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普洱茶“由藏到炒”,中期茶为何被拒之门外?

2021-02-28 10:53:30热度:158°C

2016年,是普洱茶“由藏到炒”的关键一年。各种来头的金融化炒作平台一哄而上,市洋溢着一派虚假的繁荣气氛。

有心的茶友可能留意到,各个平台活跃的茶品基本上都是厂商为炒作量身打造的新品,而市场存量巨大、已达到或趋近品饮期的中期茶却不见身影。面对茶市新一轮炒作“盛宴”,曾被藏家们寄予“升值”厚望的中期茶为何被拒之门外?

这要从普洱茶金融化炒作的模式说起。

当前,国内几个正在热火朝天运作的普洱茶金融平台,大多是采用“机构做庄,厂商配合,散户‘参赌’”的套路。这种零和游戏中,厂商扮演的是筹码生产者的角色,普洱茶仅仅是场上的道具而已。如果“筹码”是新茶,发行价、发行数量、发行渠道、品质完全可控,庄家与厂商都有充分的腾挪空间,可以轻松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而中期茶要上场运作,难度就大得多。

首先,适合炒作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且具备一定规模。这种中期茶往往分散在民间藏家手中,搜集起来比较困难,价格也相对透明,炒作空间有限。

其次,中期茶受制于仓储条件,品质良莠不齐,如果上场运作,质量评估、定价都非常麻烦,而且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

再次,中期茶的真伪鉴别也是机构不愿面对的难题。各大知名品牌在市场上流通的B货、仿品不在少数,小众品牌产品则大都不成体系,鉴别更是吃力不讨好,谁会愿意干这种傻事?

所以,尽管普洱茶金融化炒作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诸多厂商被裹挟其中,但中期茶的“历史遗留问题”并未得到丝毫解决,流通难、变现更难仍是藏家们无法摆脱的梦魇。

对于普洱茶厂商来说,如果希望通过金融化炒作,拉动库存中期茶消耗,显然也不现实。用于炒作的新茶与中期茶本来就不是一个体系:前者的买家是投机散户,后者的目标客户则是品饮型消费者,两个体系的交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普洱茶“由藏到炒”,已经离茶的品饮属性越来越远。庄家、厂商推波助澜,懵懂散户痴迷于纸上富贵,一场热闹大戏只等着鼓声戛然而止那一刻。

当然,一大批散户毫无悬念就要跻身“藏家”的行列。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真正的藏家何必羡慕金融化炒作,敢于“参赌”的散户也应当有愿赌服输的勇气,否则上场干什么?

销售卖茶叶茶叶沫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8532293 22931872 18720116 01165141 51411856 18562129 21291920 19200117 01170312 03125448 54483858 3858187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42431) and MATCH(title) AGAINST('38532293 22931872 18720116 01165141 51411856 18562129 21291920 19200117 01170312 03125448 54483858 3858187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