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遗时代”西湖龙井茶该怎样发展?
中国茶网讯 :6月24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全票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西湖由此迎来了“后世遗时代”。由西湖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孕育了西湖龙井茶和杭州的茶文化,分布于西湖群山中的龙井茶园又成为了西湖的特色植物景观,杭州的茶文化更提升了西湖的审美特征与精神价值,所以西湖和西湖龙井是密不可分的。
西湖成功申遗,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市升级,也是杭州成为国际级旅游目的地的起点。随着更多游客慕名而至,如何保护和发展西湖龙井茶,是我们产业要研究的新问题,保护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应该为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西湖龙井“三保护工程”
西湖种茶至今,历时1500余年,其间西湖茶叶虽然经历了朝代更替,茶叶加工方式和茶叶外形的多次变革,但一直不变的是那优异的品质。北宋时期,西湖群山生产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都已成为贡茶。到了明代,龙井茶已开始名声远播,《钱塘县志》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视察、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茶作为我国第一名茶,与其相对应的是其独特的品质。西湖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西湖龙井茶的品质特征的形成与茶树生境、品种资源、栽培管理、加工工艺等环节密不可分,根据当前西湖龙井现状,我们必须做“三保护工程”。
1、保护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和基地
西湖周边山势连绵、林木茂密、翠竹婆娑,依湖(西湖)临江(钱塘江)。西湖龙井茶区镶嵌于群山山峦峰谷之间,与森林为伴,上承天地四时之气,下凭钟毓地利之优,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是西湖龙井茶优异品质形成的基础,保护茶园环境和基地是西湖龙井保护的基础。
2、保护优异的品种资源
优异的品种资源是西湖龙井茶品质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基础。龙井群体种是西湖茶区最传统的茶树品种,它是经历1500多年自然驯化和人工筛选形成的一个品质优异的品种资源宝库。需要建立西湖龙井茶种质资源保护区,对其实行长期保护。
3、保护传统的炒制技艺
独特的炒制技术是西湖龙井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西湖龙井茶的工艺全凭手工在一口特制光滑的锅中操作,采用“抓、抖、搭、榻、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分不同阶段不断变换炒制而成。加工过程中“摊放、青锅、摊凉(筛分)、辉锅、(筛分)挺长头”环环相扣。西湖龙井茶的炒制工艺是通过几代人近百年摸索得来的经验与智慧为基础,是经验与理论的完美结合。通过建设炒茶中心和培养炒茶青工等形式来继承和保护炒制技艺。
大力推广科学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
我们必须要大力推广茶树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药和肥料的用量,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当前应大力推广以太阳能杀虫灯和信息素色板为主的物理防治,以生物农药和矿物农药为主的生物防治,以统防统治为模式的科学的化学防治,保护茶树害虫天敌,达到茶树病虫的绿色防控。通过测土配方,科学选用肥料和用量,既能保障茶树的生长,又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做强做大西湖龙井茶产业
我们既要继承西湖龙井茶生产和加工传统技术,又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根据西湖区茶园现状,通过改造和换种来改善茶园整体面,采用肥药双控的生态栽培技术,在生产管理上,采、制、销各个环节上实行系列标准化;
其次加快创新开发,促进产品科技化。创新包装形式,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要重视对夏秋茶利用的研究,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并培育壮大行业组织,逐步实施行业管理。完成“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登记,统一西湖龙井茶包装。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茶叶专业合作等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实行行业管理。
然后推行规模经营,实行产业分工。积极尝试和推行规模经营,将茶地适度集中,对茶农进行种茶、制茶、经营等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在茶叶生产中,逐步建立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如组织茶农建立互助组织或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实行统一植保、统一施肥,统一修剪等,使茶叶生产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
另外,还要完善激励机制,推动茶文化产业化。要结合自然景观,加大挖掘力度,把茶叶的休闲观光产业带动起来。同时,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茶文化产业化的要求,因地因时制宜,做强做大茶文化产业,通过几年努力,打造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品牌,推动西湖龙井茶休闲观光产业向纵深发展。(作者系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会长)
茶叶主产区脂肪肝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