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园病虫害控制(2)

2021-02-08 16:10:27热度:94°C

三、有机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
.假眼小绿叶蝉
(1)识别特征。该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成虫体长3-4mm,全身黄绿至绿色;卵长约0.8mm,香蕉形;若虫除翅尚末形成外,体形、体色与成虫相似。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危害,被害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危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无茶可采,全年以夏条受害最重。成虫多栖息于茶丛叶层中,无趋光性,卵产于嫩梢组织中;若虫畏光,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9-1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早春成虫开始取食孕卵,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是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各虫态混杂和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全年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即6月份和9-10月份。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暗时雨的天气,以及留养和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3)防治要点。①分批及时采茶或轻修剪能除去大量的卵和若虫,抑制其发展;②喷施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③叶蝉发生量较多的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

2
.茶毛虫
(1)识别特征。成虫体长6-13mm,雌蛾翅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卵近圆形,较集中;幼虫黄褐色,每节的背面与侧面各有1个绒球状毛瘤,上着生黄色毒毛,随着虫龄增大,背部的毛瘤渐转黑色。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幼虫有群集性,3龄前群集性很强,常数十头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呈半透明黄绿色薄膜状。3龄后开始分群迁移危害,咬食叶片呈缺刻。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叶中或浅土中结革化蛹。成虫具有趋光性。
(2)发生规律。一般一年发生2-3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翌年4月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期在4-9月之间。发生较整齐,世代间无重叠现象。
(3)防治要点。①利用茶毛虫的群集性,结合茶园管理摘除卵块和虫群;②喷施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③灯光诱杀成虫;④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3
.茶刺蛾
(l)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2-16mm,茶褐色,超光性强。卵散产于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的锯齿附近。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幼虫共6龄,低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渐转为枯焦状半透明斑块,3龄后自叶尖向内取食叶片呈平直缺刻,一般食去半叶左右即移至另一叶危害,虫口密度大时常将全叶食尽,每头幼虫可危害10张叶片。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一般每年的第二代发生较多。
(3)防治要点。①冬季进行茶园深耕,可阻止到年成虫羽化出土;②灯光诱杀成虫;③低龄幼虫时喷施价制剂;④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的梅雨季节收集罹病虫体,再喷施到田间。


4.茶丽纹象甲

(l)识别特征。成虫体长7mm左右,灰黑色,体背上覆黄绿色鳞片,羽化后,先在土中潜伏2-3天再出土活动取食。成虫善爬行,飞翔力弱,具假死性,咬食叶片呈不规则缺口,晴天白天很少取食,黄昏后取食最盛,阴天则全天均取食。卵椭圆形,黄白色,散产于土表。幼虫孵化后在表土中活动取食,老熟后入土化蛹。蛹为离蛹,长椭圆形。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表土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羽化出土,一般6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虫盛发,因此一年中以夏条受害最严重。
(3)防治要点。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捕捉;②喷施球抱白僵菌;③冬季深耕,减少越冬虫口数。

5
.茶橙区螨
(l)识别特征。成螨体小,橙红色,呈胡萝卜形;卵球形,白色透明;幼若螨体色浅,体形与成螨相似,体腹部环纹不明显。成螨和幼若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汁,主要危害嫩叶,被害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
(2)发生规律。~年约发生25代,以卵、幼若螨及成螨在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成螨常在nf正面活动,幼若螨几乎全部栖息在叶背面危害。夏茶受害最重,秋茶其次。高湿多雨和高温干旱对其发生均不利。
(3)防治要点。①及时分批多次采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该虫的发展;②喷施矿物油;③发生较多的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

6
.茶黑刺粉虱

(l)识别特征。该虫一生经过成虫一卵一幼虫一蛹4个发育阶段。成虫灰白色,栖息在茶丛中,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卵产于成叶和新叶的背面,经过一段时间后孵化为幼虫。幼虫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树的主要虫态,孵化的幼虫固定在叶背刺吸茶树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煤病,阻碍光合作用,影响茶芽萌发和树势。幼虫经过3龄后在原处化蛹。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匕、中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于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 1-4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成龄茶园及台对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发生,在茶丛中的虫口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
(3)防治要点。①结合茶园管理进行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②喷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剂,或人工助迁带有罹病虫体的茶技;③注意保护黑刺粉虱寄生蜂。

7
.茶尺蠖
(1)识别特征。成虫体长9-12mm,体翅灰白色;卵短椭圆形,堆积成卵块;蛹长椭圆形。以幼虫取食嫩叶危害茶树,幼虫有5个龄期,l-2龄期形成发生中心,3龄后分散取食,4龄后开始暴食,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食尽。
(2)发生规律。一般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丛根际上中越冬。翌年3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卵堆产。幼虫回一2龄多在叶 面,3龄后怕光,常躲于茶丛荫蔽处,幼虫具吐丝下垂习性,老熟时入土化蛹。
(3)防治要点。①结合秋冬深耕,消灭虫蛹;②灯光诱杀成虫;③利用雌成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④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⑤在低龄幼虫时喷施Bt制剂。

8
.茶白星病
(1)识别特征。初生针状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病斑,灰白色,中央凹陷,边缘有暗褐色或紫褐色隆起线,上散生黑色小粒点。主要危害嫩叶、新梢和幼果,严重时一张叶片多达数百个病斑互相融合成不规则大斑,常使叶片扭曲成畸形,提早脱落。用受害芽叶加工的成茶味苦、汤色浑。有异臭。
(2)发生规律。此病由真菌引起,以菌丝体或分生抱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抱子,随风雨传播。此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气温在16-24℃、相对湿度80%以上时易于发病,气温高于 25 T时不利于发病。全年发病期在春秋两季,高山茶园易发病。
(3)防治要点。①及时分批采茶可减少浸染源,减少病害的发生;②常年发病的茶园可结合冬季封园喷施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茶叶山图片茶叶怎么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