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松阳银猴茶:小茶叶铸造大品牌

2021-03-03 13:34:28热度:126°C

女采茶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陪同下祝视察万亩茶园

中国茶网浙江站讯:“客来庄前无须问,茶香便是引路人”。走近千年古县松阳,境内群山连绵,山水苍碧,岚气凝云。早在唐宋时期,文人墨客誉松阳为“世外桃源”。

走进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的办公室,一个书柜,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两张单人沙发,这不足15平方米的“陋室”,便是这位县委书记的“指挥所”。

林健东为记者泡上一杯“松阳银猴”茶,这茶满披银毫,叶底嫩绿成朵;色泽光润,汤色嫩绿清澈。喝一口,鲜醇爽口,一股栗香在唇齿间久久荡回。

正是这一张小茶叶,打造了12.78亿元的品牌价值,享誉国内外;一个茶产业,带动松阳8万农民创业,惠及一方百姓;一个小山城,茶叶交易量连续4年位居全省各大茶叶市场之首,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交易市场。

松阳茶产业如何取得这喜人的业绩?

松阳银猴茶

小茶叶铸造大品牌

松阳小茶叶走向大世界,靠的是紧紧抓住“开创大产业”这个龙头,靠的是以“品牌兴茶、市场兴茶、文化兴茶、科技兴茶、龙头兴茶、”等举措为抓手。林健东的话语,打开了探秘松阳茶产业发展的水墨长卷。

松阳地处浙江省丽水市,气候温和,冬暖春早,空气鲜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光热资源,造就了松阳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自古就有“处州吃粮靠松阳”之美誉。

天地自然之造化,赋予松阳茶叶更多的灵气。松阳是茶叶一类适生区,种植的茶叶具有发芽早、开采早、上市早的“三早”优势。

松阳茶史源远流长,史载始于三国,盛于唐宋。唐代道教名家叶法善,在松阳卯山修炼期间,培育了“卯山仙茶”,后被列为唐朝宫中贡品。民间以此法培育茶叶,饮誉一方。

“毫曲汤明发异香,西湖博览美名扬。猴年喜见银猴起,古邑松阳放彩光”。早在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上,松阳茶叶就荣获金奖。

然而,由于松阳茶叶一直以来都散种在丘陵山地、产量有限、缺乏统筹谋划等原因,曾一度与省内外名茶相比,在品牌影响力、市场开拓等方面处于劣势。

松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林康在茶叶基地

松阳茶产业如何实现虫蛹化蝶般地转身龙腾?记者搜寻了松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林康《茶产业培育之“松阳模式”与政府行为》一文,踏着文踪觅茶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松阳本土茶叶专家经反复研制,成功推出了一种冲泡后状如深山中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的茶,并注册为“松阳银猴”。

几年后,一些胆大的农民悄悄将长期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农田改种茶叶。经比较发现,一年耕作水稻、小麦的三熟制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效益不见好。而种植茶叶劳作相对轻松,当逐步运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茶后,一亩茶叶的经济收入甚至超过十亩粮。实在的效益,使松古盆地每年都有5000亩以上的农田“转身变脸”。

茶商大会盛况

松阳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确定将茶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培育。出台政策,提升品牌,改良品种,强化管理,严控质量……政府“有形的手”携动市场共舞。“政府的关键作用,就是为农民搭台,引导市场发展。”林健东说。

从2004年开始,松阳打响了品牌战略大战,专门成立了松阳银猴茶叶专业合作社,整合全县主要加工企业,大刀阔斧地将原来10多个品牌进行整合,主推“松阳银猴”为统一品牌,旗下包括银猴、山兰、白茶、龙剑、香茶等系列产品。

几度曲回,几度打拼。“松阳银猴”茶屡获“中华文化名茶”、“华东十大名茶”、“浙江十大名茶”、“浙江省无公害茶”、“浙江省名牌产品”等产业品牌称号。 其中“松阳银猴”白茶成为国务院紫光阁接待指定用茶。

与此同时,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松阳着力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等现代农业区域品牌。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如今,松阳已拥有“中国绿茶集散地”、“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浙江省茶叶产业强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松阳茶”、“农业部定点市场”等众多区域品牌“金名片”,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之列。

一张张金名片,蕴含着厚实的品牌沉淀,“松阳银猴”品牌价值凸显。2011年3月,在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与《中国茶叶》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会上,“松阳银猴”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2.78亿元,位居全省第五位,全国第十六位。

历史沉淀精华,“银猴”璀璨无比。“松阳银猴”集文化、生态、精品为一体,开始了她生命的腾飞;传承着一千八百余年的文脉。

唐朝诗人戴叔伦游松阳时,流连于茶香情韵,留下了“松翠掩山寺,溪深山路幽。烹茗绿烟袅,不得更迟留”的咏叹。

明代占雨曾一句“春色漫怀金谷酒,清风雨液玉川茶”,点出了松阳茶自古以来的极佳品质;清时周圣教一首《西屏山怀古》“汲水煮茶气味清,一饮人疑有仙骨”,颂出了松阳茶与生俱来的灵气……诗以茶生辉,茶以诗益醇。叶法善、苏东坡、乾隆等历史名人均与松阳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些老先生如在今世,不知当写出何等吟诵名茶的佳句!

松阳茶史积淀深深。“松阳银猴”底蕴沉沉。

小茶农开创大产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融合,促进科技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正是松阳县在茶产业发展中形成的共识。

为了培育茶叶良种,松阳县分别于2004年与2010年制订颁布了《松阳银猴系列茶》地方农业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松阳茶》省级地方标准。先后引进改良福云系列、浙农系列、乌牛早、白茶、中茶108等20多个无性茶树良种。除供应本县每年8000亩左右良种茶园的用苗以外,每年还向贵州、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批量供应良种茶苗。

柳燕剪青风,碧茶映晴空。记者漫步在绿波涌动的茶园,心情格外地舒朗:松阳县实施茶园良种化、标准化、丰产化、生态化高标准建园,确保基地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现在,松阳每年以8000亩的幅度递增良种茶园,良种茶园面积已达10.34万亩,良种率达到93.8%,位居全国前列。

脸颊淌香汗,纤手弄新芽。采茶女巧手翻飞,采摘着茶叶。那满脸舒心地笑意,掩不住满心地舒喜:松阳茶园全面推行双条密植,土地利用率提高了。这边松古平原是早生高效无公害茶区,那边山区地带是有机茶区,都是根据茶的生产地理不同条件要求种植开发的。

茶园里拉着一张张粘虫板,支着一盏盏杀虫灯……随着茶园面积扩大,家家户户分散防治病虫的做法已不适应。松阳推行绿色防控、农残降解应用等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实行“统一防治人员、统一植保机械、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统一安全间隔期”的统防统治。

松阳的同志告诉记者,松阳茶产业大力实施“提质增效立体开发工程”,着重推广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提出“减氮、少磷、增钾、补镁”的“八字方针”,全方位减少和规范化肥施用。此项措施的推广,使2.1万亩农业部标准茶园亩产值达7360元,比非核心区的茶园每亩增加15.1%。

另外,完善了茶叶质量可追溯管理,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其包括茶叶产地、茶树品种、投入使用、采摘日期、加工情况、检测记录、经销网点等信息,抓好茶叶原料质量端检测和成品质量端技术运用,确保松阳银猴系列茶产品的生态特色品质更加突出。

开发多样化的茶叶品种,成为松阳茶产业发展的趋势。2011年,新兴乡下源口村刘青春制作出汤色红艳鲜亮、香味浓郁的红茶,济南茶商品尝后赞不绝口。刘青春说:“红茶的利润要比香茶高。只要有市场前景,我们就可根据不同茶类和对鲜叶原料成熟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多茶类开发。”

目前,松阳茶已涵盖扁形茶、针形茶、螺形茶、条形茶等绿茶种类以及红茶、乌龙茶等近10个品种,不仅丰富了“松阳银猴”茶类品种,扩大了市场范围,而且有效地调节了采制时间,延长了采摘期。

如何充分发挥茶产业优势,提高茶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贡献率?松阳运用工业理念指导茶产业发展,把培育茶叶龙头企业作为茶叶产业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实施“龙头兴茶”战略。

浙江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股份企业,先后建立了有机茶、无公害茶等各类生产示范基地5个,总面积达4000亩。去年公司选送的碧云天有机香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用茶,为世界各地来宾送上了清新茶香……

目前,全县已培育省级骨干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22家茶叶生产企业通过了QS认证。“龙头兴茶”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茶农、外地茶商如虫蛹化蝶,实现了由茶农到茶商、由“小老板”到“大老板”的华丽转身。

拉长、拓宽产业链,实现产品转型升级,成了龙头企业发展的理念。浙江茗阳茶业生物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茶宁片、茶口含片、茶爽、茶叶籽油等深加工产品。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保健食品证书,同时被鉴定为浙江“省级新产品”。

一贯倡导“茶为国饮”的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开发出了速溶茶粉,成为可口可乐、娃哈哈、康师傅、银鹭等十多家国内外知名饮料企业的原料供应商。

松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郑献对记者说,从初加工到深加工,从喝茶到吃茶、用茶,松阳一改原先单一喝茶的传统消费习惯,形成了茶产品的消费新模式。

随着龙头企业的“舞”起,产业化分工管理模式得以形成——龙头企业内建生产基地,外联销售网络,使农户的生产与市场紧密相连,实现“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分工管理模式,农户负责茶园管理和茶青采摘,公司负责茶叶炒制、包装和销售。

在茶产业的“金字塔”上,种植、加工、流通三者专业分工更趋细化,茶农、茶叶加工户、经销商、茶苗商、茶机商、炒茶师、代购商、茶园“理发师”等“茶师”精心构筑“金字塔”的每一部分,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在一起。

2010年,松阳茶产业从业人员达8万多人,茶产业总产值34.7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4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0.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7.8亿元。

全县23万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员从事茶产业,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源于茶产业,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

小山城拓展大市场

谁拥有市场,谁就能主导产业的发展,这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黄金定律。松阳地处中国绿茶主产区皖、浙、赣金三角腹地,又与闽北的绿茶产区相邻。针对浙南地区茶叶市场空白的现状,松阳县人民政府抓住市场契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抢占先机,创办“浙南茶叶市场”。

130亩占地、200间店面、2000多名茶商、10000个摊位,三易场址的浙南茶叶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成长,已发展为农业部定点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成了茶叶产销的枢纽。

2010年,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大幅增长,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各大茶叶市场之首,不仅联结了当地茶园11.02万亩,还辐射周边县市和湖北、四川、贵州、江西等省茶园100余万亩,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交易市场,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茶集散地。

浙南茶叶市场还与北京、济南、青岛、苏州等大中城市的茶叶市场结为友好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和信息交流平台。另外,在巩固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华北市场和以兰州、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东北等其他地区市场,实现东西南北齐进的市场拓展格局。

同时,松阳在全县重点产茶区域建立了源头市场——上安茶青市场,寺口村茶青市场、谢村白茶交易市场等10个茶青市场,方便周边的茶农交易茶青。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体系,

一家三口从福建老家来到上安村从事茶叶加工的陈成鑫,深有感触地说:“这里茶青采摘期长,品质好,茶叶销路好,即使一年房租2万元也划算。”

随着市场知名度的增大与茶叶交易量的上升,松阳县逐年健全了电子信息和仓储物流等交易设施,创建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平台,为广大茶商交易、传播茶界信息、交流茶经搭建了平台。

浙南茶叶市场还与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联手,加强与义乌、永康等规模性物流公司的合作,建立物流网络,为茶产业流通铺设 “高速公路”。

松阳雪峰云尖茶业有限公司经理孟文化算了一笔经济帐:60公斤的茶叶运往山东,通过客运需要60元,而通过物流公司只要45元,物流配送工作人员直接到商铺里装运茶叶,省心省力省钱。

自2008年至2011年,松阳县政府连续4年组织举办茶叶节(中国茶商大会),借国际国内茶叶组织之力推介茶叶。每年茶叶节这些天,松阳满城茶农茶客茶商,松阳满城飘茶香。

同时,松阳县政府还先后组织企业到北京、兰州、沈阳、济南、西安、杭州、宁波以及香港、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参加一系列博览会、推介会、品尝会;在“世界茶叶大会”上发言推介。不断提高松阳茶叶的知名度、美誉度。

茶叶节会的举办推介,为茶商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他们把松阳名优茶销往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陕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港澳地区和欧美、东南亚等各国。

松阳的龙头企业、产销大户在天长日久的市场“淘金”中日渐成熟,他们不仅在本县建基地、办茶厂、当经纪、开门店、兴茶馆,而且还走出松阳,涵盖了茶产业种植能手、加工技师、检验员、茶艺工、茶叶营销等各种“松阳茶师”,凭借一技之长走南闯北去创业。

松阳县古市镇黄圩村的黄文利,在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经营了3年,将松阳茶苗运到创业地建起茶园和加工厂,加工后运回浙南茶叶市场销售,形成了“中间在外,两头在内”的经营模式。

如今,“松阳茶师”足迹遍布贵州、湖北、四川、江西等7个绿茶主产地的30个县市,茶园基地达到3万余亩,创办茶叶加工企业60多家。有力地突破了当地土地、人力等各种资源“瓶颈”的局限,形成了松阳茶叶“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的发展格局。

对于松阳茶产业的未来发展,林康满怀着憧憬:松阳将深化健全一个茶产业政府服务体系,打造一万亩有机茶基地,完善一个中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平台,形成一个茶叶精深加工园区,强壮一支产销经营队伍,优化一条茶乡游精品路线,将“松阳银猴”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的“金名片”。

茶叶不合格重庆的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