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茶 > 青茶知识> 正文

武夷山岩茶茶叶

2022-11-06 18:55:12热度:44°C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 “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

武夷山岩茶茶叶

最负盛名的是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可分为母树大红袍、正岩大红袍(也称纯种大红袍或无性系大红袍或二代大红袍)、半岩大红袍三个类型。母树大红袍2006年以后已停采,市场并无售卖。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大红袍系列:说话不定。 肉桂系例:武夷山传统茶叶品种 水仙系列:武夷山传统茶叶品。

武夷山岩茶属于什么茶喝武夷山岩茶上火吗?

我们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适合任何体质人饮用。而红茶是采取全发酵制作… 绿茶则是采取不发酵制作工艺,适合胃热体质人群饮用。喝武夷岩茶会不会上火?由。

清香型岩茶的特点:香气清鲜,花香中带绿茶的清高鲜爽。滋味甘爽,但带青涩。品种特征明显易鉴别,但岩韵不够突出。汤水橙黄至黄绿色,较淡。叶底鲜活,赏心悦目。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大红袍系列:说话不定。 肉桂系例:武夷山传统茶叶品种 水仙系列:武夷山传统茶叶。

武夷山盛产什么茶

简山茶源产地在武夷山,分为红茶、岩茶!

武夷岩茶属于青茶类,商业上习惯称为乌龙茶 闽南产区 安溪、永春等县,是福建省… 且呈有蛙皮状之小白点,此为揉捻适宜焙火适度之特点。 3、香气:岩茶为半发酵茶。

武夷岩茶包括哪些茶叶

武夷岩茶有多少种?

按照九龙窠茗枞园碑石上介绍,这里种植着的名枞按顺序排列:白鸡冠、金观音、白… 这么多品种排列很难区别,所以,有心人把岩茶分为,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

武夷岩茶“雀舌”,因叶片长得像小鸟的舌头而得名。目前,“雀舌”只在武夷山各个品种园中试种,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武夷岩茶金毛猴 武夷岩茶金毛猴原产于马头岩。

乌龙茶岩茶水仙,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

水仙茶原产于建州(建瓯)一带。早在一千年前,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水仙茶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茶吧!

水仙茶品质特征

水仙茶叶外形肥壮,色泽绿褐油润而带宝色,部分叶背呈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浓锐,有特有的”兰花香”,味浓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爽,汤色浓艳带深橙黄色,耐冲泡,叶底软亮,叶缘红点鲜红。

水仙茶梗粗壮、节间长、叶张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发。外形条索紧结卷曲,似”拐杖形”、”扁担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泽乌绿带黄,似香蕉色,”三节色”明显;内质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香气清高细长,兰花香明显,滋味清醇爽口透花香,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现,叶张主脉宽、黄、扁。

水仙茶制作工艺

工艺要求:鲜叶-萎凋(两晒两晾)-做青(摇青结合做手-晾青交替进行)-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文火烘干-摊凉-拣剔-成品。

晒青

成都掌握宜偏重,即两晒两晾,以促进鲜叶梗脉的水分能够顺利地散发;做青时,摇青次数宜少,摇青时间宜短,程度宜轻,摇青后的晾青应适当薄滩多晾,故有”懒水仙”之说。目的是控制青叶发酵红变在适当的范围;干燥时,温度适当提高,时间延长,俗称”火候饱满”,使成品滋味浓厚。

做青

做青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温度高,湿度低可加速水分蒸发,使青叶理化变化同步进行,在短时间内达到适度要求;湿度高,则水分蒸发慢,走水困难,因而在生产中,湿度高时要加强鼓风,多设火炉,以促进青叶走水。

堆青

堆青处理,视做青的程度而定,历时1.5~2h,厚度30~40cm至红边较足,香气大起时进行杀青。做青适度:叶面黄绿,叶缘朱红色,青带绿腹,红镶边,叶质柔软,手摸光滑如绸,青气消退,花香显露,叶片突起呈龟背状。

杀青

筒体温度要求在220~240℃,手感以手背放置筒口有刺痛感为度,白天看锅壁泛白,夜间微红时即可。叶投入时有”噼拍”声,投叶量25kg上下。

杀青以闷杀为主,2min后,开启排气风扇,将水蒸汽吹出筒外。杀青达适度时,手握杀青叶成团,有粘手感,不易弹散。折梗不断,茶香显露、减重率36~40%,雨青杀青程度掌握要求更足些。

揉捻

将适度的杀青叶略为散热后,随即装入揉捻机,装叶适量快速,压力以轻→略重→重为度,至条索紧结,卷曲率达90%以上,下机历时约10~16min。

烘干

通过热化学作用,发展色、香、味品质。要求进风口温度150℃,摊叶厚2~3cm,转速快盘,烘至七、八成干,手触略有刺手感时下机,摊放2~3h,梗干滋味更醇和;足火温度100~115℃,慢盘烘至手折梗脆断为适度,下机稍摊凉,密封保存。

此外,水仙茶氟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之一,缺氟就会影响骨脂和牙齿的健康,而茶叶是含氟较多的天然饮料。茶叶含适量的咖啡碱,故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武夷岩茶的“茶韵”如何形成

常有身边的人喝茶、懂茶论茶,那么武夷岩茶的“茶韵”是从何而来?却鲜为人知,今天就扒一扒知识点。

要想知道岩韵的由来,当然要先对武夷岩茶以及岩韵有一个了解。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一种,始于明末清初,它独特的岩韵品质享誉中外,而岩韵也指“岩骨花香”,是武夷岩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的茶树品种、良好的栽培技术和传统而科学的制作工艺等综合形成的香气和滋味。

岩韵具体表现有:香气芬芳馥郁、幽雅、持久、有力度,滋味啜之有骨、厚而醇、润滑甘爽,饮后有齿颊留香的感觉。

清新幽远者为上品,水色橙黄、清澈鲜丽,入口有一股浓厚的馥郁芬芳,入口过喉均感润滑活性。初虽有茶素之苦涩,过后则渐渐生津、甘甜可口。

而这个被众多茶人赞赏的“岩韵”,大概受以下这三个方面的影响。

01、良好的地利条件是岩韵的基础

武夷山市地处中国茶树最适合生长的地带:大武夷山脉黄冈山海拔2158m,北拒寒流、南迎暖风,年均温18.5℃,年降雨量2000mm,相对湿度80%,有效日照1350h,雾日100d以上,森林覆盖率79.5%,为世界现存最典型、最完整、中亚热带原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山岩谷地,涧水常流,植被繁茂,土壤透水性好、水热条件优越,茶树在大量漫射光照射下,茶芽生长旺盛,内涵丰富。

02、精湛的制作技艺凸显了岩韵

武夷山独特的地理条件赋予了武夷岩茶“岩韵”之“岩骨”,而武夷(推荐阅读::安吉白茶属于什么茶,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 关注:www.guniangcha.com)岩茶“岩韵”之“花香”则需要精湛的制茶工艺才能形成。

这种经晒、摊、摝、炒的制法,即属乌龙茶制作工艺,至今武夷岩茶的制法还延续着这种传统工艺。2006年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夷岩茶现有的初制制作工艺为: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六道工序。经过初制加工后,会形成“花香”品质。

03、制茶时天气影响岩韵形成

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除了上述所说,还离不开好的天气条件。

晴天能为卓越的“岩韵”加持,阴天则更考验制茶师傅的技艺。

晴天更能制造好品质的岩茶。如果遇上雨天,制作难度加大,则会影响品质。此时若推后时间制作,芽叶则太老致使品质下降。

良好的地利条件有利于武夷岩茶之岩骨的形成;精湛的制作技艺有利于武夷岩茶花香的形成;制茶时天气条件影响武夷岩茶的花香的形成。

众多的种质资源赋予武夷岩茶“岩韵”的丰富性。品味“岩韵”需要工夫,方能渐入佳境。

注:文来源无版权归属的网络,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