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普洱茶的泡法的正确方法
首先准备8g生普洱茶,一壶沸水,一只盖碗,用沸水将茶具先清洗一遍,然后向盖碗投入8g生普洱茶,提高水壶沿着碗壁注水,第一泡为洗茶要倒掉不饮用,再次注水七分满左右,盖上碗盖,等待5s钟左右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及即品茗杯,即可品饮。
正确的生普洱茶泡法:
备器: 盖碗、公道杯、品茗杯、茶刀、茶漏、茶盒、茶道组、茶巾
备茶:用茶刀或茶针将生普洱茶拨至茶盒备用。
洗具:将水烧开后,先将茶具进行冲洗一遍,然后倒掉。
投茶:将8g生普洱茶投入盖碗中,茶水比例为1:20,即8g干茶需要160ml左右的水进行冲泡。
注水:将100℃的沸水,沿着碗边缓缓注入,注水7分满,闷5s左右。
洗茶:然后打开碗盖倒掉茶水,尽量倒干净。
注水:再次向盖碗注入沸水,盖上碗盖大约5s左右。
出汤:将盖碗的茶水用茶滤倒入公道杯,然后分倒至品茗杯进行品饮,以后的每次冲泡时间增加5s即可,如5s、10s、15s。
冲出的茶汤偏淡黄色,香气浓郁,颜色透亮;分茶入杯,敬奉客人,好的老普洱生茶一般可以连续冲泡15泡以上。
要点:
洗好茶,悬壶注水,注水时水线不能过粗, 如过粗会使茶在碗中翻滚,冲出的茶汤会浑浊和苦涩;水线过细在注水时会造成水温不够,至使茶汤达不到一定温度,无法将普洱茶最好的滋味冲出。
注水时落水点可选在碗的中间或者碗的杯沿,选择这两处为落[推荐阅读::做奶茶的材料,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 关注:www.guniangcha.com)水点的原因是因为冲出的茶汤不易发苦和发涩。
结语:
(1)在取饼茶或特型茶时,应先选择从较松的一侧开始取,取出的茶才完整,有条理性;
(2)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必须达到全沸;
(3)洗茶需洗两次,可用洗茶的水来温杯具。
80后学茶札记:“为老不尊”做假老普洱普洱茶是一个多面手,即能喝也能充门面,而且,这两者各司其职,不会打架的。喝的,拿过来就要拆,拆了就要泡,高低贵贱,入水立现。充门面的,你永远不会知道里面是什么,一饼六十年代杨聘号,是一个牌坊,你说要把牌坊拆来喝一泡,主人会认为你“不懂事”。
这些古董茶如果做的认真,不管出自是“先人”还是“现人”,我们都可以当它是合格的“门面”,但如果做假者根本不顾实际情况,凭空捏造出逻辑全无的老茶,那就是在赤裸裸的收取购茶者的智商税了。这类茶,不拿出手还好,一旦出手,就会被贴上冤大头的标签。
一、1949-改革开放期间的号级茶
宋聘号、杨聘号、同兴号、车顺号……这些老茶号,市场上有很多产自40-80年代的赝品,之所以说他们是赝品,不是因为我们掌握了老茶鉴别的技巧,而是因为新中国建立后直到90年代(宣布改革开放和云南山区的茶人实际开始个体运作之间,还有一个十多年的跨度)之前,普洱茶这种统购统销的商品,一直都是由国营大厂生茶,民间可能存在少量散毛茶的交易,但基本上不会有私人茶庄、茶号这种品牌性质的商品出现,不因为别的,当时的政策根本不允许。
二、印刷上的破绽
上世纪的国营大厂,在宣传唛号这个事情上相当不积极,在90年代以前,你基本上从茶饼包装和内票上读不到什么有用信息,当然了,除了红印、绿印、黄印的区别,唛号信息只能在包装箱上才有体现。1985年以后,勐海、下关、昆明三厂分而治之以后,才开始出现了在大票上标明唛号的习惯,也算对唛号茶的具体身世有了说明。所以90年代以前别说棉纸上印唛号了,就连内扉上你也甭想能看到什么有用的信息,这也为该阶段的老茶造假降低了难度。
三、子虚乌有的古董茶——亿兆丰
2012-2014年,“亿兆丰”这茶号在无史可查的情况下,却毅然决然的出现在了一些知名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最为可笑的是,这玩意儿的身世可谓扑朔迷离,在唐、宋、明、清几大时空里交替出现,茶庄所在地点更是遍布大江南北,有讲江西,有讲福建,有讲云南。“亿兆丰”的造型更是发挥了民间能人的极大想象,有长方砖茶,还有柚子形茶和南瓜形茶,更有柳条编的鱼篓形茶等等。而所谓的“亿兆丰”号老茶包装更是花样百出,有黄牛皮密封包装、老羊油纸包装、麻袋包装及羊皮包装、皮囊包装、青花龙罐包装、陶瓷罐蒸笼式四层包装和宜兴紫砂罐包装;甚至有用动物内脏的皮囊包装和牛皮纸包装等等。
当然,“为老不尊”的不是茶叶本身,归根结底是市场利用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创造了“古董茶”的畸形价值观,你有中生代茶,那么我就拿出一片古董茶吓死你,至于这茶的来历,专家说有就行,反正也没有几个人真的会把古董茶拆了来喝。至于当下的仿品,只要不打开喝,再放个几十年上百年,也许真的就成了古董。
本文来自微信/捌零后学茶人,经作者授权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用云南小叶种按普洱茶工艺制作的茶,到底算不算普洱茶?▲倚邦曼松茶
要论云南小叶种在普洱茶界的“尴尬”,绝非三言两语可概述。最新的普洱茶国标(2008年12月1日修订版)如此给普洱茶定义: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且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
赫然的“大叶种”三个字直接宣示了“家门血脉”。那小叶种到底算不算普洱茶?这里头又藏着什么机关玄妙?是故意为之还是另有隐情?
1、市场的声音:有人坚决反对,也有人力挺
对于云南小叶种是否能划为“普洱茶家族”的一员,市场上一直有两种“声音”相持不下。坚称云南小叶种不是普洱茶的——“小叶种根本不是普洱茶,论滋味的厚重感和内质,都比不上大叶种。”实力为云南小叶种站台的——“曼松贡茶这样的神级玩家茶,就是以小叶种为主的混采,凭啥说小叶种不是普洱茶。”作为在易武扎根多年的郑四隆茶庄的质检担当兼产品经理,郑建平先生连连发出称赞:“倚邦的小叶种,特别是古树,出味快,回甘快,香甜度从头到尾都很高。”
茶圈可不认娱乐圈互撕的那一套,说一半、藏一半,还打感情牌。口说无凭,得拿出证据不是?你还别说,这争议双方可都是有“实锤”的。
——反方:茶多酚含量的多少,对于普洱茶的后期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很多茶客认为,普洱茶茶多酚含量若不够,会大大影响后期的转化效果的。
对此,原茶科所所长、云南农大硕士生导师——王盛平老师解释到,大小叶种在化学成分上是有差异的:“一般大叶种所含的茶多酚较多,氨基酸含量较低;小叶种所含茶多酚较少,氨基酸含量较高。”
作为一直高举“越陈越香”大旗的普洱茶家族,怎能出现茶多酚不够的异类?岂不是拖后腿?看起来似乎逻辑OK,差点就被说服了是不是?我们接着看支持方的依据。
——正方:作为普洱茶唯一的生产地,云南境内的茶树资源大多以种子繁殖,并非只有单一的品种,而是包含多个种类的群体种。群体种,即指当地土生土长的原生混合茶树品种。从概念中也可以看出,关键点在于允许有“不同性质的植株混合”的存在。云南的群体种茶树,既包括大叶种,也包括中小叶种。
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神似的双胞胎在外形上、性格也会有细微的差异。所以,凭茶多酚含量不够就将小叶种踢出普洱茶家族,着实是委屈到变形。
而且很多茶农在采摘时,也不会刻意将大小叶种区分,市面上这么多的混采产品便是力证。比如倚邦猫耳朵、曼松王子茶这些就算没喝过也一定听过的“神级玩家茶”,就是以当地小叶种为主要原料制作的。
▲曼松小叶种制成的干茶
所以论存在感,云南小叶种在云南茶史上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这一把来自明星产品的“实锤”,也的确够实在。
2、云南茶史上到底有无小叶种的身影?
面对双方的“实锤”,编辑细细思考了一番,要论证云南小叶种到底是不是普洱茶,首先要搞清楚云南到底是不是有小叶种的存在。概念上来说,小叶种是针对大叶种做的区分,只是属于茶树品种的一种分类方式。就现在市场上的产品而言,绝大数的名优茶都是小叶种。
那是以什么标准来区分大小?难道谁长谁老大?非也。通常是当叶子长到不能再长的时候,看它到底有多宽。这可不是编辑随便说的,茶学专业教材《茶树栽培学》上对此有明确定义:
小叶种:又称“小叶茶”,成熟叶叶面积小于或等于14平方厘米——大概就是,最大不超过2个1元硬币排排站!
大叶种:成熟叶叶面积为28~50平方厘米——大概就是,最小不小于4个1元硬币排排站。
注:具体换算公式为——叶面积(cm2)=叶长(cm)x叶宽(cm)x0。7(系数)(感兴趣的宝宝可以亲手测量看看)
在这二者之间的被称为中小叶种,大于大叶种的叫特大叶种,在此我们就不做过多的讨论了。
通过查阅书籍我们发现,在云南普洱茶史上,一直有着云南小叶种的身影。
▲倚邦小叶种示例
▲易武小叶种示例
不仅有很多优良品种,不同地区的小叶种还会呈现不同的香气、滋味特征,令人惊喜!
常年行走在各大茶山的茶客@萧像向我们介绍道:“困鹿山的小叶种香气清新,滋味偏甜;倚邦的猫耳朵则带蜜香,滋味更劲道,曼松的小叶种则滋味渗透力强;攸乐的小叶种普遍带花香,滋味偏柔……”
▲倚邦猫耳朵
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如此便能理解,为什么小叶种为主混采的茶,会有很好的滋味呈现了。但除了这些名山头、名村寨外,普通意义上的小叶种在内含物质、耐泡度上都要输大叶种一筹。
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身世再成谜
既然云南茶史上的确是有小叶种存在的,那么它是否只是普洱茶中的那个“另类”,根上还算是普洱大家族的一员……然而,云南小叶种的身世也是一个谜!你们说尴不尴尬?!
目前主要流传着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云南小叶种属于大叶种系列,因其特色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土壤让它发生了变异。
对此,来自云南茶界的老专家张芳赐教授,特别对倚邦茶山的小叶种做了研究。他认为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性状对比下来,同四川的小叶种完全是两回事。叶面大小只是一个参数,不是品种划分的绝对依据。
第二种,云南小叶种属于外来品种。
王盛平老师从生物学角度认为:“按照生物学的说法,大叶种、小叶种都是种名,大叶种又叫普洱茶种,小叶种还是不能被称为普洱茶。”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因为茶马贸易的兴盛和普洱入贡的繁荣带来了不少外族人的迁徙,导致历史上的四川人、石屏人或者江西人带来了当地的小叶茶种,并经过几百年的繁衍,这些小叶种的茶树或者茶园分散地出现在倚邦、莽枝、困鹿山、革登、那卡、曼林、曼庄和黄草坝等茶区。
双方各执一词,但就目前而言,谁都无法完全说服谁,由云南小叶种做成的普洱茶算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也并未得到官方的正式认证。这场云南小叶种的“身世之争”,也成了普洱茶界的“未解之谜”之一。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少老茶鬼给了云南小叶种宝贵的一票:“像曼松、冰岛这些土豪茶,都是玩家级的,不必严格意义上符合国标。”(本文来源:茶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