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茶马古道见证长沙绿茶文化
中国茶网资讯:惊蛰刚过,金井茶场便忙碌起来,天一放晴,茶园子里便有了采茶的姑娘。惊蛰后这几天的原叶茶是非常金贵的,采下来的嫩芽还要经过一次筛选,去除包在芽外面的两片绿叶,“那两片叶子是冬天里长出的,春茶要完全保证是春天的味道!”周长树告诉记者。周长树世代居于长沙县金井镇,自小与茶为伴,受祖辈熏陶,是长沙绿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长沙绿茶制作技艺去年已列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1 金井绿茶曾到印度
长沙绿茶传统的加工制作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可知湖南白露、长沙铁色都是数百年前湖南的名茶。周长树说:“其实,长沙茶文化要追溯到西汉时期,那时长沙县人便开始生产茶叶,到了宋代最为鼎盛。现在每年清明前后,长沙农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的茶树上摘下鲜叶,用一种草药熏成‘铁色’,自饮或待客。”
“好茶要好水泡,金井镇现在还有一口唐代初年的古井保存至今,人们用该井水泡茶,茶汤呈金色,茶香四溢,回味无穷。”周长树告诉记者,这也是金井之名的由来。金井绿茶制作技艺的历史文化,还可从一条茶马古道中找到源头。金井山区遗留的这条茶马古道始于唐代,当时金井山区的茶叶通过马帮小路与滇藏茶马古道汇合,经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到达西藏,最远到达尼泊尔、印度。周长树说:“这条茶马古道足以见证金井人世代事茶、以茶为生的历史文化。”
2 手工制茶世代相传
“现在,茶叶机械化生产已成为长沙县茶叶制作工艺的主流,但是纯正的长沙绿茶,必须手工制作才能达到相应水准。”周长树说。金井茶场原来有三个手工制茶生产车间,现在还保留了两个。惊蛰之后摘下的头道原叶一般都会用手工制作,这几百斤新茶有的要卖到上万元一斤,“这也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吧。”周长树笑着说。
在绿茶手工制作车间的一个角落,记者见到一名工人正在编制竹箩筐、簸箕、焙笼,清一色的竹制品。周长树说:“我们手工制茶的器具都是用自己编的竹制品,这样可以保证茶叶只有天然的清香,没有一丝一毫的异味。”记者看到,摘来的鲜叶盛在竹篮里,鲜叶进厂后便是摊青,鲜叶均匀地撒在篾垫上摊开使其自然枯萎,一垫一垫的鲜叶使整个厂房弥漫在淡淡的清香里。
下一步便是杀青,八口铁锅一字排开,工人们将原叶投入锅里,木柴火烧起来,工人们手在锅里不停地上下翻炒。周长树说:“杀青时温度非常重要,过高过低都不行,适温适度才能让鲜叶中的香气透发。”出锅后的茶叶要及时清风散热,工人们在篾盘上反复揉捻,这时的鲜叶便已变形成人们常见的干茶叶了。半成品又回到锅里干燥,干燥时手是不能停的,火候也要控制,“这时的手势和力度必须依靠炒茶人长年的经验,难以言传,只能意会。”周长树说。
手工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便是烘焙,也叫足火,烘焙用的是木炭,茶叶均匀撒在焙笼上,“温度控制在80摄氏度,翻四五次,茶香便散出来了。”周长树说。记者凑到焙笼边,果然茶香缕缕,沁人心脾。
3 茶艺文化史料正在散失
“长沙绿茶制作技艺过程中崇尚天然、力求温和等思想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堪称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周长树说。1964年夏,郭沫若初饮长沙绿茶后,当即吟诗:“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原同双井斗红纱。”他赞美长沙绿茶可与著名的绿茶“紫笋”“双井”媲美。著名金石画家李立也为金井绿茶题词:“金井名茶,赏色闻香”。
长沙手工制绿茶的质量虽然很高,但产量很小,同时,“现存的老一辈掌握传统长沙绿茶制作技艺的人正在减少、退化,完全掌握该技艺的人很少。”周长树说,许多珍贵的茶艺文化史料正在散失,部分已无法收集归档。
去年长沙绿茶制作技艺列入“非遗”后,相关部门已着手对其进行传承保护,并已制定了《长沙绿茶制作技艺项目五年保护计划》,收集各种资料,完善数据库,着手建立手工绿茶制作工厂及茶文化展示中心。同时,周长树正在通过口传心授的办法培养自己的儿子周宇成为这项“非遗”的传承人。
最好的茶叶包装茶叶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