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叶知识> 正文

浙西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初报

2021-02-20 16:49:55热度:164°C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全国重点产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绿茶集散地。茶产业是该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出口创汇的优势农副产品。为适应国内外新的市场形势的需要,解决控制茶叶病虫为害和农药残留的技术难题,松阳县开展了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茶树主要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就是深入贯彻“绿色植保”理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防治技术,辅之于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促进茶产业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2007年起,松阳县在灯光诱杀、信息素诱捕、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防治做了大量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一、浙西南茶区茶树主要病虫发生特点

浙西南茶区茶树主要病虫有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茶尺蠖Ectropisobliquua 、炭疽病Gloeospoorium theae-sinensis、轮斑病Pestalotiopsis theae,常发的病虫还有茶蚜Toxptera aurantii、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云纹叶枯病Collectotrihum camelliae、芽枯病Phyllosticta gemmiphliae 、赤叶斑病Phyllosticta theicola等。

1.假眼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是浙西南茶园普遍发生的最主要害虫。在浙西南一年发生9—11代,主要以成虫在茶树上越冬,假眼小绿叶蝉在一年中基本上有3个虫口高峰,第一峰自4月中下旬起至6月底7月初结束,虫量以5、6月份最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第二峰从8月中旬开始到9月中旬,虫量高于第一峰,持续时间短于第一峰;第三峰则出现在10月份及以后,虫口数量间于一、二峰之间;假眼小绿叶蝉在叶梢的初见期在4月5日左右,第一峰虫量达到6头/百叶防治指标时间,早的年份在4月20日左右,迟的年份在5月上中旬,从进入虫口高峰后全年的虫量基本在防治指标(第二峰12头/百叶)以上,即使7、8月份高温天气,虫口数量仍很高,一年中虫口数量在低位的时间逐年变短。

2.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是浙西南茶叶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第二年3月化蛹,第1—4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成虫的飞翔能力弱,卵大多产于成叶与老叶背面,初孵幼虫能爬行,但很快就在孵壳附近固定为害。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茶园及台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发生,在茶丛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为多,上部较少。

黑刺粉虱在一个年度内以第1代为害最重,成虫高峰较为集中,以后各代随着虫口的逐渐消退而为害减轻,虫态重叠现象明显。影响黑刺粉虱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是环境条件和天敌因子。

3.茶尺蠖

浙西南年发生5—6代,以蛹在树冠下表土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4月初第一代幼虫始发,为害春茶。第二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1个月发生1代,10月后以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越冬蛹羽化进度不一,发生代数多、不整齐,除一、二代尚可分清代别,以后各代世代重叠。各世代生活历期因气候不同而异,以7—9月夏秋茶为害最重。

4.炭疽病

炭疽病是浙西南茶树主要病害。茶炭疽病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第二年5—6月间的雨天形成分生孢子,并借雨水传播,从嫩叶背面茸毛处侵入叶片,8~14天后形成小的病斑,发展成大型病斑需15—30天。由于炭疽病的潜育期长,病菌在嫩叶期侵入,但在成叶期才出现病斑。在高温度和有雨水条件下,形成孢子,可以不断进行重复侵染。全年以5~6月梅雨期和8—10月秋雨期发生最重,尤其以秋季发生最多。一般偏施氮肥或缺少钾肥的茶园、幼龄茶园及台刈茶园发生较多。品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一般大叶品种茶树抗病力强,而龙井43等品种易受感染。

5.茶轮斑病、

轮斑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内越冬。次年春季在适温高湿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从叶片伤口或表皮侵入,经7~14天,新病斑形成并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溅滴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条件适于发病,浙西南以夏秋茶发生较重。排水不良,扦插苗圃或密植园湿度大时发病重。强采、机采、修剪、日灼及虫害严重的茶园,因伤口多,有利于病菌侵入,因而发病也重。

二、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结果

1.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

对鳞翅目害虫(如茶尺蠖、黑毒蛾、茶毛虫)发生较重时,利用成虫趋光性,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在发蛾期点灯诱杀,以减轻田间产卵量。2010年对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虫情测报灯A型对茶树害虫诱杀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杀虫灯对茶尺蠖诱杀效果明显,5月16—22日出现第一诱虫高峰,总诱虫量245头,6月"15日到7月7日出现第二诱虫高峰,7月15日到8月5日出现第三诱虫高峰,第二、三高峰期虫量大虫期长,虫量分别是466只、783只。对小绿叶蝉有一定诱杀作用,诱虫量最高日出现在6月23日,当日416只。

(2)信息素诱捕

防治茶小绿叶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茶树正常茶梢挥发物组配出引诱活性强诱捕剂,加上芽绿色板,制成小绿叶蝉诱捕器。2007年试验设挂诱芯的诱捕器区、未挂诱芯的诱捕器区、CK区(未挂诱捕器),示范调查结果表明,试验96h后,挂诱芯的诱捕器区与CK区相比,校正虫口下降率为60%;未挂诱芯的诱捕器区与CK区相比,校正虫口下降率为41%。挂诱芯的诱捕器区每只可诱捕200—400头叶蝉。10日后诱捕器仍有效果。

防治黑刺粉虱:利用茶树正常茶梢挥发物组配出引诱活性强的黑刺粉虱诱捕剂,加上黄色色板,制成诱捕器,2007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4h诱捕的虫口约占总虫口的60%—70%,48h诱捕的虫口约占总虫口的80%~90%,有效距离11m,效果可达15~20天。

性诱剂诱杀茶树斜纹夜蛾:2006年引进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斜纹夜蛾性诱剂在茶园开展斜纹夜蛾引诱试验,试验分I、Ⅱ、III区的性诱剂诱集斜纹夜蛾总蛾量分别为1155、1320、877头。第1—6次换药(挂药)平均每瓶诱蛾分别为54.0、34.9、85.3、89.8、80.7、26.7头。7—9月份平均每瓶诱蛾372.4头,与频振式杀虫灯同期诱蛾370头/灯相当,但性诱剂只诱杀雄蛾。试验结束后,进行试验茶园和对照茶园受斜纹夜蛾为害叶(虫害叶)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各1500张叶中,试验茶园I、Ⅱ、III区的虫害叶分别是40、59、81张,虫害叶率分别为2.67%、3.93%、5.4%,平均虫害叶率4%;对照茶园虫害叶153张,虫害叶率10.2qo,比试验茶园高出6.2个百分点。由此说明性诱剂诱杀能减少斜纹夜蛾对茶叶的为害,起到保护茶叶的作用

色板诱杀:利用部分害虫的趋光性,通过田间挂色板进行诱杀,可减少田间虫量。2007年使用结果表明,黄板对黑刺粉虱、蓟马诱杀效果好,对叶蝉有较好诱杀效果,绿板对叶蝉诱杀效果好,对黑刺粉虱、蓟马有较高诱杀效果,但对寄生蜂、蜘蛛有一定诱杀数量,对中性昆虫有影响。白板对叶蝉、黑刺粉虱、蓟马诱杀效果差(见表1)。

2.生物防治

(1)保护利用天敌蜘蛛

蜘蛛是浙西南茶园最重要捕食性天敌,有15科92种,占捕食性天敌82.6%,可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据2007年对蜘蛛优势种捕食量试验,草间依力蛛(Hylyphantes grarminicolum)日可捕食蚜虫21.5头、叶蝉若虫12.0头;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diatus)日可捕食蚜虫24.5头、叶蝉若虫12.0头;警戒蝇豹(Jotus minitus)日可捕食叶蝉若虫80.5头或成虫47.6头;棕管巢蛛(Chubiona japomicola)日可捕食叶蝉若虫28.0头或成虫20.0头;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日可捕食茶尺蠖幼虫19.4头。保护利用蜘蛛主要措施有:茶一树套种或四周种植防风树,减少对蜘蛛杀伤力大的农药使用,如菊酯类、敌敌畏等。

(2)茶尺蠖核病毒·苏云防治茶尺蠖

从使用结果可看出,茶核病毒·苏云(江苏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防治茶尺蠖效果理想,药后1、3、7天分别达到74.6%、90.0%和87.1%(见表2)。

(3)苦参碱和苏云金杆菌防治茶尺蠖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16000IU/mg苏云金杆菌(湖北农科院生物农药厂)100g/亩和0.3%苦参碱EC(河北威远生化有限公司)260mL/亩对防治茶尺蠖有较高防治效果,药后1、3、7天分别达74.6%、81.2%、91.6%和78.9%、90.2%、93.2%,明显优于25%联苯菊酯乳油25mL/亩(见表3)。

3.科学合理化学防治

当害虫大发生后,在其他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时,为不影响茶叶的产量,优先使用植物性农药和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用药时,加入有机硅助剂,以减少用药量和用水量。

(1)几种新农药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试验

试验结果(表4)表明,药后l天10%虫螨腈(除尽)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50、33.3、25mL/亩防治小绿叶蝉效果分别为84.55%、85.63%、84.03%;25%吡蚜酮(江苏安邦电化)40g/亩的防效为100%;10%天王星25mL/亩的防效为98.42%;70%艾美乐防效为97.45%;10%烯啶虫胺(江苏南通江山农化有限公司)50.0—83.3mL/亩的防效为82.08%—85.58%,较对照10%吡虫啉20g/亩防效85.95%高或相当,差异不显著;0.12%美加农防效为80.42%,10%氯噻啉防效为60.0%,低于对照药剂吡虫啉,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药后3天,10%虫螨腈悬浮剂的3种剂量、25%吡蚜酮、10%天王星、70%艾美乐防效在95.88qo~100%之间,均高于对照10%吡虫啉,差异不显著;10%烯啶虫胺、0.12%美加农、10%氯噻啉防效均低于对照药剂吡虫啉,氯噻啉、10%烯啶虫胺(立本)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药后7天,10%虫螨腈悬浮剂50、33.3mL/亩和70%艾美乐的防效在93.38%以上,均高于对照10%吡虫啉(90.13qio),10%氯噻啉、10%烯啶虫胺(立本)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药后14天,10%虫螨腈(除尽)悬浮剂50、33.3mL/亩、70%艾美乐防效在在83.80%以上,高于对照10%吡虫啉(80.53%);10%烯啶虫胺83.3mL/亩的防效为80.23%,与对照吡虫啉相当;其余处理的防效在40.25%。79.80%之间,均低于对照药剂吡虫啉,其中氯噻啉、美加农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农药防治茶尺蠖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5%氟铃脲EC(河北威远生化有限公司)75mL/亩对茶尺蠖防治效果药后1、3、7天分别达75.6%、84.7%、94.3%,高于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见表5)。

(3)农药防治黑刺粉虱试验

处理1 啶虫脒(青岛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6%WG4g/亩,处理2 联苯菊酯2.5%EC60mL/亩,处理3 24%螺虫乙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SC15mL/亩,处理4 25%噻虫嗪(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WG12g/亩,处理5 10%醚菊酯(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80mL/亩防治茶黑刺粉虱(处理6 为清水对照)的试验。结果表明联苯菊酯、螺虫乙酯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其他药剂,螺虫乙酯还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4)农药防治茶炭疽病药效试验

2007年在浙江松阳进行的农药防治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见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药后7—28天,25%吡唑醚菌酯(巴斯夫欧洲公司)40~80mL/亩、10%世高可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g/亩、32.5%嘧菌酯·苯醚(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40g/亩、25%嘧菌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g/亩防治茶炭疽病效果高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93.75g/亩,25%吡唑醚菌酯30mL/亩、32.5%嘧菌酯·苯醚20g/亩2个处理剂量对炭疽病的防效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相当。

茶叶综合利用茶叶排毒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3674687 46873647 36471872 18724287 42875487 54875010 50101801 18011970 19702606 26063444 34444111'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96551) and MATCH(title) AGAINST('53674687 46873647 36471872 18724287 42875487 54875010 50101801 18011970 19702606 26063444 34444111'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