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价值10亿如今左右为难 长兴紫笋茶的重振之路
4月6日上午,住在长兴县水口乡金山村的村民邱廖民终于联系好了白茶苗供应商,他准备将家里种了多年的3亩多紫笋茶老品种改种安吉白茶品种。在此之前,长兴一处600亩茶园里的茶树老品种也改种了白茶。
每逢清明,对于茶商来说,是一年的旺季。在这一年新茶上市之际,往往也是许多茶商纷纷砸钱的时节。但相比以往茶叶市场安吉白茶、长兴紫笋、莫干黄芽三足鼎立的热闹,长兴紫笋近两年变得异常低调。
没有新茶开采的新闻发布会,没有采摘农事活动……在许多茶叶店里,招牌上最醒目的位置也都留给了安吉白茶。
2015年,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长兴紫笋茶品牌价值为10.76亿元人民币。长兴县紫笋茶协会一位资深专家感叹道,是逐渐走向衰弱,还是重振辉煌?背负着10亿多品牌价值的长兴紫笋茶,如今正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境地。
紫笋茶的正宗之争
正宗之争,是长兴紫笋茶绕不过的一个话题。究竟什么样的茶才是正宗的长兴紫笋?
目前,在长兴县区域内,关于长兴紫笋的茶树品种正宗之争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龙井43号;一种为鸠坑群体种。
对于这两种说法的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1985年,长兴紫笋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十大名茶。由于当时送评的茶叶所选择的正是鸠坑群体种。因此,不少人认为鸠坑群体种应为长兴紫笋茶正宗之选。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早熟茶品种和选育成功,鉴于鸠坑群体种采摘期晚等原因,长兴茶农纷纷选用早熟的“龙井43号”作为制作长兴紫笋茶的首选品种。
也正因此,就有了长兴紫笋茶的正宗之争。
所谓长兴紫笋茶的正宗之争,看似就像学术的流派之争。其实并不然,正宗之争的背后,引发了紫笋茶自身品牌的模糊。
长兴县水口乡一位茶叶种植户认为,正宗之争,分散了紫笋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水口乡顾渚作为紫笋茶原产地,现在种植面积已不及长兴的泗安和小浦等乡镇。正宗之争,就是导致长兴紫笋茶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紫笋茶,根本就没有什么品种正宗之争,紫笋茶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制作工艺,而非茶种。”长兴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沈林章一语道破。他说,之所以会有紫笋茶的正宗之说,更多的是商家为了营造个人品牌的引申和附会。
相比安吉白茶的“简单身世”,长兴紫笋茶对于正宗的纠结,在沈林章看来是无稽之谈。沈林章认为,长兴紫笋茶面临的市场品牌淡化,正宗之争更多的是卖家的故弄玄虚,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市场的挤出效应。
在长兴县泗安镇,现有紫笋茶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这个数字可能会有波动。问及原因,该镇农办工作人员表示,相比种植安吉白茶,紫笋茶的效益并没有优势。
据了解,如今散户种植一亩白茶,单纯的青叶效益4000元左右,但种植一亩紫笋的效益只有3500元。500元的差额让青叶散户在市场的杠杆作用下,改种了安吉白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长兴县张岭茶厂就开始种植鸠坑种制作长兴紫笋,目前,茶厂种植的鸠坑群体种仍有600亩。茶厂负责人胡国华说,作为长兴紫笋茶最大的种植基地,振兴长兴紫笋,义不容辞。
“品牌弱化”背后的原委
农户不愿种,市场份额又被不断挤出,双重作用下是否已经出现长兴紫笋茶茶园面积的断崖?
对于这个问题,长兴县相关部门给出的答案是,长兴县紫笋茶种植面积,由2001年的3.35万亩,增长到今年的4.4万亩,种植规模并没有下降。但白茶在长兴的一组数字无形中道出了“紫笋茶去哪儿了”的答案。
2001至2015年,长兴县白茶种植面积从0增长到7万亩以上。其中,2006至2011年,增速最为明显。随着白茶种植面积的猛增,导致2015年长兴茶叶7.4亿元的总产值中,紫笋茶只有3成左右。
长兴作为紫笋茶故乡,茶园里多见白茶少见紫笋,已是既成事实。
茶叶种植面积总量迅速增长,紫笋茶茶园面积“原地踏步”,是紫笋茶品牌影响力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相对分散的品牌营销,则是让紫笋茶品牌这几年愈发小众的另一个诱因。
回顾2006至2010年,长兴紫笋茶的上一个繁荣期,强大的整体市场推广,让当时的长兴紫笋茶犹如坐在火箭上。
2008年,大唐贡茶院开门迎客,让当时已经声名鹊起的紫笋茶,又多了张文化旅游名片。随后,长兴县主管部门推行的“母子商标”,更是很好地解决了长兴紫笋茶品牌分散的问题。
此外,长兴紫笋名茶开发有限公司和长兴紫笋茶协会的相继成立,更是让长兴紫笋茶底气十足。种植紫笋茶的补助措施,也让农户尝到了种紫笋茶的甜头……利好不断,催生了长兴紫笋茶在那些年的黄金时代。
然而从2006年开始,白茶的鲜爽口感被人们所接受而成为市场新宠。还没等口感相对甘醇的长兴紫笋茶转过身来,各种鲜爽型茶叶品种的上市,让长兴紫笋茶市场不断失守。
据了解,相对于安吉白茶在市场上的开疆扩土,长兴紫笋茶这些年来一直以长三角为主要市场的传统格局未曾突破。
此外,随着近年来针对长兴紫笋茶市场推广力度的日渐减小,也让长兴紫笋茶的市场知晓度呈下降趋势。
“问诊”紫笋重振之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长兴紫笋茶品牌出现弱化的趋势,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始积极寻找对策。“长兴紫笋茶走出暂时的低谷,要从源头发力,进行供给侧改革。”这是湖州市农业局茶叶领域专家陆文渊对如何重振长兴紫笋茶的对策。
“整体市场推广和产品标准化,是重振长兴紫笋茶市场的东风与战鼓。”针对陆文渊的观点,沈林章则表示,长兴紫笋茶的重振,政府如何与企业做好联动,如何做好市场推广和品牌营销,才是重振紫笋的正道。
相对于专家们对于渠道和市场层面的思考,长兴的一些紫笋茶生产企业则开始针对紫笋茶的口感进行改造,希望通过产品重新找回市场。
浙江唐圣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季海峰从去年开始,采取院校合作模式,用鸠坑群体种培育长兴紫笋茶新品种“紫笋一号”。虽然还处于培育阶段,但季海峰信心满满。他说,长兴紫笋茶的品牌号召力还是在的,市场变了,产品就要跟上市场脚步。长兴紫笋茶重振,这也是积极的尝试。
在今年的长兴紫笋茶市场上,长兴紫笋茶新品牌“长兴金紫笋”问市。这种茶不仅氨基酸含量更高,茶叶汤汁的色泽和口感也更接近眼下市场上热销的清淡型口感茶叶。也正因此,新品牌“长兴金紫笋”的售价更是冲到每公斤6000元高价。
此外,长兴多家茶叶生产企业今年开始针对西安和广州市场,进行紫笋茶推广。一些长兴企业,甚至开始布局长兴紫笋茶的北方市场。
和长兴紫笋茶的重振之路一样,沈林章所在的长兴县农业局经作站里,去年来了钟心尧和程挚两名1989年出生的年轻传承人。
中国茶叶省茶叶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