上是鲜叶的纯加工性企业。茶产业由此出现了农、工、商明显的专业分工。
茶叶机械运用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为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条件。2002年后,陕南茶叶机械设备增加了70%以上,使全省茶业彻底告别“锅炒、手揉、太阳晒”的落后局面,茶产业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生产阶段,并为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茶叶机械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及劳动强度,增强了茶产业的比较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去年“紫阳富硒茶”、“午子仙毫”被命名为中国100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自采用修剪机、采茶机、加工机械后,整体工效提高了10倍以上,从而降低了成本,增加了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实际效益。
陕南宜茶,具备产业做大的优势和条件,但是当前仍存在规模不大、基础不牢、效益不高的问题。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抓好:
一、发挥优势、做大规模。陕南秦巴山区是西北地区唯一具有明显亚热带气候特征的农业生态区,也是全国的优质茶产区,茶叶生产优势突出。今后要力争实现茶园面积200万亩,产值100亿元的产业规模。
二、加大投入、强化基础。在基地建设上,要突出标准化、良种化,一定要适应机械操作要求建园。专家预测,全面推行机械化修剪和采茶,可使现有茶园产量翻一番,产值增长30%以上,效益提升10倍以上,茶叶机械化发展潜力非常大。目前茶叶的清洁化生产线仅2.5%,标准化厂房不足10%,今后几年应提高到50%以上。
三、培育品牌、壮大企业。要按照市场规律,引导企业继续整合品牌。要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按500亩一个加工厂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全省加工性企业应增加到2000至3000家。要鼓励中小茶叶企业兼并重组,壮大企业规模,力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达到100家以上,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达到10家以上。
四、扩大宣传、拓展市场。由于宣传欠缺,陕西茶叶的知名度不高,因此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改善宣传手段和方法,加大陕西茶叶的宣传力度。开拓市场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地缘优势,主攻西北市场,积极开拓全国市场及西亚等国际市场。
五、技术创新、增强后劲。要做大产业,就必须创新,要注重在茶树品种、产品研发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上有新突破,才能真正把陕南特色茶产业做大做强。
漯河茶叶胶南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