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有机茶是紧接名优茶之后开发的。1990年6月。浙江省临安县生产的我国第一批有机茶出口荷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随后,安徽、江西等省相继进行开发生产与试验示范,到2000年前后,为应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茶叶出口设置的绿色壁垒,有机茶生产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作为安全级别最高的绿色茶叶产品,它不仅在突破技术壁垒,保持我国茶叶出口稳定增长,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安全健康茶叶日益增长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因其在生产中禁用化肥、农药等元机合成物而使茶区土壤环境免遭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有机茶生产现状
1.1生产规模稳步增长
自2000年第5届亚洲有机农业大会在我国召开以来,包括有机茶在内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逐渐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消费者的认知,各地积极扶持有机茶的开发生产,使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和有机茶产量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势头。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全国有机茶园面积为0.5万hm。有机茶产量3000t,2003年增加到1.2万hm2和7000t,2005年增加到1.6万hm和lO000t,平均每年增加220Ohm和1400t截止到2005年12月,获得中农质量认证中心(OTRDE)认证为有机茶叶、有机茶饮料、有机茶园、有机茶销售专柜及有机肥、有机叶面肥等的认证单位共有369家,遍及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湖北、四川、云南等全国19个省市。
1.2销售市场正在形成
我国有机茶开发生产的起步阶段,主要是为了顺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蓬勃发展,有机食品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有机茶主要出口德国、荷兰等欧盟国家和美国,尤其是德国的销量多,曾出现中国有机茶一条街的热销局面。2002年浙江省燕青绿茶遭遇绿色壁垒出口受阻时,采用有机鲜叶生产的有机燕青茶却供不应求,甚至完不成进口商的订单。通过10余a的出口贸易,我国有机茶已在世界茶叶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出口有机茶的种类逐年增多,特别是随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出口量的增长,我国已成功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扭转了出口一度下滑的局面,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和出口额分别达到28.66万t和4.84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国内,随着我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有机茶生产者与贸易者的联系沟通,以大城市为先导的有机茶销售市场也在形成之中,如最早接受有机茶理念的北京获有机茶销售资质的单位已有20多家200多个门店。为提高有机茶国内市场认知度,近几年我国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全国的有机茶生产者与贸易者,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有机茶推介活动,传播有机茶知识,引导有机茶消费,搭建有机茶产销合作的平台,对我国有机茶生产、消费和市场的平衡发展,保护有机茶消费者和从业者的利益,加快有机茶国内市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1.3标准认证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有机茶的生产和销售,在一些省先后制定的有机茶生产、加工地方性标准的基础上,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有机农业的行业标准,作为茶叶认证的技术性标准在全国贯彻实施。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有机茶认证体系和认证程序,2003年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由中国农科院有机茶发展中心组建的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OTRDC)正式成立。作为我国有机茶、有机深加工产品和有机饮料产品的专门认证机构,为推动我国有机茶的生产和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食品,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4典型示范经验丰富
在我国有机茶开发生产中各地扶植的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不仅取得了显着成效,而且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如获得“中国有机茶之乡”。称号的浙江省武义县自1995年启动有机茶开发以来,到2004年有机茶园面积达1250hm:,有机茶产量600t,其中出口280t,实现产值4800万元。2005年联合国商品共同基金(CFC)执行主任在考察武义县有机茶生产环境和生产情况后,决定由中、印两国共同向CFC申报的“有机茶开发、生产和贸易”项目的示范基地设在武义。武义开发有机茶的成功经验:一是有机茶与名优茶开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思路;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利用公司+农户形式,解决茶农分散经营与市场专业化、规模化的矛盾,推进有机茶产业化;三是实行标准化管理,从基地选择、茶园管理、加工制作到市场营销,环环严格把关,确保有机茶质量;四是整合茶叶品牌,全力打造“武阳春雨”和“中国有机茶之乡”两大品牌,做大做强有机茶产业。又如中国绿茶出口第一县的安徽省休宁县至2003年已获认证的有机茶园1050hm,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6家,年产新安源有机茶系列产品400t,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国家级休宁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该县的主要做法是政府引导加企业运作,即政府负责全县有机茶开发生产的规划、申报、论证、培训等综合服务工作,龙头企业承担建设有机茶基地、扶持茶农、开拓市场,同时组建农民有机茶专业协会,指导茶农进行有机茶园管理和种植,严格控制污染源等,形成企业联基地、联农户和企业自建基地相结合,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将集中连片但又分户承包的茶园统一纳入科学管理、规模经营的产业链中,促进有机茶开发生产步人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2存在的问题
2.1关键技术尚未突破
当前我国有机茶生产存在的两大技术难题,一是有机肥肥效及无害化问题,工厂化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和农家有机肥养分虽较全面,但含氮率均很低,无法满足茶树生长对氮素的需求,同时还缺乏简单易行农家肥无害化处理技术,导致有机茶园比施化肥的常规茶园减产10%一40%;二是病虫害防治技术,虽然有机茶园可以通过物理、农业、生物等防治手段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来防控病虫害,但当病虫害大量发生时,这些措施比施用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就差得多,往往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由于这两项技术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使得有机茶园销售价格提高而获得的效益被部分或大部抵消,成为制约有机茶生产快速发展和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
2.2销售渠道不够畅通
虽然有机茶在国际市场需求量日益加大,但我国有机茶仅有为数不多的单位组织出口,且缺少统一管理和相互协调;不少企业的有机茶出口只能借船出海,企业之间也存在无序竞争现象,这些都对扩大有机茶出口外销产生了一定影响。内销市场虽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大城市有机茶消费已渐成气候,营销有机茶的茶庄及专柜逐渐增多,但对多数大中城市而言,有机茶的市场认知度还很低。据调查,目前消费者仍有40%不知道什么是有机茶,另有40%对有机茶的价值表示质疑,只有20%认为经济能力允许一定购买有机茶。因消费需求不足,城市中经营有机茶的茶庄专柜数量少,导致有机茶生产者难以扩大销路,而一些有需求的城市消费者却欲购无门。
2.3加工及环保明显滞后
有机茶不仅生产技术的要求很高,而且对加工技术和产地环境也有严格规定。目前各地对有机茶园或有机转换茶园的生产管理,均能按照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实施,但在加工环节则普遍不达标。加工厂技改严重滞后,简陋的厂房、陈旧的机械设备,根本达不到有机茶生产的卫生要求,往往出现合格的有机原料加工不出合格的有机茶。此外,有的地方由于缺少整体规划,有机茶园中虽然禁用了化肥农药,但茶园周边的农田、林山、果园、菜地仍在继续使用,随水体流动和空气飘移,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有机茶基地的环境保护也是有机茶生产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4龙头企业实力不强
龙头企业是开展有机茶生产、推进有机茶产业化的中坚。目前经营有机茶的企业虽数量不少,但规模都偏小,而且各自为政,少有交流与合作,更有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不仅分散了力量,降低了整体竞争力,而且在有机茶基地建设、初制厂改造、新技术应用和为茶农提供服务等方面都缺少资金投入,难以在开拓市场、扶持茶农、推进有机茶生产实现产业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推进有机茶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
3.1制定我国有机荼发展的科学规划
一方面,我国有机茶生产正处于上升期,市场潜力很大;另一方面,生态环境适合有机茶生产的茶叶基地是有限的,但决不可降低门槛,一昧追求有机茶园面积的扩大和有机茶产量的提高。因此,要在摸清我国茶园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国内外市场对有机茶的需求量和增长率,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制定我国有机茶发展规划。一要坚持在国家规划的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示范区内建立有机茶生产基地,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防止在容易发生交叉污染又难以管理的地方建立有机茶园;二要坚持有机茶标准,确保有机茶质量,宁少勿滥,宁精勿粗,保持有机茶产量与与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基本平衡,确保我国有机茶生产朝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3.2增加有机茶生产的科技与资金投入
首先,必须加强对高含氮率生物有机肥和高效生物农药的研制,结合抗病虫、高品质的新一代优良茶树品种选育,研究和应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为有机茶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其次,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造不符合有机茶加工要求的厂房,更新机械设备,建设符合有机食品生产卫生要求,周边无任何污染源的有机茶加工厂。
3.3拓展有机茶销售市场
坚持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并举,加大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开发力度。国外市场在现有出口有机绿茶、有机红茶的基础上,加强有机特种茶的开发与出口,有关部门要协助企业扩大有机茶出口,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国内市场一要大力宣传有机茶对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和促进产业进步以及有利于消费者健康的重要作用,广泛传播有机茶理念,进一步提高有机茶的市场认知度;二要加强有机茶生产者与贸易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使生产企业成为销售企业的基地,销售企业成为生产企业的门店。这样不仅销售商有充足的货源,可以集中精力扩大销售,而且生产者免除了自找销路的后顾之忧,能积极的有计划的发展生产。这种双赢的产销链接,必将大幅提升有机茶内销市场,成为刺激有机茶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
3.4推进有机茶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建立“企业+基地+农户”三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是各地进行有机茶生产的成功经验。提高有机茶产业化经营程度的关键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因而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激活内资等多种手段,在培育有机茶加工企业、促进和加强企业横向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组建具有较大规模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集团。凭借集团的人才优势、高科技装备和先进的加工工艺,进行有机茶规模化生产和深加工产品开发,构建覆盖国内外市场的茶叶销售网络;同时为茶农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提高茶农有机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完成机构: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祁门245600
中粮茶叶公司茶叶购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