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修水茶叶又开始在茶界崭露头角

2021-03-03 12:47:39热度:230°C

中国茶网资讯:地处幕阜山腹的修水县是江南著名的区之一,有12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茶业财税收入一度占全县财税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修水的茶业发展陷入困境。茶园面积锐减,2003年全县茶园不到2万亩,茶叶产量不到400吨。茶叶这个修水的传统产业处于十字路口。

时过境迁。近年来,沉寂多年的修水茶叶又开始在茶界崭露头角。2010年,全县共有茶园近10万亩,茶叶产量3120吨,一产产值1.5亿元,基本达到历史鼎盛时期的水平。从没落到重生再到辉煌,修水茶叶如何实现嬗变?近日,记者来到修水一探究竟。

提速 茶叶进入政府规划

谈到修水茶叶近年的发展,要从2003年底该县茶叶办正式成立说起。2002年,修水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后,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将茶叶列入农业产业化“1116”工程,作为全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来抓,并成立县长任组长的县茶叶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茶叶办)专抓茶业发展。

刚上任的茶叶办主任吴东生,面对茶叶的重重困难,就像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肩上。有人劝他,一个半死不活的产业,能抓好吗?到时不要吃力不讨好。但这个与茶叶打了近半辈子交道的汉子,骨子里对茶叶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认为,要想把产业做大,必须摸清家底,掌握情况。于是吴东生带领茶叶办几个人,利用两个月时间,对茶叶生产情况、发展前景进行一次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很快,一个“万、千、百、十”工程(即万亩乡、千亩场、百亩以上基地、十亩以上专业户)的实施计划出台了。

但吴东生也清醒地看到,再好的计划、措施,如果落实不够,就是一纸空文。2004年的正月初一,他来到上杭乡十二坊村周衍德家里拜年,跟老周做思想工作,给他贷款担保,鼓励他大胆发展茶园。对茶叶发展有顾虑的周衍德,被吴东生的真诚感动了。他说:“过年本来是全家团聚的时候,但吴主任却想到我们,有这样的领导,我还怕什么呢?”在茶叶办的大力扶持下,老周如今有1300多亩茶园,一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

“工作到山头、指导到农户、跟踪到企业。”这是茶叶办对每个技术员的要求。

为了给新开茶园选好址,茶叶办技术员要翻山越岭,劈荆斩棘,查看地理位置,检验土质。在品种、位置的选择上则坚持“三个不栽”,即不是国家级良种不栽、未通过全县试种的品种不栽、不是无性系茶苗不栽。

正因为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茶叶办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修水茶叶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增加。

提质 统一管理叫响品牌

2004年4月底,吴东生组织几家企业到省里参加名优茶评比,结果只获得一个铜奖。看到兄弟县市纷纷上台领取奖杯,在台下的吴东生如坐针毡。作为一个茶叶大县,茶叶质量上不去,就是工作的失职。

痛定思痛。吴东生立即组织茶叶办的人进行认真分析,认为目前茶叶企业弱、小、散,茶叶品牌多、乱、杂是主因,必须抓质量,搞整合。很快,一个积极引导茶企、茶农走品牌整合之路的设想初步形成:对同茶异名、一茶多名的牌子进行大胆整合,借助历史知名品牌的影响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将红、绿茶分别整合在“宁红”和“双井”两大品牌之下,对茶叶产品实行“母子”商标管理。这个方案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赞赏和大力支持。

为了把这两个牌子再度打响,县茶叶办提出从“土壤”到“茶杯”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标准,编制《修水县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技术指南》和《修水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指南》,规范“宁红”、“双井”茶加工的地方标准。组织、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各类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名优茶评比等茶事活动。

从2005年开始,喜报频传,“宁红金毫”、“双井绿”在国内外等重大茶事活动中获奖36个。今年,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中,“宁红功夫茶”和“双井绿”分别以7.14亿元和6.72亿元的品牌价值,双双跻身全国百强茶叶公用品牌行列。“宁红”、“双井”这两块牌子就像多年尘封的美酒被打开,香飘四溢。

茶叶,虽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如何推陈出新,提高广大茶农种茶、制茶、品茶的水平,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对此,修水县连续3年请中国茶科所、中国茶叶学会专家教授到修水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有106人通过严格考试取得“中级评茶员”资格证书,有56人获得“高级评茶员”资格。开设茶叶中专班,2008年就有102名学生毕业,如今他们已成为全县各茶厂的骨干。

提效 共同创业联户开发

上杭乡曾是修水茶叶的主产区,历史上最高峰时种茶面积有2.7万亩,年产茶叶2000多担,可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地茶产业急剧下滑。至2002年,全乡仅剩下老化茶园60多亩。为重振旗鼓,乡政府根据境内宜茶荒山、荒坡较多的特点,提出了“大户、联户成片开发”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开发。

上杭乡十二坊村村民周衍德、孔祥亨、陈荣贵3人,合资在上杭乡双鄄村一个名为东谷潭的山坳里,新建了1000亩有机茶园,并在政府的帮助下修通了一条通往茶园的土路。

茶产业发展20年来,如何带动农户、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新一轮茶业发展之初,修水县就确立了共同创业、联户开发、能人带动的产业发展架构,鼓励干部职工带头领办创办基地,极大地调动了茶农扩茶积极性。

布甲乡洞上村村民沈远恩,原在浙江温州打工,挣了七八万元钱,回乡后与人合伙开发茶园,目前已建茶园近500亩。茶叶经销大户周衍德,如今带动村民种茶1500多亩。目前,全县已有近10万亩茶园,基本上都是以大户、联户为主。

修水有大大小小茶厂50多家。在谈到今年春茶的收入,茶厂负责人都信心十足地表示:在去年的基础上翻番。

大椿新华茶厂厂长李新华透露,他有茶园460亩,去年产值150万元,今年春茶220万元,上交税收达到10多万元。今年最高价每斤茶卖到了2080元。茶叶,已成为修水茶农致富的产业。

据了解,修水县为加速发展进程,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扶持政策中有意向大户、联户倾斜。即100亩以下不支持;不懂经营不支持;产权不清不支持等。对扩茶100亩以上的,每亩由原来的500元补助提高到700元,并列入退耕还林项目支持。

事实证明,这种看似不公的举措,却促成了村民与“能人”之间的整合,给传统的生产方式赋予了新的内核,使今后的发展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后 记

修水作为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把发展茶产业当成一项民心工程,对各项政策和资金进行整合、捆绑,统筹安排,有效地放大了政策和资金效应,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贫困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茶产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纸质茶叶罐茶叶筐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8624314 43141872 18725022 50225154 51543110 31104228 42285258 52581872 18722971 29715324 5324342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80036) and MATCH(title) AGAINST('48624314 43141872 18725022 50225154 51543110 31104228 42285258 52581872 18722971 29715324 5324342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