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纸上西宁:茯茶与“走茶叶”

2021-03-03 13:55:30热度:125°C

中国茶网资讯:在西宁,走进本地人开的饭馆,一落座,就有服务员给倒上一杯水。初次喝的人,可能喝不惯,但喝过几次后又会被那种独特的味道吸引,这就是老西宁的熬茶,其中的主要原料就是茯茶

老西宁人喝茯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据《明史·茶法》记载,早在明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前,茯茶就被规定为运往西北的官茶。唐代以后,茶叶由官方统制,贮存一地边地府库,交换马匹,此为“官茶”;而茶商由产地贩运交售给茶马司的茶叶,须向户部纳税请领执照,称为“请引”。每“引”规定可贩茶100斤,纳税200钱;不及“引”者,谓之“畸零”,另行发给“由贴”。无“由引”及茶引不等者即为“私茶”。当时朝廷为鼓励茶商贩运茶叶,每次将茶运到茶马司交割后,都奖励茶商,上引附茶700斤,中引560斤,下引420斤,作为酬劳,由他们自己出售或换马。因此种酬劳是在正茶(即交割的茶)之外附发的,称为“附茶”。以后用谐音“茯”代替“附”,便出现了“茯茶”,沿用至今。

老西宁人有句俗话:“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茯茶在老西宁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旧时,青海人家常常在冬天熬制茯茶,熬好后的茶水呈红色,表面似乎浮着一层油脂,喝下去暖融融的,还有点咸。熬茶不仅要放茯茶,还要加入盐和荆芥,讲究的人家还要放花椒等物,用文火慢慢熬煎,待诸味俱现,才能停火。

茯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就连婚礼中也少不了它。

耄耋之年的罗耀南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茯茶在青海人家的婚礼中也有妙用。

婚礼中茶来茶往,是一种古老的遗俗。据明代陈耀文《天中记》所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生,故聘妇必以茶为礼”。

旧时,青海民间说媒提亲,先由媒人带上两包用红纸包好、用红线连在一起的茶叶送到女方家,这叫“走茶叶”。同时,媒人向女方家人介绍男方家的情况,让他们考虑后回话。媒人走后,女方家会多方打听,看男方家和媒人说的是不是一样,如果情况不符,就把茶叶退回去,婚事告吹,如果情况相符,女方家同意这门婚事,就告知媒人商定时间,让男方到女方家见面,这时男方除带上一些见面礼,还必须带上茯茶两包。

如果双方都满意,就可以确定“转家”的时间了。“转家”就是女方的父亲和至亲等四到六人去男方家做客,实际上就是实地考察去了。去时礼物随意,但茯茶一定不能少。如果没有意外,那么婚事就算是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送礼”“娶亲”“回门”等一系列婚礼活动了。在这些活动中,茯茶依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要邀请亲朋参加婚礼,对一些至亲,邀请他们参加的时候,一定要拿上包着红纸的茯茶,否则就是失礼,会让别人笑话的。

茶叶飘落原茶叶图片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4294147 41474687 46873694 36940326 03266082 60821872 18725175 51750116 01165563 55631872 18725022 50220117'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82894) and MATCH(title) AGAINST('54294147 41474687 46873694 36940326 03266082 60821872 18725175 51750116 01165563 55631872 18725022 50220117'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