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四川:蒙顶山下“种茶王”

2021-03-04 10:33:49热度:125°C

中国茶网资讯:“锦绣河山美如画,最美不过‘蒙顶’。这里有个‘种茶王’,群众致富全靠他……”听过这山歌的人、看过这茶园的人都知道,这里是雅安市唯一的国家级文明村——名山县茅河乡龙兴村。多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汪林的带领和付出下,龙兴村不但依靠种茶实现家家户户致富奔小康,还成为了闻名全国的茶苗基地,“蒙顶茶”更是漂洋过海成了当地唯一的出口创汇产品。

记者走进龙兴村,放眼望去,只见星罗棋布的茶园青翠欲滴,犹如一块块碧玉镶嵌在山间,阵阵秋风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在村民眼里,他们的“当家人”汪林就像茶叶一样:把苦涩藏在心底,而散发出浓郁的清香。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种茶王”。

找准特点,规模发展茶叶产业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的蒙顶山一直名声斐然,而茶文化旅游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可由于村班子软弱涣散,地处蒙顶山山脚下的龙兴村却一直发展缓慢。几十年来,龙兴村人一直住的是茅草房、走的是泥巴路,大家思来想去,最后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汪林。而汪林从阆中市当兵退伍回乡后,却一直做着生意,他栽过竹木、卖过黄鳝、跑过运输。由于头脑灵活、勤劳肯干,当村里人还在为吃饱饭而发愁时,汪林就已率先在龙兴村修起了新楼房、买起了拖拉机、戴上了机械表,成了方圆几里家喻户晓的致富典型。

“村民不富,自己一个人富算不了什么大本事。”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先富起来的汪林并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得意忘形,而是总盼望着有一天能为依然穷苦的村民做点什么。19967月,当时任乡党委书记刘坤华动员他担任龙兴村党支部书记时,他爽快地接下了这副重担,原因很简单——经鉴定,龙兴村的土壤很适合种茶。汪林坚信,只要在土地上做“文章”,走以茶兴村、以茶富民之路,就一定能让村民脱贫致富。说干就干。汪林立即将手上的生意转出去,把外面的资产也卖掉,开始全身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中。经过深入调查和与村班子商议,他在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群众大会上,就要求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改种茶树,实施茶叶产业化,但群众对种茶的看法很不一样。“汪书记,我们历来都是种水稻,要是种了茶苗,我们今后吃什么?”“茶苗卖不出去咋办?”……群众有顾虑不无道理。过去,龙兴村曾尝试过养牛、养鸡、种山药等多种产业,但都以失败告终。种茶,能成吗?

小试牛刀,青青茶园满山冈

面对村民的质疑,见多识广的汪林以毗邻的响水村为例,给他们算起了经济账:“去年,租用响水村土地种茶的某公司,每亩赚7000多元,而种水稻和油菜最多能赚600元,种10年还比不上人家种一年……”但动员会开了多次,道理讲了“一箩筐”,村党支部出资买的茶苗就是发不下去。无奈之下,汪林又自掏腰包组织了一批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去郫县友爱村“取经”,让他们亲眼看看人家是怎么舍得把土地拿出来发展花卉苗圃、搞特色产业的。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友爱村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特色经济取得的丰硕成果深深地震撼了前去参观的每一个人,回来后大家纷纷拿出土地跟着汪林干。见此,汪林又趁热打铁,发动党员干部做其他村民的工作,自己则出去跑资金、找技术员。在他的努力下,仅用半年时间,龙兴村就在以蒋坝为中心的二、三、四组建成了面积达500亩的大型茶园,由于村民观念的逐步转变,在整合茶园土地时,龙兴村竟没有发生过一起矛盾纠纷。为实现科学种植、提高茶叶质量,汪林还自费请来县茶业局的技术人员定期进村给村民讲解“茶园建设、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等知识,使村民学到了茶叶栽培的基本技术,种茶的积极性迅速高涨。“水平线、绕山转、反梯形、一米半、沟相通、路相连、株与株、半米宽。”在<?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汪林的教授下,龙兴村的男女老少很快都懂种茶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04月,龙兴村茶园栽种的“蒙山9号”等良种茶苗开始小量销售。看到几年的心血初见成效,汪林抑制不住初尝成功后的喜悦,干劲倍增--他赓即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号召“家家栽种‘摇钱树’、早日脱贫好致富”,并落实任务和帮扶措施:以茶园为基地,将种茶面积扩大到龙兴村剩下的四、五、六组,并要求每名村组干部平均种茶要在10亩以上,帮助4户贫困户建起茶园,实行不脱贫不脱勾。为作好示范,汪林一人就主动帮助了8户困难户。这期间,他还做了两件大事--一方面带领干部群众,陆续将承包地和荒山荒坡建成新型茶园,有的人家自己的包产地不够种,还到邻村去租地种茶;一方面多次组织村组干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确定了“面向省内外市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含量,拓农民增收渠道”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并按照这个思路高标准打造了350亩的茶叶原料规范化生产示范片1个、100亩以上的茶叶示范片4个,同时依托茶叶示范基地搞起了以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品茗休憩、餐饮娱乐为主题的乡村度假游。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曾经落后贫穷的龙兴村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每逢采茶时节,只见漫山遍野的茶园郁郁葱葱,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眼下,龙兴村已成为闻名全县、全市的茶叶专业村,全村种茶面积达2000多亩,实现人均年纯收入达6000多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近900元。“没有汪书记,我们村的茶不会有那么多,我们不会这么富。”三组村民晏良华满怀感激地说,“以前,他建议我种茶,当时我非常不理解,和他大吵了一架,还骂他想让我家吃不起饭。现在,我总算理解了汪书记的一片苦心。”

茶兴村兴,引领富裕新生活

观念一变天地宽。在汪林的带动下,龙兴村人矢志发展茶叶产业,不但使广大村民致富了,家家户户拥有了小轿车、住上了新楼房,过上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种茶积聚了龙兴粗怒殷实的经济基础,有能力拿出钱来搞好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早在2001年,针对龙兴村交通不便,卖茶、运肥困难的实际,汪林带头筹资4.7万多元修通了6.3公里长的环村公路;2004年,他又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组织群众把碎石路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仅几年时间,龙兴村灌溉渠、沼气池、山坪塘、天然气、数字光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我们这里的基础设施,有些城镇未必比得上!”二组村民蒋万明充满自豪地说。

龙兴村的发展变化,令无数村民感动,该村老年协会的老人们专门编写了曲目进行传唱。这一传唱让汪林突发灵感:何不写一首村歌,开展村歌比赛,凝聚力量,增强村“两委”的核心作用?于是,他特地邀请茅河乡驻村干部彭宇丽创作了《龙兴--可爱的家园》,举行“村歌”比赛,并将其作为增强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切入点,开展创建活动。“这些年,汪林做得非常好!”每当谈到龙兴村的发展变化,该村原村主任吴继雄总是赞不绝口。随着龙兴村茶叶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们的市场意识也逐渐提升,特别是,在生态茶叶理念风行社会的今天,汪林又带着龙兴村的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有机茶种植,在茶厢间种上桂花树等经济作物,并对茶园施肥、施药等关键管理环节按照有机标准进行,严把质量关,打造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蒙顶茶”。

如今,那一辆辆小轿车,已成了龙兴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幢幢新颖别致的民居,似乎在向人们诉说,汪林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茶叶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