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叶知识> 正文

安徽黄山合力做大做强茶产业 培育龙头强品牌

2021-03-15 15:28:57热度:240°C


“十二五”期间,黄山市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实施品牌、基地、企业和文化旅游等战略,推动茶业转型升级,形成合力推进、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 ...

 


    黄山市拥有悠久的茶叶历史和独特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全国重点名茶产区和安徽省主产茶区。茶产业是黄山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和出口创汇中具有重要地位。

    “十二五”期间,黄山市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实施品牌、基地、企业和文化旅游等战略,推动茶业转型升级,形成合力推进、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


    优化基地促转变 提升质量保安全

    黄山市从茶园改造提升、优化生产基地入手,实现了从有性品系到无性良种,从低产低值到高效生态,从单一种植到茶旅结合等转变。

    2010年—2014年,黄山市无性系良种茶园新增8.4万亩,达19.9万亩,良种茶园比率提高到26.9%。加快“轻型化、便捷化、清洁化”中小型采茶机、修剪机、耕作机推广应用,到2014年全市新增机采机修机具29850台,机耕机械3500台,机采机修机耕覆盖率35%以上。

    “十二五”期间,黄山市持续开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园认证及配套技术应用,“三茶”认证面积72.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97.6%。通过“四改”和立体栽培措施,改造低产茶园22万亩,建设茶叶标准园11.8万亩、生态高效茶园34.5万亩,以休宁县新安源源头为中心的有机茶产业化核心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到2014年,全市茶叶协会和茶农合作组织257家,其中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28家,全市流转茶园经营权9万亩;依托丰富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和培育茶园观光、度假养生等旅游产品。到2014年,全市茶旅结合观光茶园建成19片,面积20700亩。

    2011年以来,该市建立茶园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完善农资配送服务网络,全面推行实施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工程,逐步扩大绿色防控覆盖面。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诱虫黄板、生物植物源农药,建立专业统防统治植保队伍106支,病虫害专业测报点346个,购置喷雾器材4840台套,病虫害统防统治20.4万亩;通过实施清洁化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茶叶初制加工环境。全市优化改造茶叶初、精制厂510座,构置机械设备8600台套,有力地保障茶叶初制生产加工质量安全。


    精准营销拓市场 培育龙头强品牌

    “十二五”期间,黄山市连续在上海、北京举办黄山茶叶宣传推介活动,同时积极组团参加全国茶叶主销区的展示和营销。每年茶季之时,四大名茶核心产区均举办开采节、茶文化旅游节、摄影节等特色鲜明茶事活动。目前,全市各区县、重点产茶乡镇茶叶交易市场网络已构建完成,近60家茶企通过京东、淘宝等平台开展网络电子商务,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1亿元,同比增加30%。 2014年8月,谢裕大红茶和祁门红茶分别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着该市大宗农产品茶叶开始入市交易。

    “十二五”期间,该市每年近10家企业入选全国茶业百强。 2012年,黄山松萝茶叶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 2014年1月,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中心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新三板茶叶上市企业。截至2014年底,黄山市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2家,工业产值58.86亿元,占茶业综合产值58.3%。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55家,超亿元龙头企业14家。

    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和著名商标8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著名商标46个。省名牌产品17个,省名牌农产品11个,中华老字号2个。 2012年“休宁松萝”成功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 2012年—2014年,经“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认证,祁门红茶以20.42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三年入选最有价值区域公用品牌十强。


    文化建设助传承 科技创新求领先

    黄山市明确实施文化创造价值战略,引导企业将茶文化和企业文化及品牌文化有机结合,推动茶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目前,该市相继建成谢裕大黄山毛峰茶叶博物馆、松萝公司黄山松萝茶文化博物馆、猴坑茶业太平猴魁茶文化楼、祥源祁门红茶博物馆等,成为该市茶品牌推广的一条特色路径。

    “产业发展、科技先行”是黄山市加快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1年以来,该市争取到45个国家、省、市科技计划茶产业发展项目,其中国家星火计划11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3项,各类省科技计划项目14项,市级12项;全市茶叶企业共授权发明实用新型技术4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相继研发成功黄山毛峰、祁门红茶、松萝绿茶和太平猴魁四大名茶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并加以推广应用。目前,全市共有四大名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80条,基本实现了由一家一户单机制茶向全程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生产流水线的转变,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已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推进了茶叶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延伸了茶叶产品的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目前,黄山市有华茗园科技公司、绿久源生物科技公司等5家茶产品深加工企业,极大促进了夏秋茶生产利用和茶业整体效益。在产品研发上,该市已成功研发茶叶提取深加工新工艺,开发出茶黄素、茶氨酸、超微茶粉等产品。汪满田茶叶公司奶茶及系列茶食品全面上市;绿久源公司茶内含物提取及其延伸功能产品“茶健一号”已进入试销阶段;光明茶业采用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开发四种易拉罐生态茶饮料,正处于市场中试阶段。 


    黄山市茶产业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黄山市茶产业整体推进,“四大名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和屯溪绿茶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市茶叶总产量从2010年2.43万吨,增长到2014年3.29万吨,增长35.6%;茶叶总产值从13.5亿元,增长到28.88亿元,增长113.9%。其中四大名茶产量从1.97万吨,增长到3.01万吨,增长52.88%;产值从10.41亿元,增长到23.93亿元,增长130%。茶叶自营出口也实现较大发展,2010年—2014年,茶叶出口从1.01万吨增长到2.96万吨,增长193%;出口创汇从0.31亿美元增长到1.29亿美元,增长315%。

    全市茶叶综合产值从2010年46亿元,增长到2014年101亿元,增长119.6%;茶农人均茶叶收入从1929元,增长到4125元,人均增收2196元,增长113.8%。目前,该市以徽州区、歙县、黄山区、祁门县和休宁县为核心的四大名茶主产区域格局已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间,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休宁县、歙县荣获“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屯溪区、徽州区、休宁县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休宁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6182753 27532738 27384129 41292647 26473306 33065586 55862083 20835586 55863931 39311872 1872189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01854) and MATCH(title) AGAINST('16182753 27532738 27384129 41292647 26473306 33065586 55862083 20835586 55863931 39311872 1872189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