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信阳毛尖“红”了之后如何走?

2021-03-04 11:00:18热度:153°C

中国茶网资讯:近几年,信阳毛尖作为传统中国名之一,市场发展不尽如人意,河南本土市场被安徽铁观音超越,省外市场表现也不令人满意,在最近几年的民间中国十大名茶评选中,经常被“踢出去”,引起关心喜爱信阳毛尖人们的深深忧虑。信阳红的走红,令人们对信阳毛尖的未来充满信心。

如何才能把信阳毛尖做大做强,重振昔日辉煌?

笔者认为,第一,要缩小生产专区。 200321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该证明商标规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的使用范围是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与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的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的茶叶。显然,信阳毛尖的产地区域被扩大了,制作工艺虽然作了界定,但这种界定是模糊的,何况要统一这么大区域的茶农们的制茶工艺基本是一句空话。因此,应把其生产区域缩小到最具代表性的“五云、两潭、一寨”,生产出高端的信阳毛尖。

第二,恪守传统工艺。由于卖不上价,为了牟利,少数茶商、茶贩带领信阳毛尖的制茶师傅远去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用当地的茶叶鲜叶制作假冒的信阳毛尖,以大幅降低茶叶生产成本,严重伤害“信阳毛尖”的声誉。受审美表象化和条形细小化的导向,信阳毛尖的传统制作工艺被不断“改进”:鲜叶只采芽头、越来越小、越来越早,理条时低温度、长时间、超力量揉捻,导致信阳毛尖特有的栗香味尽失和“小、浑、淡”的“新特色”,叶底不再肥厚反而代之以“小芽头”,汤色不再透亮、嫩绿反而代之以“浑”,口味不再醇厚、浓郁反而代之以“淡”,而“耐冲泡”和“高功效”的特色更是大打折扣。因此,应坚守“原产、高山、传统工艺”,还信阳毛尖本色。

第三,优化产业环节。一是要不断改良品种、不断改良土壤,拒绝使用含毒农药和化肥。清明前后的信阳毛尖采摘期非常短暂,全面的人工采摘需要大量集中使用采茶工,单靠茶农各自到外地招募的无序方式,不仅不能保证茶农和采茶工双方的利益,而且还有很多社会安全隐忧。在炒制环节,五花八门的炒茶机械被茶农们边学边用,虽然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但盲目、无序加蛮干对茶叶品质所产生的破坏力也是无穷的。因此,应优化产业环节,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扶持行业龙头。信阳毛尖较为活跃的品牌加在一起,其行业集中度大概不会超过10%,单个品牌的行业集中度可想而知。“龙头企业不龙头,领袖品牌非领袖”,信阳毛尖鱼龙混杂、群龙无首,信阳毛尖急切需要大企业和大品牌。政府可否出面进行行业整合呢?

第五,加强企业合作。各家茶企、各个品牌本来自己毫无集中度和话语权可言,也就在产区有些知名度,但却擅长相互诋毁。任何一个信阳毛尖的品牌是不可能支撑起“信阳毛尖”这个大品类的,茶企们只有共同把“信阳毛尖”这一共同的品类做得响亮起来,各个品牌才容易顺势成长。

第六,增加宣传投入。除继续举办“信阳茶文化节”外,政府还应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有关茶方面的博览会、交易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联合国馆征集中国十大名茶参展,各大茶类都由当地政府领衔申报,激烈角逐,但苦等信阳毛尖而不到……茶企也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软性广告、文化活动和事件营销等宣传和推广方式进行品牌宣传。

第七,弘扬茶叶文化。信阳毛尖悠久、深厚、丰富的茶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整理、提升和传播,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信阳茶知识、茶历史和茶文化的统一版本,信阳毛尖甚至连一个统一的“茶艺”都没有,更不用说统一的“茶道”了。

上述七个方面涉及政府、企业、茶农三方,但政府是绝对的主角,是绝对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服务者。只有形成“品类拉动品牌、品牌拉动品质”的良性循环,信阳毛尖才能重塑辉煌。

渝北茶叶纸包茶叶视频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8374984 49843511 35112866 28660116 01162676 26760117 01173343 33435414 54142683 26834071 4071264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87703) and MATCH(title) AGAINST('48374984 49843511 35112866 28660116 01162676 26760117 01173343 33435414 54142683 26834071 4071264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