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茶天柱剑毫
天柱剑毫创制于唐代,称舒州天柱茶。1980年恢复生产,因外形扁直似剑,故称天柱剑毫。天柱剑毫的开发,始于1978年。天柱剑毫以其优异的品质、独特的风格、峻峭的外表已跻身于全国名茶之列,因其外形扁平如宝剑而得名。
中国名茶天柱剑毫产地
产地: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一带
天柱山制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典《膳夫经手录》就有记载:“舒州天柱茶,峻拔遒劲,甘香醇美”。天柱剑毫多产自海拔500米以上的深山之中,茶叶因常年受云霭浸漫,为淑气所钟,不用熏焙自然清香。每年谷雨前后茶农开始采摘新茶,由于均选用“一芽一叶”,因而产量有限。取少许置于杯中,用开水冲泡,只见茶叶徐徐伸展,汤色碧绿,香气袭人,入口甘醇。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唐代李白《江上望皖公山》)。天柱山雄奇灵幽,巍峨秀丽,是江淮大地的第一名山,唐代道教称之为“第十四洞天”,自古以来为游览胜地。天柱茶也久享盛名。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城之西北。群峰之巅,耸拔千仞,如“孤立晴霄,中天一柱”,海拔1485公尺,天柱山因此得名。
天柱山历有潜山、皖山、皖公山、万岁山诸名。天柱峰深踞群山之中,峰顶拔尖,故称“潜(尖)山”。西周时天柱山一带册封过一个由皖伯作领主的皖国,故改为“皖山”,皖,原有美好、明媚的意思,安徽省简称为皖,亦由来于皖山、皖水。相传皖伯执政时,体察民情,施以德政,后人为纪念他,又改皖山为“皖公山”。旧传,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汉武帝南巡,亲临皖山设台祭岳,百姓高呼万岁,故也有“万岁山”之称。后来汉宣帝又敕封天柱山为“南岳”,从此名声远扬。至于湖南的南岳衡山则是以后的事了。
中国名茶天柱剑毫制作过程
一、中国名茶天柱剑毫采摘
天柱剑毫采摘期一般在4月5日至4月25日,按照1芽1叶的标准进行分期分批采摘。鲜叶分茶叶平面圆筛机 6cey766型1芽1叶初展、1芽1叶开展、1芽2叶初展3个等级。天柱剑毫于清明后开园采摘,选择阴天或晴天上午11时前、下午3时后采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芽头肥壮、匀齐、多毫、节间短,色泽黄绿。
二、中国名茶天柱剑毫工艺
制茶分摊青、杀青、炒坯、提毫、初烘、复烘、足烘、拣剔整形、包装等工序。
天柱剑毫制造分杀青、做形、提毫、烘焙四道工序。
1、杀青
锅温160~130℃,每锅投叶量250克。先抖炒,当清香透发时开始理条。杀青时间6~8分钟。
2、做形
做形是天柱剑毫成形的关键工序。锅温90~80℃,时间15~20分钟。前期以理条为主,中后期结合翻、抖、理、捺、搭等手法,使茶条形成直、扁、平的剑状。待炒至六成干,茶条基本固定即可提毫。
3、提毫
白毫显露是天柱剑毫主要特征之一。在做形后期,锅温稳定在50℃左右,将茶条理顺置于手中,双手轻轻均匀用力搓揉,而使白毫显露。全程时间约15分钟,待炒至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半小时待烘。
4、烘焙
分初烘、复烘、足烘三次。初烘温度80℃左右,两锅杀青叶并一烘,烘5~10分钟。复烘温度70℃左右,将初烘叶两笼并一笼,时间10~15分钟。足火温度50℃左右,叶量为两笼复烘叶,烘60~90分钟,至足干。经拣剔,即可包装。
天柱剑毫的特点
天柱剑毫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直似剑,色泽翠绿显毫,花香清雅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匀整嫩鲜。天柱剑毫内含丰富的多酚类、氨基酸等多中有益成份,具有消食去腻、止渴生津、益思少卧、利尿解毒等药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