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西双版纳茶区简介

2021-02-08 13:01:04热度:195°C

西双版纳是国际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植茶、制茶、饮茶、贸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传承不息。勐海巴达大黑山野生茶树王和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树以及遍布全州的古茶园,便是茶史的“活化石”。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把孔明敬奉为茶祖,称茶为“武侯遗种”。据记载,西双版纳茶叶历史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清·阮福《普洱茶记》)。可见,以云南大叶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西双版纳传统普洱茶,早在唐代就销往西藏等地。宋朝除与滇藏茶马交易外,大理国还派使臣到广西、江南,甚至中原一带用普洱茶作茶马交易。明朝至清朝中期,西双版纳普洱茶生产达到鼎盛时期,澜沧江北岸的攸乐、倚邦、革登、曼庄、莽枝、曼撒(易武)江内六大茶山,澜沧江南岸的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景洪勐宋、佛海(勐海)江外六大茶山,汇咸十二大古茶山,年产干茶10余万担。自雍正年间起,古六大茶山的头春茶被列为“贡茶”,分为“八色贡茶”,清光绪年间,倚邦的金瓜茶至今还珍藏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内。自古以来,“十二茶山”马道驼铃终日回荡,商旅塞途,生意火爆,构成了一幅边塞风情与茶马古道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普洱茶是西双版纳历史最悠久,最有标志性的文明符号。悠久的植茶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多个民族习俗、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茶文化,蕴育了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种茶、饮茶、贸茶的习俗沿袭至今。

西双版纳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发展茶叶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必须的生态环境。境内有13万亩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茶园、古茶树,具有稀有性、垄断性的特点,是研究茶叶历史的珍贵资源,又是生产高档普洱茶的优质资源。茶叶是与西双版纳各族人民生产紧紧相关的古老的传统产业,历经上千年而不衰,新中国成立迄今,茶叶产业保持了稳定发展。如今,全州拥有茶园近50万亩,年产干毛茶2万吨,加工普洱茶逾万吨,稳固地保持着普洱茶研发、生产大州的地位。

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茶叶资源丰富多采。

勐腊,傣浯地名,“勐”是坝子、地方;“腊”即茶、茶叶之意,意为产茶的地方。勐腊产茶历史悠久,是普洱茶的发祥地和滇藏茶马古道的起始源头,明、清时期云南普洱茶的生产、贸易中心,普茶“古六大茶山”除攸乐外其余五座都集中分布在该县境内的象明、易武、曼腊三个乡镇。

勐腊县植茶、用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三国时期,自唐朝起,象明、易武茶山就开始与州外进行茶叶贸易,整个清代达到鼎盛,清嘉庆、道光年间,每年产干茶达7000余担,每年外销茶叶6000多担。清·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写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峭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清朝雍正年间,倚邦、易武等茶山所产的早春芽蕊、普洱茶被定为“贡茶”,每年要缴纳“八色贡茶”,朝廷“动支银一千两……思茅同知领银承办”。大批所产普洱茶从倚邦、易武茶马古镇由骡马队运出,经普洱、到下关、过丽江、进四川,最后来到康藏地区,部分再转销到印度、尼泊尔等国,另一路则经老挝、缅甸转口到泰国、新加坡、印尼等中南半岛国家。史书汜载:“清道光年间至光绪初年,普洱茶运销盛极一时,印度商旅驮运茶、胶者络绎于途,来往于西双版纳和思茅、普洱之间。”马道上终年驮铃回荡,商旅塞途,倚邦、易武古镇一派茶庄林立、商贾云集的兴盛景象。清末民初,由于匪患频繁、连年战乱,以及西双版纳通往内地的主干道改向,六大茶山逐渐走向了衰退。

勐腊县地处云南省最南端,东南、西南部与老挝接壤,西部隔澜沧江与缅甸相望,北部、西北部与景洪县相邻,东北部与江城县毗连;位于北纬21009’--22024’;东径101005’--101050’之间,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年积温在750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平均年降雨量1549.4毫米,降雨量以7、8月为多,均达3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6%,全年静风频率60%以上,一年中各月的静风频率也都在50%以上。县域土壤主要为砖红壤、红壤,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和森林植被保存较完整、热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县辖12乡 (镇),是一个以傣族为主,傣、汉、哈尼、瑶、彝等16种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边疆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1%。茶园32720亩,2004年,干毛茶总产l600吨,拥有精制茶厂4家、茶庄50多个,生产传统普洱茶600多吨。

勐腊县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地域广阔,面积为27793亩。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于北部象明、曼腊、易武3个乡镇,其余部分分布于关累、磨憨、瑶区等,海拔710米至1 510米之间,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树高23米以上的,有l米以下的;树幅宽有达7米的,也有1米的,树(基部)粗有1.4米的,也有O.1米的;树型有乔木,也有小乔木型的;叶形有大叶,也有小叶;叶片长有20厘米的, 也有长4.8厘米的;叶片宽有7.6厘米的,也有2.2厘米的;芽叶色泽有绿的,也有微紫的;叶片色泽有绿的,也有红的;叶脉有13对的,也有5对的。

古茶捌均属普洱茶种(camelliaSlilensls varassamlca阿萨姆种)和茶种(camelliaSlllensls)两个种,以普洱茶种为主,茶种群体较纯,可分为勐腊大叶类型,勐腊小叶种中叶类型。大叶型类型从叶形分柳叶形、椭圆形两种,从芽叶色泽町分为红梗绿芽,绿梗绿芽两种,其中绿梗绿芽占85%以上;勐腊茶树地方品种可称之为勐腊大叶茶、勐腊小叶茶、勐腊柳叶茶、勐腊圆叶茶、勐腊红梗绿芽茶和勐腊绿梗绿芽茶。勐腊大叶茶属云南大叶群体类型之一,是我国最优良的地方茶树品种,萌发早,每年2月中旬即可开采至11月止,芽叶肥状,茸毛多,叶面隆起,叶片肥厚,质柔软,持嫩性强,内含物质丰富,品质优,产量高,适制普洱茶、绿茶红茶。古茶树古茶园的大叶种面积2.8万亩,有一批树龄300-600年的古茶树,进一步证明了勐腊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中心、栽培型古茶树集中地区之一。

在近现代,人们一谈起古茶乡勐诲,就会联想到神奇的传统“普洱茶”,联想到拥有1800多岁的巴达贺松野生茶树王、800多岁高龄的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树,这里是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之一和近现代普洱茶生产研发中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勤劳智慧的“濮人” (布朗)、“涡尼、阿卡” (哈尼)先民开创了最早发现和植茶的历史,与其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悠久辉煌的种茶制茶饮茶贸茶的历史。迄今,古茶树古茶园遍布境内,古茶王虬干曲枝、巍峨苍劲,成为人类茶叶发展历史的活见证。该古茶区与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形成为同时代。

勐海县,位居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怒江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西与西双版纳州府景洪相连,西、南两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6.5公里;地跨东径99056’--100041’,北纬21028’--22028’之间。境内地势四周高峻,中部平缓,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大小河流众多,属澜沧江水系。土地总面积511平方公里,山地占93.5%。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8.1℃,相对湿度82%,土壤属花岗岩母质发育而成的砖红壤性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呈微酸性,pH值4—5.5之间,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1170-1800米之间的山地丘陵,气候温暖湿润,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全县有傣、哈尼、汉、拉祜、布朗、彝、回、佤等8个世居民族。

全县古茶树资源丰富,有栽培型、野生型和近缘植物。全县12个乡(镇)都有古茶树的分布,大部分是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海拔1300—2 060米,自然生态环境较好,拥有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古茶园面积共46216亩,面积最大的勐混镇贺开有7240亩,集中连片,保护完整。群众把茶树分为家茶、野茶之分,还有甜茶、苦茶、涩茶等区别。茶组植物3种,野生近缘种1种。

栽培型古茶树主要是普洱茶种(C.assamlca)。地方品种可称为勐海大叶茶、勐海苦茶、勐海大白茶等。大面积栽培型茶园中,以勐海大叶为主,当地群众长期以来自采自制习惯,制晒青品质均优。布朗山分布有苦茶变种(c.assamica.var.kucha),从叶型可分为长椭圆形和椭圆形两种;从芽叶色泽可分为绿芽和黄芽。

具有代表性的大茶树是:栽培型古茶树有南糯山800年茶王树,勐宋大茶树,勐混镇贺开大茶树、曼蚌大茶树,打洛镇曼夕大茶树、布朗山曼糯苦茶(C.assanllcavar.kucha),野生型茶树有巴达“茶树王” (C.taliensis大理茶种)。还有茶树近缘植物——厚短蕊茶,一些群众将其误认为是野茶,其主要区别是厚短蕊茶叶片无光泽,果实球形状,色绿或黄,多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密林中。

以滋味浓、香气高、品质优而著称于世的勐海茶叶、多年稳居云南省的第一大产茶县之位。近年来,伴随着普洱茶消费热的兴起,勐海县紧紧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茶叶产业大放光彩,再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闪光点和新增长要素。到2004年末,全县有茶园面积21.9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8.69万亩,产量8 655吨;拥有精制茶厂40余家,加工普洱茶、红茶、绿茶、紧压茶4大类茶叶。勐海茶厂“大益”牌普洱茶系列产品,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工艺独特和品质优良,亭誉国内外,长期占居国内国际普洱茶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所产各年代的阵年普洱茶成为市场争相收藏的名茶。

景洪市位于云南省南部,澜沧江纵横境内,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东邻江城、勐腊,西接澜沧、勐海,北连思茅,南与缅甸接壤,邻近老挝,地跨东经100025’--10103l’,北纬21027’--22036’之间。

景洪地理位置北高南低,境内山脉走向多由西北至东南,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5%。最高点在西部的路南山主峰南勒角梅,海拔2196.6米,最低点在东南部南阿河汇人澜沧江处,海拔485米。境内河网密布,沟壑纵横,澜沧扛由西北向东南穿越景洪城,市内流程158公里。属热带和南亚热气候,兼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优点。静风少寒,基本无霜,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18-21~C,年降雨量1200-1 7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300小时。

景洪市辖6镇6乡,是以傣族为主的傣、汉、哈尼、基诺、拉祜、布朗、瑶等13个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傣族人口13万人,占总人口的35%。傣族多居坝区,其他少数民族多居山区和半山区。全市茶叶面积98922亩,总产量达5千余吨,生产绿茶、红茶、普洱茶等4大类上百个品种的茶叶产品,发展态势良好。

景洪市辖区共有百年以上古茶园8214亩,主要分布在基诺山、勐龙两个乡镇,勐旺乡、景讷乡及景洪镇有零星分布。基诺山是中外驰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明清时期,茶叶种植、加工和贸易一度繁荣兴盛,茶叶一直是该乡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勐龙镇有古茶园5170亩,生态环境优越,长势较强,茶叶产量也较高,但也有部分地块有生态环境遭破坏,古茶树日渐衰弱的状况。

广西茶叶发展刺五加茶叶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6874311 43111670 16703641 36411872 18723988 39882882 2882297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65639) and MATCH(title) AGAINST('46874311 43111670 16703641 36411872 18723988 39882882 2882297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