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广西三江构建“两茶一竹”产业集约化经营体系观察

2021-03-01 17:37:27热度:131°C

中国茶网资讯:园苍翠赛龙脊,油茶果硕油飘香,竹海挺拔泛碧波……如今,你步入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幅幅醉人的生态美景跳入眼帘,宛如坠入梦幻仙境。

“九山九水半分田”,使三江拥有美景的同时,也曾伴随着贫困。而现在,三江巧变劣势为优势,依托茶叶、油茶、竹木三大龙头产业,构建集约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唱响生态富民歌。

统一品牌:茶好更要会吆喝三江境内山峦起伏,温润多雾,绿林苍翠,溪涧纵横,独具“高山出好茶”之生态优势,是茶树原产地之一。

然而,怎样才能使农业增效、茶农增收?三江引导茶农从优质高效入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围绕“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的发展思路,在特色产业上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抓提升、树品牌,使项目落实到户、金融服务到户、科技保障到户,让农民积极投身特色产业发展。

三江茶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龙头引领、协会助推、大户示范、全员共建的现代农业产业推进体系,茶叶产业走上了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有茶园9533公顷,遍及15个乡镇的154个行政村,5万多农户涉及茶产业。先后被评为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

争品牌、创名牌,是该县20多万茶农的强烈渴望,更是县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有效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该县已形成了全县茶叶产品的公共品牌,供县内茶企统一使用、宣传、推广,逐渐打破过去茶叶产品“牌子不响、价钱不高”的局面,提升产品身价。

三江的八江乡布央村是该县最早种茶致富的示范村,种茶前当地盛传“山高路远布央村,有女莫嫁布央郎”之说。如今,全村人均纯收入增至去年的7991元,80%的农户盖起了小洋房,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并被评为“广西侗茶村”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三江春茶叶)”。

该县茶叶办主任罗汉林透露,2012年全县共产干茶8912吨,产值8.6亿元,仅茶叶一项茶农人均增收2481元,三江茶产品还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

龙头引领:“油海”优势加速转化侗乡素有“广西油海”之称,群众种植油茶历史悠久。目前,该县油茶面积已达61.8万亩,仅次于江西宜春和湖南浏阳,位居广西第一、全国第三,人均有油茶林面积多达1.8亩。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面积虽大,但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因茶林老化、产量不高,本地传统加工产油率低、毛油产销不畅,农民大多以卖茶籽为主,大批茶籽源源不断调往外地,价格低、效益差,2011年,全县茶籽产量仅3.1万吨,产值2.5亿元,农民收入所增无几……“对油茶林的低产改造、品种更新、加速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和对茶油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链网经济’刻不容缓。”县领导说。

自2008年12月,福建老板吴志福投资1000万元在三江成立公司,拉开了侗乡油茶产业科技支撑、龙头引领的序幕以来,公司完成低改面积300亩,带动周边群众低改3万亩,并为低改林提供优质有机肥料260多吨,经低改后的油茶林产量比之前提高了1.3—1.5倍。此外,公司还准备生产其系列延伸产品,使油茶产品经济效益比过去提高三倍以上,真正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辐射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有了龙头企业的引领,三江以引进、培育、推广新品种为主线,掀起了油茶林低改热潮。且以抚育改造、优良品种更新和高位嫁接为主,对实施垦复施肥改造的农户,每亩补助复混肥50公斤,对实施优良品种更新造林的农户,则每亩提供种苗120株和复混肥30公斤,仅此一项每年投入资金达320多万元。2012年,该县共完成油茶造林2.1万亩,培育油茶苗1053万株,新一轮油茶林垦复、施肥、修剪低改与更新换代全面铺开。

精深加工:40%以上竹农从事竹品制造“放不尽的榕江木,流不完的浔江竹”,绿美侗乡为三江人筑起了一座福泽万代的“绿色宝库”。

2012年9月底,三江的斗江乡白言村女企业家余秋香从本村购入1000根毛竹,她介绍说:“这几年我在村里开办竹材加工厂,成本低、原料近、毛竹价格自然就好,村民乐此不疲,满山的毛竹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斗江乡白言村盛产毛竹,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这里的毛竹每根仅卖8元左右。靠山难致富,全村70﹪的村民外出务工。近年,该县有效组织村民进行毛竹低改,每亩竹林年增收可达900元到1000元。看到毛竹走俏,以前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回家种竹,全村毛竹面积和收入迅速实现倍增,毛竹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近几年来,该县每年斥资65万元以上,鼓励农民实施杉竹混交种植。农民利用荒山每种一亩竹子政府补助90元,毛竹低产林抚育改造示范每亩补助肥料25公斤。因政策到位,如今毛竹主产区和平、斗江、高基、丹洲等四个乡镇种植竹子均超万亩。目前,全县毛竹面积达16.1万亩,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该县毛竹贸易从业人员达一万多人,竹木加工每年为该县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财政收入。

该县还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办厂,推动竹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接加工”的发展格局。目前,县里已投产比较有规模的竹材企业达55个,年消耗竹子50多万根,40%以上的竹农加入竹制品加工的行列,生产的竹筷、竹席销往广东、台湾等地。三江正逐步由毛竹产业原料生产基地向加工基地转变。

御顿茶叶茶叶里有茶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