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市临“寒冰期” 政企联动推动业态创新
旁观者或许不知道,企业家们这种“迫不及待”的背后,是近两年来,中国国内茶叶市场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中国是茶叶大国,却不等于茶叶强国。虽然茶企数量众多,但大多局限于区域,真正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极少,“七万茶企不敌一家立顿”的说法,成为中国茶产业发展史上的“魔咒”。
图为春茶采摘。 陈君 摄
当前,中国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深度调整期,茶叶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自2013年以来,中国茶叶销售转势疲软,茶企“惨淡经营”,至2016年,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做调查时,发现已有58%的调研产区存在弃采情况,茶市信心不振。
当茶叶整体均价不断下挫,生产成本却持续增长,传统销售渠道和电商渠道竞争的“白热化”等直接压缩了茶企的利润空间,中国茶市的罢市关店潮开始出现……身负“魔咒”,又遇上茶叶市场的“寒冰期”,中国茶企在前所未有的担忧中上下求索。
茶市门庭冷落车马稀 全产业链面临“严寒时节”
“早年生意好的时候,春茶还没上市,顾客们都早早前来预订茶叶,但这两年门庭稀落,问津者少啊。”浙江省杭州市梅家坞的茶农杨春明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不仅仅是他一户,2016年,近3000斤正宗的龙井春茶遭滞销困境。
而福建安溪的茶商汪金轮则每天早出晚归,因为店铺租金的不断上涨,他和他的茶商朋友们不得不去寻找更为便宜的商铺,以继续自己经营了十几年的茶叶生意。“租金上涨,成本增加,可是客户却越来越少。”汪金轮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
在当下的中国茶市,这不是个例。一批没竞争力的小茶企纷纷被淘汰,甚至不少品牌企业也关闭了一家家形象店、直营店以收缩战线,一些行业一线品牌被收购、重组的消息不时传来……
许多茶企不由自主地意识到,自从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茶产业巨大活力以来,当下中国茶行业,正经历着“严寒时节”。
在世界三大饮品——茶叶、咖啡、可可中,只有茶叶成功征服了全世界。而今,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
茶叶源于中国,饮茶也始于中国,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已达4316万亩,茶企业20万余个,茶农3000多万,综合产值估计达到3078亿元人民币。
“仅2014年到2015年一年之间,中国就增加了175万亩茶园,逐年递增的茶产业规模已经惯性扩张,然茶叶消费量却跟不上生产量,供求矛盾导致国内一些代表性批发市场库存出现积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在第六届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上列出数据,2015年我国干毛茶产量227.8万吨,库存超过30万吨。
浙江省农业厅种植管理局研究员罗列万表示,茶叶的库存积压已从消费流通端,逐步延伸到生产端,茶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
茶农面临的不仅仅是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记者了解到,随着茶园开采面积不断扩大,采摘工开始紧缺。2015年,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等中东部地区采工均价已超过120元/天,而2011年,其价格仅为75.15元/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弘六茶叶黄芩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