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政协委员建议出台茶产业扶植政策
中国茶网资讯:“烟台的茶产业大有前途,目前烟台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基础和需求市场,如果把茶产业做大做强,不仅可以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还可对发展烟台市文化事业、推动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13日上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市政协委员于党辰认为,烟台市发展茶产业和茶文化具有不错的前景。
年增茶园1000-2000亩
“烟台的茶产业已成日照、崂山、沂蒙之后的山东省第四大茶产业基地。目前,海阳、莱阳、莱州、牟平、蓬莱、栖霞等县市区茶树种植面积达5170亩,且正在以每年1000-2000亩的速度递增。烟台市土壤肥沃,呈酸性,生产的绿茶‘叶片厚、滋味浓、耐冲泡’,精细加工后,汤色碧绿、味香浓郁,完全可以打造成与‘日照绿’齐名的‘烟台绿’。”市政协委员于党辰表示,发展绿茶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管理简便的特性,是一条农民致富的好路子。海阳一斤干茶均价达1500元以上,栽种3年的茶园,亩产收入可达2万元。栽种5年的茶园,亩产收入可达4万元。预计全市年茶业总收入在8000万元左右,成为烟台市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规模、树苗供应、技术是短板
目前,烟台市的茶产业相比其他茶产地仍属落后。首先是规模不够大。经于党辰和朋友调查发现,“土壤检测没有系统性,只有加强土壤检测,才能规避盲目引进的风险;其次是茶树苗供应。目前,烟台市仅牟平区有茶树育苗基地,今年育苗40万株,仅能保证80亩地用量,与全市年1000-2000亩的数量扩张,缺口较大。而从南方引进的茶树苗,成活率偏低;最后是技术问题。烟台市茶产业快速发展,但技术人员短缺,亟需一大批高素质茶业技术人员全面服务茶农,保证茶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
另外,在市场销售环节,各县市、各茶园各自为战,自立名目、自找出路,形不成规模和品牌优势,影响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优良茶种在烟台市通过极端低温考验
鉴于烟台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于党辰建议,制定茶产业扶持政策,如设立新增茶园专项扶持基金、茶叶机械购置补贴等。
据悉,烟台农科院于2003年开始进行国家级优良茶品种龙井43、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的引种和耐寒茶叶新品种(系)的选育,并经过2010年1月中下旬极端低温的考验。试验研究出一套适合烟台市茶叶生产的模式,生产的有机茶受到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的好评。于党辰建议在烟台农科院设置茶叶研究所,有计划地引进、培养一支茶叶方面的科技队伍,组织开展茶叶科研攻关,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步伐,强化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科技对茶叶生产的贡献率。
茶文化可与道教文化、戏曲文化有机结合
于党辰建议,“烟台爱茶的人士不在少数,茶文化协会、茶叶协会都已建立并且运作良好,烟台市推广茶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基础。”从全国各地看,除了北京的老舍茶馆、上海豫园茶馆等外,对茶文化的推广鲜有具有浓厚特色的场馆。“如果烟台市在这方面做足文章,成为烟台市独具特色的优势和品牌,对于发展烟台市文化事业、推动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于党辰说,可建一座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茶文化大观园,“将茶文化与烟台市的道教文化有机结合,提升烟台市茶文化的层次。同时,烟台是著名的京剧码头,吕剧也深受欢迎,应当发挥这一优势,将京剧和吕剧结合起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茶叶三泡荞麦和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