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园的“一叶情”
中国茶网资讯:“2005年的老茶,就像三四十岁的女人,耐人寻味。”26日下午,36岁的陈伟红在云南普洱市景迈山古茶园里一座杆栏式布朗族建筑里,一边给来自远方的客人泡茶,一边讲述着她和景迈茶山的“一叶情”。
陈伟红是一位原本生活在闹市里的佤族姑娘。16年前,居住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县城的她告别城市的繁华,追随爱情来到边远的景迈山,过上了只有密林和蛙鸣虫叫的平静生活。
她的老公苏爱华是位寡言少语的布朗族男人,生长于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的他有着景迈山山民的宽厚与深情。初到景迈山时,陈伟红也常感到孤独而无助。“刚来时我也觉得很苦,也掉过眼泪。每每这个时候,有点木讷的老公就一句话,‘现在苦,以后会好的’。”
苏爱华生在景迈山,留恋着古茶园。他和母亲1997年开始办茶厂,17年之后,茶厂年产普洱茶达40吨,销售收入达300多万元人民币,纯收入100多万元人民币。夫妻俩还办起了休闲山庄。
“我已爱上了景迈山的一枝一叶,爱上了这里的安静生活,每天都忙碌着做茶。”陈伟红说道,她初时的孤独被幸福的爱情生活和红火的生意所取代。
“闹有闹的过法,静有静的感悟。密林深处的景迈山,静也是一种美,白天与茶为伴,入夜可听鸟叫蛙鸣。”陈伟红说。
在景迈山,为茶和爱而来的不仅陈伟红,来自云南省墨江县哈尼族的白玲,也嫁到了陈伟红所在的芒景村,白玲的老公和苏爱华还是表兄弟。
白玲被誉为哈尼族族花,她家开的农家乐常常爆满,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品尝哈尼族族花亲自泡的茶。
白玲老公的舅舅苏国文是布朗族最后一位头人苏里亚的儿子,他始终保持着对普洱茶最虔诚的敬畏:“布朗族南迁时遭遇瘟疫,是普洱茶治好了族人的瘟疫,这轻轻的一片茶叶,让布朗族免遭了灭亡的厄运,布朗族人因此把茶当成生命的一部分。”
72岁的苏国文,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就从县城回到了景迈山,不失血本地构建着景迈山的普洱茶精神家园。“我为建茶文化园已经投入200多万元人民币。不管有没有人支持,我都要继续,完成父亲的遗训。”“这是我的梦,也是我们族人们的梦。”
景迈山古茶园距澜沧县县城72公里,有景迈和芒景两个村庄,景迈村以傣族人为主,芒景村以布朗族人为主。古茶园最高海拔1662米,总面积2.8万亩,均为上千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2012年,云南省启动了景迈山古茶园的申遗工作。
茶叶由来本味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