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中国茶城 魅力湄潭

2021-03-03 13:46:31热度:100°C

中国茶网资讯:湄潭,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全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这里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是著名的红军长征和文军长征交汇之地。

这就是湄潭,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达七年之久,52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谱写了浙大百年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为湄潭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这就是湄潭,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农业县,却有“烟县、酒乡、城、粮仓”之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勤劳的茶城人民,运用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茶”等政策,退出了茶叶产业,农业产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并带动了相关加工行业的发展。创造出了“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高新科技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等一系列“金”字招牌。

这就是湄潭,面对“缺乏传统工业支撑、缺乏就近大城市依托、缺乏地下矿产资源优势”的县情,湄潭没有退缩,没有等待,而是立足自身优势,依托茶叶产业基地,于2004年在全省率先建起了绿色食品工业园区,茶多酚、茶叶籽油、名优绿茶、茅贡米等10多家企业应运而生,成功探索出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发展的转型之路。园区内目前有3家企业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9家企业成长为省级龙头企业,3家茶叶加工企业入选全国百强茶叶企业。园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贵州省乡镇企业(湄潭)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贵州省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遵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7+10”重点建设园区之一。

这就是湄潭,走进这里的新农村,茶园吐翠,溪水潺潺。近年来,湄潭先后规划建设了田家沟、核桃坝、邓家寨、偏岩塘等“四在农家”创建点175个,新(改)建“黔北民居”15088户,村庄整治点819个;改造农村危房5757户,超额完成全省农村危改“整县推进”任务;100%的乡镇和70%的村通了油(砼)路;电网改造率81.6%,实现“户户通电”目标,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黔北民居,装点秀美山乡,以富学乐美“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了全省首批农村危房“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呈现出环境优美、富裕文明、政通人和、和谐稳定的新风貌。

“十一五”期末,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0.18亿元,同比增长15.4%,“十一五”年均增长12.5%;完成财政总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36.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107.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5亿元,同比增长19.3%;“十一五”年均增长20.3%。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4.88亿元,同比增长35.9%;贷款余额19.34亿元,同比增长2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68元,同比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58元,同比增长17.5%。

春潮涌动的湄潭

自去年8月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后,湄潭紧紧围绕“增比、进位、突破”,“创业、创新、创优”发展新要求,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专题讨论研究,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湄潭“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并确立了十二五时期“快字当头、扩充总量、提速赶超”的主基调,着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发展“四大战略”,全力实现“四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速26.5%,力争翻两番、达120亿元,年均增速31.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全县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达110亿元、2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进入省列经济强县行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确保实现550亿元,年均增速50%以上,力争达600亿元;财政总收入确保实现8亿元,年均增速20%,力争达10亿元,年均增速25%,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实现5亿元,年均增速20%,力争达6亿元,年均增速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135元,年均增速15%;农民人均纯收入9051元,年均增速16%。

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园区建设上取得突破。树立“绿色工业平台、城市建设新区、区域发展中心”的建园理念,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基本成型、三年初见成效”和“建一个园区、兴一片产业、带一片新城、促一方发展”的要求,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吸引社会资本、筹措金融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从原来的2.24平方公里,扩张到18.76平方公里。按照“让大利、招大商,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的理念,出台了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社会招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土地供应、贷款融资、规费减免、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投资者大力支持,加快推进项目的签约和落地。今年元旦,开工了厦门以晴集团茶叶加工、荣富公司魔芋加工、司牧公司超临界制备辣椒碱等10个产业发展项目全部动工,总投资21亿元。总投资5000万元的陆圣康源二期技改完成,“七润”茶多酚饮品正式投产。

着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在城市提质扩容上实现突破。坚持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三轮驱动”、协同推进。以构建遵义东部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投资3.5亿元、全长6.2公里的茶城大道、投资4.5亿元的清华园组团房开、投资2000万元的塔坪街立面整治等工程已开工;总投资8亿元、占地380亩,集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交易市场——“中国茶城”已于4月份动工。城区道路“白改黑”、电网“天改地”工程进展迅速。注重建设、更注重管理。今年3月底,全面启动了“文明中国茶城”创建活动,整顿秩序、强化卫生、整治风貌,整体提升市政设施、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等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着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突破。继续做好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两个重点,今年新建茶园2.5万亩,全县茶园面积已达32.5万亩,茶叶产量从3200吨增加到15060吨,产值从1.05亿元增加到9.13亿元。在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县财政按排资金新(改)建黔北民居5000户以上,现已动工1310户,竣工271户。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做大基地,壮大龙头,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

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让广大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今年春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对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组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进行了深入报道,上百家网络媒体转载,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歌为心声。《十谢共产党》唱出了湄潭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新时期农民的精神风貌。让我们看到了湄潭农民、遵义农民、贵州农民的新生活、新追求。

着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在繁荣发展服务业上实现突破。2010年10月,集湄潭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旅游景点为一体的“天下第一壶”成功投入营运,县内两景区同时获国家AAA级景区称号。位于桃花江畔的国际温泉度假城已签署意向投资协议。“天下第一大茶壶——中国茶城——中国茶海——国际温泉度假城——中国最美乡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即将形成。届时,将形成以湄潭为中心,辐射遵义、铜仁、贵阳、重庆等周边地区的集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四大战略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从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各县主经济指标发展看,湄潭经济收入实现“四个快速增长”。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4月份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419%,占市计划40亿元的47.8%,占县确保50亿元的38.2%,占县力争60亿元的31.8%。二是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70753万元,同比增长21.2%,占年计划的19.1%。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8986万元,同比增长7%;二产实现增加值30921万元,同比增长39.3%;三产实现增加值30846万元,同比增长17%。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46155万元,同比增长72.1%;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4031万元,同比增长46.1%。三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4月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5053万元,同比增长44.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67万元,同比增长51.8%,增幅名列全市第三。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717万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9元,同比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988元,同比增长75%。

充满希望的湄潭

回首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新部署上来,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的新要求上来,统一到“增比、进位、突破”和“六个率先”的新目标上来,统一到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加大投资的新思路上来,统一到“三个建设年”、“创先争优”、“四帮四促”的新举措上来,全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抓机遇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三大任务”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今天的湄潭,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湄潭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踏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征程!

茶山夕照

茶叶菜喝茶叶会便秘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