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炒茶师和他的“炒茶王老爸”
中国茶网资讯:老爸故意把锅子温度开得很高,儿子一上手就烫出个泡 炒茶,没个十年功夫学不来 90后炒茶师和他的“炒茶王老昨天上午,见到陆一骅时,他正头也不抬在扒拉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马上就要出去了。”白色宝马车的后备箱打开着,家里人帮忙把一盒盒包装好的龙井新茶,整整齐齐放进去。
“一个老客户打来电话,急着要我送新茶过去。”陆洲东说,现在正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他肯定脱不开身,所以,送货的任务就交给了儿子。
陆洲东,龙井村的炒茶王。陆一骅,陆洲东的儿子,90后,子承父业,要坚守手工炒茶这项事业。
炒茶,没个十年功夫学不来
90后炒茶师和他的“炒茶王老爸”
90后炒茶师:童年就在茶香中度过
现在正是春茶上市的时候,走进龙井村,到处能闻到扑鼻的茶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炒茶。不过,炒茶的人都以年长者居多,今年才24岁的陆一骅显得很特别。
陆一骅一米八二,高高大大,一副黑框眼镜,一件黑T打底,外面一件薄开衫。
先在锅底撒一点儿油,油一开始噼啪作响时,陆一骅抖抖簸箕,把已经摊放了一段时间的龙井鲜叶撒入锅中。“这叫炒青。”陆一骅手掌平摊,压着锅底,把茶叶顺手势带上来,再慢慢抖落。几下之后,新鲜的茶叶慢慢收拢了起来,白色青烟从茶叶中蒸腾而出,茶香四溢。
“这一步不用我教了,他自己可以炒得很好了。” 陆洲东走过来,稍微看了下,就走开忙着招呼喝茶的客人去了。
陆一骅话不多。和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不一样,他2011年从部队退伍后,并没有随大流去市区谋一份工作,而是回到村里,帮着老爸炒茶。
“从小就在锅边长大。”陆一骅的童年就在茶香中度过。
即使是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但陆一骅还是觉得炒茶看似简单,真炒起来,其实门道很多。“手法、温度,都很有讲究。”陆一骅说,这些都得自己摸索。还好,他有一个“炒茶王”老爸,可以悉数传授炒茶真经。“即使我有个什么偏差,我爸也能帮忙炒好。”
想过自己的水平有一天赶超老爸吗?“慢慢学吧。”陆一骅不紧不慢地回答。
老爸“炒茶王”: 心疼但也开心
老爸陆洲东,是个很有个性的“炒茶王”。对于不懂茶的人,出再高的价他都不愿出手,而对于懂茶投缘的人,他可以把上好的茶叶拱手相送,分文不收。
“我就喜欢钻研茶。”陆洲东在茶叶研究所读了十多年的书,“真要把茶炒好了,你就得研究茶的物理特性。”
“现在都说,茶叶炒得好不如卖得好,可我不这么觉得。”陆洲东说,茶炒得好,自然拥趸众多,不愁无人问津。炒茶过程虽然乏味,但却是
他最大的乐趣,陆洲东还自己研发龙井制成的乌龙茶、红茶。
龙井村里多数村民家境殷实,大多数村里人都希望子女在市区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不用再从事炒茶这样的苦差事。陆洲东不差钱,为什么要儿子回来和自己学炒茶?
“这是一门手艺。”陆洲东一板一眼地告诉我,“有一门手艺,就可以养活自己。”陆洲东说,“一开始,我们也是希望他好好念书,在外面找份好工作,可他宁愿回家炒茶。”
陆一骅的妈妈说,读中学时,他爸那时候发狠了,故意把锅子温度开得很高,结果,陆一骅手上烫出泡来,可没烫退他学茶的想法。
“哪个爹妈不疼小孩的。”陆洲东说,他就是要试试儿子吃不吃得起这份苦,炒茶师傅手上烫起水泡,那是家常便饭,而且经常炒茶的人,屁股上还会有两只“眼睛”,那是和板凳磨的!
而且,炒茶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雨前特级龙井是一种炒法,一、二、三、四、五等茶,又各有各的炒法。”要精通,陆洲东说,起码得学个十年。
虽然一开始并不十分赞成儿子学炒茶,但后来,他慢慢变了想法,“这么好的手艺,无人继承,太可惜了,尤其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沉下心来学手艺。”儿子愿意学炒茶,做爸爸的,虽心疼但也开心。
这门技术需要时间打磨
希望看到年轻人身影
“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多数有固定工作,很少有人为了炒茶放弃工作。”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局的姜新兵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和传承西湖龙井茶传统炒制技艺,早在两年前,杭州就制定实施了“西湖龙井茶炒茶工等级评定标准”。这一标准通过职业培训加资格考试的方式,将炒茶师认定为炒茶技工、中级炒茶技师和高级炒茶技师。不过,高级炒茶技师基本没有年轻人的身影。
“我们也经常举办炒茶培训班,但是,来参加培训班的年轻人并不多。”而且,说实在的,要学好炒茶这门技艺,时间很重要。 “现场来培训一次,可以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很少。”姜新兵说,每年的茶季也就一季,可以学习的时间也很短,要真正擅长炒茶,需要时间打磨。
“政府部门也一直致力于保护龙井手工炒制技术。我们鼓励师傅带徒弟,带一个徒弟,师傅可以奖励1千元钱,建立手工炒茶中心,就是为了保护这门技艺。”
“最近,我们还在尝试制作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教学视频。”姜新兵说,希望对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的保存有所帮助。
茶叶青草味吉普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