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茶十“坑”你踩过哪些?
一入茶坑深似海。
不管什么原因结识了茶,只要开始喝了,就很难放下。
只要喝了一段时间,就不满足于当下的杯中物,或者他人的馈赠,跃跃欲试地要自己选茶买茶啦。
于是,普遍的坑来啦——
一、包装坑
茶叶包装琳琅满目,不断推陈出新,礼盒、单品,大盒、小罐,纸质、铁质、锡制、木质、皮质、瓷质陶制玻璃质……再加上手绘雕刻局部PU等炫目的装饰,单凭包装就想买它!往往忽略了“里面装的什么茶?茶的质量怎么样?装了多少茶?”等实际的问题。笔者曾经收到一份最夸张的茶礼:长40厘米宽30厘米厚15厘米的豪华礼盒里,只有20克茶叶!心疼送礼者10秒钟。虽然俗语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但买茶叶,还真不是包装好看,茶叶质量就一定好。
二、价格坑
这个坑话分两头。一是“行为经济学”效应,越贵越有人买;一是茶叶无论贵贱质量都差不多,砍价拦腰斩甚至更低。茶叶既是农产品又是食品,产区广泛品种繁多,难以建立客观的比价体系,所以有些厂家或者商家,便以标价凸显产品差异化,正常价格后面加个0,茶叶反而销的好。当然,茶叶价格由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附加值组成,只要这三个比例恰当、使毛利率在合理范围内,茶叶质量还是“一分钱一分货”的。
三、颜值坑
大多数人都信奉“眼见为实”,但在买茶这事儿上,眼睛其实不大管事儿,因为茶的优劣是“喝”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有的全是芽,有的颜色绿,有的汤色红艳,有的造型奇特……这些,都无法证明一款茶的质量是高还是低,必须得开汤泡来喝,还要喝好几水,才能判断个大概。
四、私房坑
“私房茶”这个名字,是不是源自于“私房菜”不得而知,反正让消费者听起来顿生“尊贵、稀少、高品质”的感觉。当然,个别“私房茶”只是一个商品名,其本身质量还是符合国家对于茶叶这种预包装食品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但更多私房茶就是”三无产品“的代名词了,即无生产厂家、无生产许可证、无生产日期。好在茶叶是干燥食品,一般情况下不会给身体带来明显的伤害,但购买”三无“私房茶,无疑是增加健康风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