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九华佛茶”香飘万里待何时?
中国茶网安徽站讯:池州茶叶的品牌多,这是消费者对我池州市茶业的第一印象。然而细数这些茶叶品牌,能在国内叫得响的却很少,池州茶叶品牌在“多”的背后更显示出“乱”来。
为整合我市杂乱的茶叶品牌,树立品牌效应,我市2003年曾推出“九华佛茶”这个公共茶叶品牌,近日,这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过严格审核,已顺利进入初审,并进入公告期。
“九华佛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后,将对我市茶叶品牌的整合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个“金字招牌”如何打造并“发光”,还值得人们深思。
佛茶的品牌之路
在茶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池州人、一个黄山人、一个六安人在一起喝茶,忽然来了一个外地人,问你们那里什么茶最好?黄山人毫不犹豫地说黄山毛峰,六安人也很自豪地说六安瓜片,而池州人却有些踌蹰。原来,虽然池州是产茶大市,名茶也很多,品质也属上等,如东至云尖、仙寓香芽等,但要说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地域品牌来却又似乎没有。这虽然只是一个民间的“幽默”,但确也道出了池州茶的尴尬:品牌虽多叫得响的却少。
“品牌多,名牌少,多年来,这一直是困扰我市茶叶品牌发展的一个顽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叶站站长吴满霞说,我市茶业要做大做强,迫切需要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出一个在国内外叫得响的茶叶公共品牌,“九华佛茶”正好与九华山相得益彰,自古以来,九华佛茶漂洋过海,与祁门红茶一样被韩、英、德、俄、美、日、中东、西非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消费者所喜爱,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九华佛茶的国际国内市场将更加广阔,这将有利于九华佛茶品牌的创建和光大。
“九华佛茶”的品牌提出后,得到了不少茶叶专业人士的拥护,2002年年底,我市有关部门还制定了“九华佛茶”地方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规定了“九华佛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贮运等方面的内容,并规定了“九华佛茶”的生产基地建设、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制作。
品牌的整合之困
作为一个绿茶的公共品牌,“九华佛茶”的品牌既能结合当地特色,又能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应该是我市最有竞争力的茶叶公共品牌。然而从目前情况看,“九华佛茶”的社会影响力却不大,“九华佛茶”品牌的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九华佛茶”品牌的宣传和管理上。
“在‘九华佛茶’的品牌宣传方面,政府的引导还稍显乏力。”一名茶叶专业人士分析说,一个茶叶公共品牌的创立,需要经过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市场开拓等多个环节,而这其中每个环节都不是某个企业能独立完成的,特别是在我市茶叶品牌多、有影响的大企业少的情况下,要想整合茶叶品牌,还需要政府多投入多引导,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目前我市对九华佛茶的建设和宣传力度还不够。“九华佛茶”的品牌在外面叫不响,愿意打这个品牌的茶叶企业自然就不多,茶叶品牌整合的步伐也就会变得缓慢。
“在品牌监管方面,由于管理不严导致品牌透支。”上述专业人士指出,由于对“九华佛茶”这个公共品牌的管理不到位,一些茶叶商贩没有严格按照这个公共品牌的质量标准生产和销售茶叶,再加上我市茶叶市场上“九华佛茶”的包装不一,不一样的产品形象很难让消费者产生一致的公信度,造成“九华佛茶”公共品牌的透支。
整合的解决之道
池州茶叶缺少一个叫得响的公共品牌,让池州茶叶品牌的外界影响力十分薄弱,也限制了池州茶业的发展壮大,这让一些茶叶企业和专业人士感到忧心,开始思考池州茶叶品牌整合的解决之道。
张启根曾经做过有关池州茶叶发展的调研,他认为要整合茶叶品牌,必须改造低产茶园、推广应用优质茶叶品种、推进茶业机械化采摘、改造茶叶加工技术,并加大公共品牌的宣传力度,让一些制茶小企业认识到品牌分散的危害,把企业引导到“抱团发展”上来,形成统一的品牌营销合力。
“要整合茶叶品牌,关键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扶持一些龙头企业。”一名茶叶专业人士说,由于我市茶叶各品牌的实力差异不明显,以某一品牌为核心较难以支撑市场,所以在企业品牌的整合中可以考虑重点扶持一些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这些企业引进人才,推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整个茶业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核心品牌实力。
除扶持龙头企业外,这名专业人士还认为,我市要打造知名茶叶品牌,还要做好宣传文章。他说,将茶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会促进九华佛茶品牌的建设。但可惜的是,目前我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宣传推介九华山的时候,对九华佛茶的宣传并不多,茶文化还没有渗透到旅游业中来。另外像黄山、婺源都建有茶博馆,消费者和广大茶叶爱好者想了解当地的茶产业,只要到当地茶博馆参观参观,就能系统地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概况。但我市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系统介绍池州茶业、宣传池州茶叶产地的地方。
山东茶叶加盟茶叶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