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中国茶叶的流通处在困局之中

2021-03-03 12:08:19热度:121°C

中国茶网资讯:中国茶叶的流通一直处在困局之中:一方面是叶种植环节的产能快速放大,另一方面是茶叶消费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而中间的流通和营销环节不畅通,这又反过来制约了种植与生产环节的升级和消费市场的规范与增长。

困扰茶叶流通和营销的因素很多,但有两个核心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是茶叶没有实现现代市场意义的商品化,从而没有解决好品牌化和标准化的问题;二是流通渠道没有实现集约化,从而不能形成大的流通规模,使得流通成本居高,流通效率低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2006年,中国茶叶生产者的收入是320亿元,而当年消费者付出的茶叶采购成本高达1000亿元。流通环节消耗了如此高额的费用一方面压抑了生产者在种植和加工环节进行产业升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普及型增长。通俗地说,就是茶农卖茶难,消费者卖茶贵,而处在流通环节的众多茶商因为个体的销售额不大因而也不怎么挣钱。

5年过去了,上述两个问题虽然没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但却悄然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一是各大茶类都有了品牌茶企脱颖而出。

他们的产品都朝着商品化的方向迈进,强化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淡化品类品牌,中国茶叶有姓无名的情况正在改变。

各个品牌有了自己的产品分级及其名称,各个级别有了视觉统一而装量不同的系列化包装产品。

各家茶企不同程度的取消了散茶销售,甚至彻底拒绝了散茶销售。同一级别的茶叶品质趋于一致,通过拼配技术淡化了各个小产区的差异性和不同时间段采摘的差异性,向着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前进。

更有很多彻底改变传统茶叶形态的茶叶新品诞生,他们在名称上已经不再称为"茶叶"而称为"茶",其出生就直接定位为现代"商品".

二是集成化的销售通路开始试水各家品牌茶企开启了产品横向多元化的进程,除了开发茶食品、茶具等衍生品和关联品以外,也有茶企向其他茶类进军,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增加产品的丰富度而提高自营通路的销售效率。但后一种尝试至今还没有成功的案例。虽然大量的夫妻店茶商都被迫有了产品的多元化,但老板的人脉有限、"老板品牌"的影响力有限,单店销售额也没有因为产品丰富度的增加而得到大的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崭露头角的茶叶产品集成化通路,他们直接承接生产型茶企的产品而转身面向消费者,其商业价值是降低生产型企业的营销成本和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但是,在中国茶叶产品的商品化进程刚刚起步的现实条件下,自身的营销能力和销售专业性亟待大幅提高。

茶叶展厅茶叶摇香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4482590 25901872 18725022 50222136 21363387 33874508 45082006 20065258 52583207 32073054 30545414'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78374) and MATCH(title) AGAINST('54482590 25901872 18725022 50222136 21363387 33874508 45082006 20065258 52583207 32073054 30545414'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