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云南松阳上安村:松阳‘名茶第一村’

2021-03-03 11:26:23热度:136°C

中国茶网资讯:“上安村是松阳县名优生产最早的村,素有松阳‘名茶第一村’的美誉。”松阳县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何迅民说,这里有浙西南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这里有全县最早的茶叶种植以及加工厂。

上安茶产业的发展,是松阳茶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是松阳打造中国绿茶集散地的一个历史见证。

从种茶叶到卖茶叶,从办茶叶加工厂到卖茶叶加工设备,从做茶生意到做服务业,在松阳县新兴乡上安村,这个因茶而致富,因茶而闻名的小村落是如何走出一条致富大道的?

敢为人先“吃螃蟹”

上安村共有l83户526人。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村人均收入仅308元,是个传统的产粮穷村。

穷则思变。地处交通要道旁的村落,较早形成了市场意识。几位村干部带头,从外地引进了茶树苗,开始试种,没想到亩产比种粮要高出一倍甚至几倍,村民们犹豫不决的疑心一下打消了,纷纷在良田里种起了茶叶。到1999年,上安村种植茶叶基地面积达320亩,80%的农户种植了茶叶,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村。

茶叶多了,销路是个问题。2005年,上安村又在全县建立了首个村级茶叶市场,吸引各地茶叶加工商上门收购茶青。看货出价,货比三家,让买卖双方都获益,市场很快集聚了强大人气,就连距离10公里外的茶叶种植户也把茶叶送过来卖。

此后,为了规范种植,增加效益,上安村专门成立了茶叶经销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资源整合,按照“内部条件、质量管理、加工标准、产品检验、对外品牌”等要求,严格管理,统一销售,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在合作社的推动下,上安村的茶叶采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得到推广,茶青品质保持稳定,受到了客户的青睐。近年来,村里投资5万元,在500亩茶园安装频振式光控杀虫灯,在230亩茶园中安置黑刺粉虱信息素诱捕器,无公害防治效果显着。

目前,全村182户村民共发展茶叶680多亩,全村茶叶年产值能达到760多万元,仅茶叶一项人均年净收入就有1.5万元,成为松阳县的首富村、小康村、第一批市级新农村。

要挣钱就种好茶

上安村的名优茶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正值大众茶处于低潮之际,加上老茶园品种混杂,品质差,效益低,茶农纷纷砍毁茶树,或任其抛荒。

但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观念和超前意识的上安村民,没有跟风这种毁树的潮流。他们积极到外地市场了解行情,研究分析,请教专家,率先在本村低山缓坡上试种银猴、迎霜等优良品种茶叶。投产后,生产出银猴等名茶,经济效益比老品种茶园提高三倍多,由此他们掘到了发展名优茶的第一桶金。

1990年,上安村一位村民在自家的1.5亩大田里,种植名优茶,一举获得了亩均收入2500多元的效益。而后,全体村民纷纷效仿,在低山荒地上大面积种植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名茶生产。受经济效益驱动,1992年部分农户大胆地在大田上试种良种茶,并一举获得了成功,掘到了第二桶金。

刘晓高,原来是上安村一位传统的农民。1983年,他与同村村民周竹仙合伙承包了上安村和大畈村共74亩茶园。当时茶园荒芜、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农民种茶没有积极性。刘晓高坚持参加各种茶叶技术培训班,掌握了全套的茶叶栽培和加工管理技术。没想到,经过综合改造后的茶园,经济效益喜人。此后,他又发展20亩名茶基地,亩均产值7000多元,成为全县茶叶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从种茶到加工茶

随着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日益频繁,村里许多人在把自家茶园转包后,集中精力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当起了老板。阙增弟自从10亩茶园被山区农民承包后,他彻底从茶园里“解脱”了出来,办起了30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年收入达到了40多万元,成了一个小老板。

上安村茶叶种植带头人刘晓高也意识到,优化采制技术是提高茶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因此,他十分注重名优茶的采制工艺技术。他先后投入3万元资金,添置电热炒茶锅(灶)10台,名优茶机8台,使名优茶加工基本走上机械化生产。由于采用了名优茶采制工艺技术,配置了先进加工机械,使茶叶生产从过去单一的大宗茶走上名茶—优质茶—大宗茶格局,既适应了顾客对不同茶类的需求,又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随后,村里开办茶叶加工厂的人越来越多。在乡里的支持下,上安村利用4000多平方米的溪滩地,建起了全市首个村级茶叶加工园区,安置了20家茶叶加工厂入户。

上安茶产业的火爆,还吸引了外地人来淘金。嵊州市的汤柳娅夫妇,在上安村从事茶青交易7年,去年购置了5台龙井茶机办起了茶叶加工小作坊。她说,以前茶青收购后急急忙忙地赶回老家加工,不仅人劳累赚钱也不多,现在既省力又方便。

哪个茶叶好云臻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