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短须螨

2021-02-08 16:09:58热度:125°C

短须螨又称卵形短须螨。国内已知分布于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省(自治区)。寄主植物有45科120多种,除为害茶树外,病为害菊科、杜鹃科、唇形花科、玄参科、蔷薇科、毛茛科、梧桐科、金丝桃科、报春花科等多种药用植物、花卉、杂草及经济林木,以草木、藤木及小灌木上为多。
1、形态特征 雌成螨长卵形,体长0.27~0.31毫米。体色呈红、暗红、橙等色,并具不规则形的黑色斑块。前提段背中部有网状纹。足4对,色较浅,跗节上长有长毛1根,在第二对足基部有半球形突起的红色单眼1对。雌成螨较雌成螨略小,楔形,末端尖。
卵卵形,表面光滑,初产时鲜红色,后边橘红色,孵化前卵表面蜡白色。幼螨椭圆形,体长0.11~0.18毫米,宽0.08~0.1毫米,初期橘红色,后色渐浅。足3对。体末有3对背侧毛,2对匙形。
第一若螨近卵形,体色较幼螨为浅,体背开始出现不规则形的黑色斑块。体长0.17~0.22毫米,宽0.1~0.12毫米。第二螨近方形,体长0.23~0.31毫米,宽0.13~0.15毫米。体色与成螨接近,黑色斑块较第一若螨为深。足4对,足上眼点明显。3对背侧毛均匙形。
2、习性及规律 茶短须螨在浙江杭州,一年发生7代,主要以成螨群集在茶树根颈部、表土下0~6厘米处越冬。在海南则无越冬现象,全年均在蓬面上活动。在台湾一年发生约11代。
茶短须螨在茶树上的分布,以中部最多,上部最少。在茶树不同部位的分布,以叶背居多,占总量的80%以上,叶片正面、叶柄、腋芽及枝干上均较少。繁殖以孤雌生殖为主,卵绝大部分产在叶背,其次是枝干及腋芽上,叶柄及叶正面均较少。
茶短须螨以为还呈叶和老叶为主,但也为害嫩叶,被害叶逐渐失去光泽,主脉变褐色,叶背有较多紫褐色突起斑,后期叶病毒变引起落叶,严重时成片茶园只留下光干,影响茶树树势和茶叶产、质量。
在浙江杭州,6月份之前螨量较低,6月份开始逐渐增加,7~9月为全年螨量最多的时期,10月份又趋下降。
气温高低是影响种群消长的主导因子。适宜与生长繁殖的气温为24~30℃,当旬平均气温在10~15℃时,越冬成螨出蛰,气温降至17℃以下时即进入越冬。其发育速度也随气温升高为而加快,在17~19℃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约40天,20~27℃时只需30~35天,27.5~31℃是近20天即可完成一代。气候综合因子分析,高温干燥有力其发生,低温多雨则不利于繁殖。苗圃、幼龄茶园、台刈或改造复壮茶园一般受害较重,地势高燥、土壤含水量低、管理粗放的茶园,一般螨量也较多。茶短须螨的天敌主要是瓢虫等一类捕食性天敌,对其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预测预报 茶短须螨种群消长常与前一旬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所以当出现旬平均气温在24℃以上,天气连续干旱,旬降雨量少于40毫米,旬日照时数在60~100小时,再过20~30天可能会出现发生的高峰期。
4、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 施好施足基肥和追肥,坚持合理采摘,做好抗旱防旱工作,促进茶树健壮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
(2)农药防治 中小叶种茶树,平均每叶有满10~15头,应全面喷药防治。

降血压茶叶茶叶城天津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2244 22444875 4875829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73245)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2244 22444875 4875829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