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质监部门着力标准化建设 助推茶产业发展
突出标准引领
福安市质监部门通过标准护航,增强福安茶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2007年3月,由福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福安市标准化计量测试协会、茶业协会、茶业局及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向国家标准委提出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坦洋工夫”国家标准的申请,2009年1月20日《地理标志产品 坦洋工夫》通过审定,并于2010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福安市质监局联合福安市质量计量检测所,监管与服务并举,一方面对茶叶生产企业加强监督,特别对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实行验证制度,即每年对企业茶样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地理标志产品 坦洋工夫》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有意愿申请专用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完善材料,流程上拓展“绿色通道”,更好地服务企业。截至2012年11月12日,仅红茶获QS企业达108家(2007年12月止仅有17家),累计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突破1000万枚,企业全部按照GB/T24710-2009标准组织生产。
通过该标准的实施,不但提高了单位产量,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取得了特别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在福安城区繁华地段,“坦洋工夫”专卖店、连锁店、茶座林立。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也大量出现“坦洋工夫”的身影,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坦洋工夫产量、产值连续几年大幅度的增长,到2011年坦洋工夫红茶毛茶产量7800吨,是2009年的2.44倍,产值也达到了10亿元,商品总值达23.9亿元。茶叶生产企业不断增加。
随着坦洋工夫品牌的迅速崛起,品牌的价位也在不断提升,2006年“坦洋工夫”产品每公斤售价仅50至60元,而现在已升至千元,2012年甚至有产品以60万元每公斤拍卖价,刷新了坦洋工夫历史竞拍记录,茶青价格从新世纪初的每斤不到1元一路飙升到每斤20多元,带动全市42万涉茶人员脱贫致富,成为该市的第三大支柱产业,进入当代中国名茶行列。
时至今日,坦洋工夫产品先后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弛名商标、“福建十大名茶”、中国茶叶区域“最具经营力公用品牌”等荣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严格监管检测
服务“准入”,严格“退出”。茶叶产品是国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管理的28类产品之一。福安市质监部门加大力度为申报茶叶食品QS审查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从生产场所布局改造,管理体系建立、产品质量检验、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标准、计量、质量等一系列服务,集中管理和技术力量来帮助企业通过QS审查,实现市场准入。同时,也实行严格的退出机制。近年来,对连续2次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其法人5年内不得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对一次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责令停产停业,召回不合格产品,封存销毁并依法进行处罚。
同时,质监部门不断深化与市茶业协会双向合作联动,双方在推进茶企计量器具检测、生产许可、实施标准化战略、名牌战略和倡导质量诚信等方面广泛联动,实现企业主体、行业自律、行政监管三者的有效衔接。全市质监部门充分利用福建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在福安的有利条件,发挥这一技术平台作用,把好福安茶叶的质量检测关。目前,福建省茶检中心可开展农残、重金属残留、微生物、稀土元素、感官等66个项目的检测。仅今年上半年茶检中心就检测、监测茶叶样品662批次,出具检验报告662份,为实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详实的数据,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目前经过调查摸底,建立健全了全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和质量信用档案,督促其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同时,通过加大日常巡查、监督抽检力度,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企业,严格处理整改,切实从源头上抓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促进茶叶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茶叶能当梦见摘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