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茶,从茶园基础管理源头做起
中国茶网资讯:春耕开始农时至,茶乡安溪份外忙。再过一个多月,安溪铁观音将开始上市,此时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开始进入茶园,而茶乡安溪则早已未雨绸缪,从源头抓起,只为确保每一粒铁观音都是放心的。
放心茶,从放心农资开始
春耕备耕时节,正是各种农资采购销售旺季,而这正是茶叶质量安全管控的源头。安溪县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通过厂商联储、商商联储、内部联储等联储方式,备足农资货源,储备的15615吨各种化肥、300多吨农药,陆续配送到全县400多个经营网点。
“农户通过农资购买卡购买农药,还可享受10%的优惠。”据安溪县供销社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社采取公布举报电话和明码标价等措施,坚决遏制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的行为。与此同时,加强对各网点的监管力度,严把农资进货、销售质量关,防止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
为保障茶叶卫生质量安全,安溪县对茶园适用农药公开招标,共招标农药品种(规格)29个。中标价格比市场价及预算价平均降低了15.3%,包括去年中标保留的75个品种,共有104个农药品种,基本可以满足2013年度茶园防治病虫害用药需要。
安溪县农茶局执法人员深入农资经营网点及部分茶园茶山,检查茶农农药使用情况,同时联合安溪县公安局、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到各产茶乡镇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农技专家们悉心指导茶农如何鉴别真假农资,还接受种子、茶叶、农技、畜牧、土肥等方面的咨询,并分发涉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农业法律法规、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等宣传材料,为当地茶农送上一道丰盛的“科技食粮”。
2011年3月,安溪县正式开通启动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实现农资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追溯体系。该平台首创了农资商品条码制度、农资购买卡制度,解决了以往农资市场流通监督难、农资商品进销台账健全难、问题农资商品溯源难等“三难”问题。
不只是为了“多收三五斗”
早春时节,安溪茶山上处处一派繁忙景象——山腰间“带状退茶还林”挖出茶树种植桂树、油茶,茶园梯壁、堤埂上栽种黄花菜,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撒农家肥……从改造茶园大生态、再造茶园小生态到改良土壤,茶农们精心照料着每棵茶树茁壮成长。
早在春节期间,本是家人回乡团聚的日子,安溪县茶叶协会100多名省外分会会长、茶商,却走进感德茶园,参观精耕细作的“精致”茶园,实地察地退茶还林,开设竹节沟、截(排)水沟、蓄水池和沉沙池,修建茶园主干道和田间作业道等生态茶园建设,
“了解我县茶园精细化管理后,我们看到,原产地的茶叶质量很安全。”该县茶叶协会河南郑州分会的常务副会长章远新告诉笔者,这几年外省的消费者都偏爱传统正味的铁观音,茶园精细化管理能够大大提升铁观音的品质,提高销售量,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精致管理方式可以保证茶叶原料质量,好的原料需要好的加工能手,再加上好的推手,可以更好地保护安溪铁观音。”安溪县茶叶协会四川省分会会长陈育鑫坦言,他们不仅要销售茶叶,也要及时带回消费者的回馈,作为推手,以“销区”来影响带动“产区”,推动茶园精细化耕作,引导更多的茶农建设生态茶园、制出好茶。
近几年来,安溪茶园的面积一直保持在60万亩左右,不再新增茶园,而把低产茶园改造、土壤改良、生态茶园建设作为茶园基础管理的重点,不追求增加多少产量,更侧重于提高茶叶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农闲,其实一直都没闲着
3月19日,安溪县举办乌龙茶质量与安全科技培训大会,来自国内外茶叶界的专家学者,为全省乌龙茶主产区茶叶种植户代表及安溪县的部分茶农,传授乌龙茶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
从去年秋茶采制完成到今年春茶开采,这大半年的时间,对茶农来说,可以松一口气,不用像茶季那样分秒必争,应该是农闲时分,可事实上,茶农一直都没有闲着。
去年秋茶上市后,茶园准备“过冬”,茶农们开始对茶园土壤深耕,将表土、杂草及落叶翻入下层,给茶园追施基肥,适当修理,铺盖稻草,让茶树“温暖”过冬。同时,抓住消灭越冬虫源的有利时机,除草清园,摘除越冬卵块和虫蛹,剪除病枝病叶并将其集中烧毁,消灭虫源。
开春以来,春茶采制渐近,感德、西坪、祥华各产茶乡镇争相开设“茶课”,茶农放下茶篓背起书包进学堂,科学种茶、科技兴茶正成为茶乡时尚。
在龙涓乡,茶农终于有了自己的“职称”,杨陆平、张顺儒、叶秋萍、温文溪等33名制茶能手,圆了茶叶工程职称梦,成为全市首批有“名份”的非公茶叶工程师。
去年6月,安溪县公务员局出台泉州市首份地方特色产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实施意见,即《泉州市茶叶工程职称评审实施意见》,开展非公茶叶工程职称评审,既让有真本事的茶农或其他涉茶人员,获得政府授予的法定、规范专业技术称谓,又能让茶业龙头企业有更广阔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择途径。
醉清风茶叶金坛 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