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红茶销售遇冷 业内建议制定标准建设品牌
中国茶网资讯:10月下旬,日照绿茶的生产期正式结束。秋冬季节,注重保健养生的市民多愿意饮用红茶,随着日照红茶知名度的逐步提升,很多中小茶商开始加入到红茶生产、销售的行列中。但由于缺乏成熟的制作技术和固定的销售渠道,很多茶商反映,今年的红茶行情没有去年好。
业内人士表示,想要扩大日照红茶的销售规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挺重要,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
销售旺季已到,预订客户却不多
红茶有暖胃功效,是一款温性茶,注重保健养生的人们多在秋冬季节饮用。每年的秋冬季节,日照红茶就到了销售旺季。
日照红茶自2009年在日照面市以来,随着销售额度的增加,知名度逐步打开。不少中小茶企也看好日照红茶市场,因此从2012年开始,制作红茶的企业呈快速增长趋势。
11月26日,记者走访了多家茶叶企业和茶叶商铺。多数茶商反映,今年的红茶销量没有去年可观。尤其是进入秋季后,销售额与之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宋先生从事茶叶加工销售已有十几年时间。据他介绍,去年他通过培训学习到了红茶的加工工艺,去年炒制的一千多斤的红茶很快就卖光了。由于看好红茶的市场行情,今年他又生产了三千多斤红茶,眼看销售旺季已经到来,客户的预订情况却明显不如去年。
批发业务占据茶叶生意六成以上的周先生介绍,他是去年才开始涉足红茶制作的,他主要做高端红茶,价格在600元/斤以上。去年生产的不多的红茶很快就脱销了,但今年红茶却有点卖不动。
随后,记者调查了日照市区其他几家中小茶企门店后发现,多数普遍反映今年红茶的销售不乐观。一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红茶售价略高于绿茶,对于日照绿茶这种主流茶类而言,尚属新茶类。另外,红茶的销售并不主要走市场,而是通过关系客户销售。而今年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这种销售渠道变得不固定,因此也导致红茶销售遇到瓶颈。
部分中小茶企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
26日,记者又走访了日照东辰茶叶市场,受制于鲜叶市场的鲜叶提供量,很多茶叶企业的生产规模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固定了,这也客观造成了部分企业难以扩张。
更主要的因素是一些茶叶制作作坊的价格打压和外地茶叶对本地茶叶市场的冲击。宋先生以批发茶叶为主,而批发的茶叶也大多是他位于岚山区碑廓镇的茶厂生产的。在2003年,茶叶产量就已达到三万斤,这在当时算是规模比较大的茶厂了,而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他不敢贸然扩大规模,这也导致10年来他的茶厂的产量一直没有提升。
经营茶厂十几年来,宋先生虽然有自己的品牌,但他并不太重视品牌建设。据他介绍,他销售的茶叶多是成箱包装,多数并不标注自己的品牌,多是以普通日照绿茶的名义走茶叶批发市场。全年近100万的销售额中,用于包装等的成本只有不足两万元。
据悉,一些曾在茶企从事过茶叶加工的工作人员,很多走出来自主创业,由一些小的茶叶作坊做起。他们生产出的茶叶质量挺高,由于没有税费和门店等费用,茶叶价格也不贵,这就会对中小茶企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此,一些茶企老板表示,应该加强市场规范。他们也从自己身上找到了问题,“不论是生产绿茶还是红茶,茶企本身应该注重茶叶品牌的运营,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虽然有短期的收益,但会一直被运营成本更低的小作坊制约。同时还要注重茶叶文化氛围的营造,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更高品质和更浓郁的茶叶文化内涵,将自己和一般茶叶生产机构区别开来。”一业内人士说。
需制定统一制作工艺标准
另外,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茶企制作红茶的标准并不统一。红茶的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等,各公司的参数差别较大。一些茶商反映,他们还会根据客户要求对红茶制作的温度和时间给予调整,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红茶口感和外观的不同要求。虽然没法形成自身的红茶特征,但是能获得短期效益。不过他们也表现出自己的担忧,不少红茶客户常因自己的加工技术问题另改他家。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没有统一制作标准的情况下,日照红茶整体进步有些困难。
“各商家拥有自己的红茶口味是市场需要,但是日照红茶要像红茶。制作标准差异过大,没有形成日照红茶的固定特质是不行的。红茶的制作工艺还需要有关部门的统一规范。”一位在日照从事红茶加工和研发的茶商说。
柚子里放茶叶佳茗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