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茶产业期待突出重围“化蛹成蝶”
中国茶网资讯:悠久的栽植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就了上好的茶叶品质,上好的茶叶品质又造就了浦城茶产业的一度辉煌:成为省重点扶持的茶叶生产县,迈入省年产茶万担县的行列。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受改制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茶业开始走下坡路。
如今,浦城虽有6.7万亩茶山,但43%为百亩以下的零散经营;年生产加工茶叶5500多吨,多数却以茶青或是干毛茶方式被周边县市的茶企茶商收购;在全国各地经营茶庄的浦城茶商有1000多人,经营浦城品牌茶叶的却少之又少;茶叶龙头企业尚未成型,因为没有知名品牌,在同品质茶叶中卖不起价……
那么,尚处困局之中的浦城茶产业如何能够突出重围,“破茧而出、化蛹成蝶”,却值得期待。
辉煌 曾是福建主要产茶区和省年产茶万担县之一
茶产业是浦城县的一张历史名片。该县茶叶栽培历史有1700多年。据考,在三国时期,浦城即开始茗饮之事,晋尚书陆迈为吴兴(浦城)县令时,以茶飨客,已蔚成民风。
明代,浦城为福建主要产茶区之一。据明成化十五年《浦城县志》载:洪武年间,浦城“桑麻被垄,茶笋连山”,可见当时茶叶之多。即便是在茶业明显衰落的清朝,在富岭、水北一带茶乡,民间仍有以该户产茶评论其家计贫富的俗话。
解放后,浦城县是省扶持的茶叶生产重点县。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发放长期无息贷款、拨付茶叶技术改进费、扶植金,发放预购定金、茶叶生产专用化肥等方式,加速浦城茶产业发展。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该县茶产业发展到顶峰。1981年,浦城迈入了我省年产茶万担县的行列。1988年,全县有茶园49603亩,产茶叶1106吨,其中乡镇办的茶场有14个,村办的茶场有122个,千亩以上茶叶基地有5个。同时,仙阳茶场在改革开放之初,便在全国各地开办茶庄或经营部,浦城茶叶早早便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该茶场生产的“剑锋绿茶”曾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获“优质名茶奖”。
滑坡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茶园面积锐减、茶山荒废,多数茶场倒闭
“改革开放后,浦城县的茶企业经不住市场经济的风浪,茶产业逐渐萎缩。”县农业局茶技中心主任黄招龙说,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该县的国有茶场进行了改制,很多茶场经营不善,茶叶无从销售,茶山自然荒废了,至2000年时,浦城茶园面积已从原来的5万亩锐减至3万亩。
“省茶叶重点县条件之一是茶园面积必须达到5万亩,否则就争取不到省上的项目和资金的扶持。”黄招龙说,“享受不到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和引导,茶农们很难把茶业做大。”
浦城县康安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孙友从事茶叶生产加工30多年,他曾是仙阳茶场的职工,如今他所经营的公司有茶园2000多亩,每年生产茶叶500多吨。他说,当时改制时,没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接手仙阳茶场等国营茶场,形不成上规模的现代茶企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导致浦城茶业没能在改革开放春风中趁势而上,反而滑坡了。“在‘剑锋绿茶’获奖的第二年,我们想去注册该商标,却发现被浙江一家茶企业抢先注册了,原因是当时没有年检,导致我们失去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陈孙友当年曾参与“剑锋绿茶”的制作,对此,他深感遗憾。
瓶颈 一无品牌二未形成产业合力,没有竞争力
近年来,在武夷山茶产业的辐射下,浦城县的茶山面积、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产业合力与整体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目前浦城茶园面积有6.7万亩,但已取得有机茶证书的茶园却少得可怜,仅有200亩,占很大比例的是老茶园,这些茶园的茶树老化,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虽然在近两三年的时间里,全县新增茶园面积达1.1万亩,但新茶园开发不规范,无统一规划。
“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投入严重不足,技术人才匮乏。没有规模和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带动力;受投入资金的限制,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难以引进推广,厂房、机械设备陈旧落后;没有统一的知名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些瓶颈严重制约着浦城茶产业的发展。”黄招龙说,比如提高丹桂茶品质所需的“色选机”,一台得花上百万元,很多企业只能是有心无力了。
因为没有品牌,浦城茶叶“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茶叶产量大,但基本上都以低廉的原料价格外销到周边县市。”陈孙友说。
位于仙阳坑沿的福邦茶厂生产的浦城闽驿红红茶获2011年省优质名茶奖。尽管在浦城销售得很不错,尤其是一些在上海创业的浦城人很喜欢闽驿红,但外地市场却没有打开。“因为没有形成产业合力,浦城茶叶没有竞争力,在市场上比其它同等品质茶叶的价格低。”老总刘福邦无奈地说,每年福邦茶厂有十多万公斤茶叶销往各地茶庄,但这些茶都只能“穿”着武夷岩茶的“外衣”,因为这样不仅好销而且包装成本也低。
优势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一支强势的营销队伍
浦城茶质甚佳。清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品茶》中记:“浦城本与武夷接壤,即浦产茶亦未尝不佳”,“浦茶之佳者,往往转运至武夷加焙,而其味较胜,其价亦顿增。”
因为浦城的气候与土壤和武夷山接近,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浦城茶叶的品质。1994年,仙阳茶场生产的“剑锋绿茶”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获“优质名茶奖”并登录《中国绿茶谱》一书,“剑锋绿茶”类似于西湖龙井,一茶一叶,茶叶细如宝剑,香气醇厚耐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忠信“马迹绿茶”和富岭“观音尖茶”在地区享有盛名。
“很多武夷山的茶企业到浦城收购茶青,因为在南平十个县市中,唯有浦城的茶品质最接近武夷山。”刘福邦说,前年有武夷茶商到富岭圳边观音尖茶山,用茶青手工制作了2公斤多的金骏眉,卖出了每公斤1.1万元的好价钱。
除此之外,浦城有一支强势的营销队伍。上世纪80年代,仙阳茶场便提出“冲出浦城,走向全国”的思路,在北京、山东、东北开了八九十个茶庄,浦城当时五六万亩的茶山生产的茶叶都不够卖,还到松溪、政和调茶叶。《浦城县志》上也记载,1982年,仙阳茶场在河北省任丘油田试办首家驻外茶庄,主营茶叶,以此为突破口,辐射北方市场。
陈孙友告诉说,仙阳茶场改制后,经过十多年的打磨,大多数员工都成为茶庄的成功经营者,成为推介浦城茶叶的排头兵,像北京宏力茶庄总经理李华萍就是其中一个,据他所知,浦城有上千人遍布全国各地经营茶庄。
突破 以丹桂茶为主打产品,整合打造浦城共同茶品牌
“浦城茶业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在有实力的茶企带动下,把浦城茶叶做精。”这是笔者采访中听到的每一位茶农的心声。
如何树立品牌?县茶业办主任黄招龙有独到见解:“借中国丹桂之乡的名气,把茶产业与浦城丹桂产业有效对接,主打独具浦城风情的丹桂茶,从而打造浦城共同茶品牌。”
福邦茶厂是生产丹桂茶的“老字号”,随着丹桂茶行情看涨,生产加工的丹桂茶也逐年递增。“期待政府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刘福邦说。
浦城康安茶业是打造丹桂茶品牌实践者。从2010年开始,公司开始生产丹桂茶,注册了桂花红商标,以此为公司的主打产品。目前,公司每年生产加工1万多公斤的桂花红,每公斤价格在2000元左右,在北方市场上销得不错。“茶叶加上丹桂,养生的功效特别明显,丹桂是浦城独有,所以只要品质保证,市场前景一定好。”公司老总陈孙友对此非常有信心。他说,当前,他正着手进行厂房标准化建设,待时机成熟时,桂花红将参加一些名茶的评选活动。
目前,全县只有四家茶企业生产丹桂茶,年产3万多公斤,树立浦城共同茶品牌虽然还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还是令人期待的。
茶叶煮鸡蛋G20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