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公共品牌建设 助推闽北茶产业发展

2021-03-04 10:22:39热度:174°C

中国茶网资讯:昨日,记者从武夷星业有限公司获悉,公司申报“武夷星”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工作,已通过省工商局的审核,目前申报材料已进入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短短几年间,武夷星的茶店、专柜发展到几千个,茶叶出口量不断增长,成为首批“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十大放心畅销茶品牌,在去年10月又获得全国茶企业

十强的荣誉称号。

武夷星的发展历程,也是闽北茶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大步前进的一个缩影。2006年,闽北茶园面积47万亩,毛茶总产3.67万吨,面积、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但全市毛茶产值仅3.9亿元。而省内的铁观音茶,产量仅占全省的15%,产值却占全省的70%。两组数字,折射出闽北茶产业的孱弱。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武夷山、政和、建瓯等地相继出拳,打响了茶产业的品牌之战,五年间,基本建立起了以“武夷山大红袍”、“政和工夫”等公共品牌为主导,以企业专有品牌为基础的区域茶叶品牌体系。

强品质 “塑”品牌

早在2005年,南平市委、市政府就针对南平茶叶品牌多、乱、杂,各自为阵的情况,确立了以“武夷山大红袍”为主导品牌,带动其它品牌共同发展的品牌发展战略,政企携手,上下齐心,合力打造闽北茶品牌。

品质是品牌的核心。为切实提高闽北茶叶品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武夷岩茶》等5项国家及省地标准,同时依托国家现代茶产业建设项目,大力推进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和提升茶叶加工装备技术水平,使茶叶加工标准化、自动化、清洁化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武夷山,政府出台文件,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建立原材料可追溯台账,设立茶企质量档案,同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茶企创建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相当一部分武夷山茶企从抓种植入手保证茶叶品质,无公害茶叶基地、有机茶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种做法最大的收益,就是在中国农产品因为“农残”而减缓出口速度时,武夷山茶叶却是顺风顺水。

在建瓯,也成立了由农业专家、科技人员、生产茶叶的企业主及部分茶农组成的北苑贡茶协会,在东游、小桥、东峰等乡镇建立新品种、新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和开发无公害茶叶生产。 重文化 “铸”品牌

“茶中有游,游中有茶”,这是武夷山在2006年探索出的一条茶旅结合的新路子,茶文化、茶产品、茶品牌推介融入各项旅游活动中,丰富了旅游的娱、购内涵,也扩大了武夷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06年,《乔家大院》热播。剧中晋商乔致庸为贩武夷茶千辛万苦开辟万里茶路的情节,引起了全国观众对武夷茶的关注,更激发了他们到武夷山旅游的兴趣。当年516日,武夷山抓住时机与山西联手,共同推出“万里茶路旅游线路

”,重续当年晋商的武夷茶缘。

闽北茶文化底蕴深厚,对茶文化的深度挖掘,有利于持续提升品牌价值。2008年,茶文化主体公园——中华茶博园在武夷山度假区建成;2009年,在武夷山举办的武夷山国际山水茶旅游节上,举办了儒、释、道三教泰斗武夷论茶活动。而在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的5集茶文化系列专题片——《武夷茶文化》,更是把闽北茶叶的美誉度推上了新的高度。

有名茶 有名牌

如今的政和工夫红茶,有着“中国驰名商标”的金字招牌。去年,仅茂旺公司就以代理或加盟的形式,一口气在天津、山东、陕西、山西及本省开了22家专卖店和45家专柜店。公司总经理杨茂旺说,这几年公司生产的红茶销售量都以30%的速度递增。

如今,品牌意识已在南平茶农茶企茶商中扎根,品牌的提升,自然使茶叶有了高附加值、高利润和高市场占有率。

以生产绿茶闻名的松溪县,在“绿”字上下功夫,随着茶叶品质的不断提高,松溪绿茶供不应求。目前,松溪在外省市从事茶叶流通人员4000余人,年销售量突破1800吨,还向日本、欧盟、美国、香港等地出口蒸青绿茶1000多吨。

建阳市乌龙茶列入全国35个地理标志保护之后,逐渐被外界看好。2008年建阳市毛茶产量2560吨,其中优质茶产量500吨,毛茶产值5658万元,创税利400多万元。

闽北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建瓯市,围绕建设“绿色生态茶乡”的目标,大力打造“北苑贡茶建瓯水仙”品牌和“矮脚乌龙”品牌。目前,建瓯市有德全茶厂、百年乌龙茶厂等茶叶生产企业68家,年出口创汇额820万美元。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毛茶产值已达8.6亿元,仅武夷山市的茶产业,就创产值超10亿元。“有名茶无名牌”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

贴茶叶的不伤胃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