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角蜡蚧

2021-02-08 16:10:02热度:181°C

角蜡蚧又称角蜡虫、白蜡蚧,是树上的一种主要介虫。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四川、江苏、江西、福建、海南、湖北、台湾、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自治区)。除为害茶树外,害为害柑橘、无花果、桃、李、杏、柿、梨、樱桃、桑、杨梅、油杉、柳、栗、椿等植物。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蜡壳半球形,白色,背面有一圆锥状向前弯构形蜡突,四周有7个凹陷处,常因灰尘沉积,呈灰黑色。
雌成虫椭圆形,橙红色,腹面平,背隆起,覆背有一圆锥形突起,平均体长3.72毫米,宽2.68毫米。触角6节,以第三节最长。足3对,较粗短。雄成虫赤褐色,具1对半透明前翅和3对胸足。
卵椭圆形,肉红色,两端色较深,略带紫色。
初孵若虫长椭圆形,橙红色,背隆起,眼黑色,触角7节,足发达,1对尾毛白色,蜡壳放射形,至1龄末体长0.9毫米,宽0.58毫米,蜡壳半球形,直径1毫米左右。2龄若虫肉红色,体背开始出现角状突起,体长1.07~2.02毫米,宽0.76~1.56毫米,蜡壳直径1.2~2.7毫米,宽2.01毫米,蜡壳直径4.03毫米。
2、习性及规律 角蜡蚧在长江中下游茶区一年发生1代,在浙江、四川军医1、2龄若虫越冬。在浙江6月中下旬至7月上 旬雄成虫羽化。雌成虫在7月底开始产卵,8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8月下旬初卵开始孵化,8月底至9月初为卵孵化高峰期。在四川,6月中下旬雄成虫羽化,雌成虫7月份孕卵,8月下旬卵开始孵化,9月上旬为卵孵化高峰期。
雌成虫经交配后,陆续孕卵,卵产于虫体腹面,随着产卵量增加,成虫腹面渐渐凹入,用以藏卵。
卵大多在白天孵化,刚孵出的若虫在蜡壳内稍作停留后即从蜡壳腹面爬出。固定后呈放射形泌蜡,共13个蜡角,其中头端1个较粗大,覆末2个较短小。若虫蜕皮2次,第一次蜕皮后,蜕皮科及蜡壳留在背部,分泌椭圆形或圆形白色蜡质,并将1龄若虫的蜡壳抬高,在中央处分泌大量白色蜡质,堆积成角状突起。3龄若虫蜡壳继续加厚,当出现弯钩状蜡角,若虫以老熟即将蜕变成成虫。
若虫在茶树上,雄虫大多分布在叶面主脉两侧,雌虫则绝大部分寄生在茶树中上部枝干上,地蕻枝上的密度往往特别大。越冬前虫体及蜡壳很小,越冬期生长缓慢,开春后迅速增大。
在浙江江苏,角蜡蚧卵期20天左右,若虫期长达300多天,雄成虫寿命最长2天,雌成虫寿命40天左右。
角蜡蚧以若虫及雌成虫吸取茶树汁液,茶树受害后发芽密度减少,育芽能力降低,芽叶瘦弱,同时能诱发煤病寄生,是茶树光合作用减弱,对茶叶产量、品质及茶树生长均有不良影响,严重被害后可导致茶树树势衰败。
影响角蜡蚧种群小肠的主导因子有气候条件及天敌因子。卵孵化期若遇长期阴雨,对其孵化不利,大暴雨可将大量末孵化的卵及初卵若虫冲至地面死亡。
角蜡蚧的天敌种类主要有寄生蜂及啮齿类动物。寄生蜂中现已查明的种类有蜡蚧扁角跳小蜂和夏威夷食蚧蚜小蜂等,此外,在6~7月角蜡蚧常被啮齿类动物捕食或被鸟类啄食。
3、预测预报 由于角蜡蚧以低龄若虫越冬,有效的防治时间长,一般可用目测法采指导田间防治。
目测法:在角蜡蚧卵孵化期,目测田间的卵孵化进度,当发现茶树中、上部枝干上出现大量的小白点时,并仔细检查枝干上很少见到呈红色的初孵若虫,此时即可开始田间施药防治。茶叶设计图檀香茶叶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9393215 32158227'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73249) and MATCH(title) AGAINST('29393215 32158227'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